【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615748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轴对称现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轴对称现象一、教材分析“轴对称现象”是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轴对称的知识分为六个课时,本节属于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轴对称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 。学生从生活中接触了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

2、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 标:(1)(2)(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 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 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 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3、教学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重点确定为: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第1页共6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

3、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四、法分析学法指导【课堂组织策略】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知 识。【学生学习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 交流等活动。【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演示,迅速和直观的出示知识内容。学具:剪刀、已裁好的图片(圆、矩形、五角星等)、白纸。五、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从今天开始, 我们一起来探索第九章轴对称,这节课先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作

4、为本节课的自然引入。)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以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丰富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鉴赏能力)(二)、观察特点,形成概念第2页共6页问题 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 征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图形的共同特征。)(三)、展示概念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 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观察图形后回答1、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2、它的对称轴在哪?有多少条对称轴?(强调并非所有的图形都只有 1 条对称轴)

5、(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理解区别问题:你能自己动手做出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么?1、做教材中的“剪纸”活动。 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并与同伴交流。第3页共6页2、作“印墨迹”实验。 在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 对称?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观察探究、相互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人人亲身经历与实践,积极思考,更体会活动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五)、类比观

6、察,发现区别 再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扇门、两只小脚印等。 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板书: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 叫做对称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是两个 图形之间的关系翻折后两个 图形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是一个 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性对折后与图形的 另一半 完全 重合(六)、学以致用,达标反馈1、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我们每天使用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有一些可以看 成是轴对称图形,你能识别它们么?并能说出他们的对称轴么?(1

7、)下面的数字或字母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0 1 2 3 4 5 6 7 8 9A B C D E F G H I J K第4页共6页(2)你能发现哪些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么?口工用中由水日甲田(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轴对称现象,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弘扬中国文化。) 2、课后习题(七)、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培养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八)、课后作业1、必做题:习题2、选做题:习题附板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概念区练习区机动区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一章中第一节内容,它看似简单,却也是今后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地完成本

8、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如下:内容上,基本保留原有教材中的主要资源,设计生活化、情趣化的引入情境,运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剪纸和印墨迹试验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及表达个人感受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形成本节课的概念。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及概括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巩固阶段同样以形象有趣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一试身手后对不足第5页共6页作出及时反馈,小节的设计由学生自由表达,不限制形势,并运用多媒体演示增大了课堂容量,可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同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学生学有兴 趣,学有所获。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