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花木兰传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615170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花木兰传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花木兰传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花木兰传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花木兰传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花木兰传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花木兰传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花木兰传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花木兰传说 花木兰传说 商丘市虞城县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花木兰姓魏名木兰,当年募兵时,因其父年老,木兰代父从军,后凯旋而归。人们盛赞木兰英勇事迹,用民歌形式传颂,后经人加工润色,形成木兰诗流传至今。唐代为表彰巾帼英雄花木兰,追赠将军,谥孝烈,并在木兰故里建祠塑像,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方圆百里民众络绎不绝,来此祭祀贸易,形成庙会,千余年来,长久不衰。 花木兰传说是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而从唐代起所修建的木兰祠、碑刻,以及宋、元、明、清的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等大量史料对花木兰传说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作为花木兰传说的载体,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初期,金代泰和年间,即公元1334年,又重修

2、、扩建木兰祠。 清代嘉庆十一年,即公元1806年,由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祠、立碑。 由于历代对木兰祠修善、扩建,祠宇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为四百余亩。 木兰祠自南向北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及东西配房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坐像,坐像两侧塑有侍卫,花木兰祠殿内外,有文人墨客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词、书画及香火等碑10余座,在木兰祠院墙内外,种植有唐槐梁柏,环境十分优美。 这座著名的花木兰祠于1943年毁于战火。 巾帼英雄花木兰是一位勤劳、勇敢、忠孝、刚烈的典型女性。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千余年来,广为流传,被人们所敬仰。 据史料记载

3、,花木兰不姓花,姓魏,生于北魏年间,祖居今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魏庄村。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姐姐木惠,弟弟木棣。外婆家就在距魏庄很近的大周庄村。 魏家的后人由于战乱,逐渐逃往他乡,当年的魏庄村已无踪迹,成为当地人俗称的“魏庄户”。 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健身,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木兰在16岁那年,经人介绍,与今安徽省亳州岳氏青年订了婚约。就在他们要结婚的那一年,边关紧,战事急,几道应征军贴接连不断的送到魏家,而此时魏应汉年事已高。一家人望着军贴心急如焚。木兰心疼父亲,爱护幼弟,心意已决,说服家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场上木兰聪明的智慧,超群的武艺,勇

4、猛杀敌,很受军营中将士的器重和爱戴。两年后,战事平息。天子得知木兰智勇双全,功劳卓著,欲封尚书职位。木兰执意不受,婉言谢绝,一意回家侍奉双亲,以尽孝道。后来,天子知道木兰是女儿身时,遂派朝臣,欲纳入宫为妃。木兰见状,誓死不从,自缢而死,以死相抗,酿成悲剧。木兰大节、大孝、大智、大勇的光荣美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因为,那时木兰还没有出阁,所以魏家人就把木兰葬于魏家墓地,死后也伴随着爹娘。 到了唐代时,帝王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忠大孝的壮举十分钦佩,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下旨修祠建庙,以示敬仰,激励后人。自唐代起,宋、元、明、清历代都为木兰祠捐赠。几经扩建,到了清代时期已形成很壮观

5、的规模。 木兰在生前没有出阁,按当时的民俗她还是个姑娘,所以,当地人就把未出嫁的闺女称为姑娘或姑姑。为了表达对木兰的敬慕之情,民间就逐步形成姑姑当家的习俗。人们在为木兰烧香还愿时,统称“木兰姑娘”,一直延袭至今。 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人们为了纪念木兰,就把木兰的生日作为庙会。每逢四月初八,周边百余里的人们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涌向木兰祠。香客和善男信女向木兰像顶礼膜拜,乞求木兰神灵赐福增寿,保家平安。 花木兰是位能杀善战的英勇将军,相传,她所始创的拳法为“木兰拳”,她所始始的剑法为“木兰剑”,一直在当地流传,但对“拳法”和“剑法”的谱系却不为人知,人们只以习武健身而已。后来,人们为了尊崇

6、她,纪念她,在明清时又兴起了木兰扇、木兰盘鼓等民间舞蹈和以木兰形象为主体的刻瓷工艺、剪纸工艺,成为当地人弘扬木兰精神,传承木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共虞城县委、虞城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首届木兰文化节,邀请全国名人名家、专家学者加强对木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为了扩大木兰影响,弘扬木兰精神,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的举办了四届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商丘虞城举办了举世闻名的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使木兰精神弘扬光大,木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花木兰,姓魏,北魏时期人。祖籍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小魏庄。 花木兰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

7、,母亲魏周氏,木兰排行第二,姐姐魏木惠,小弟魏木棣。 花木兰名字的由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木兰的父亲魏应汉先生,外出散步归来,行至大门外时,碰到魏家侍女慌慌张张。魏先生遂问:“什么事如此慌张?”侍女答:“娘子生产啦!”魏先生问:“是男孩还是女婴?”侍女回答:“是女婴。”此时家里的一棵木兰树上有一只凤凰,口里叼着一朵木兰花,见有人来,长鸣一声,展翅高飞。凤凰张嘴鸣叫时,木兰花掉落在魏先生的眼前。魏先生见是一朵木兰花,如此想,娘子所生女婴取名木兰焉不最好,遂起名木兰。此后为什么又叫花木兰呢?明朝一位大剧作家名叫徐渭,为木兰女扮男装,替代从军的事迹所感动,写了一部大戏,名叫雌木兰代父从军,戏中将魏

8、木兰移花接木演义为花木兰,延续至今。 花木兰的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并练就一身好本领。 花木兰外祖父家,在距离小魏庄一里之遥的大周庄村。外祖父(名字不祥)人称周二肥牛。人们说他膀大腰圆,膂力过人,气势如牛。据说有一过路的牛车,载着很重的东西,不慎陷入大周庄村东边泥坑里。四头牛都拉不动。主人非常着急。此时,周二肥牛打此地路过,遇见此事,二话没说,赤膊钻入牛车下,用力往上一顶,牛车顺利通过。但周二肥牛也因用力过猛,头上冒出两个疙瘩,人们称他是神牛转世,所以人称周二肥牛。 边关紧,战事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连连催促魏应汉应征。此时,魏应汉已上了年纪。木兰见

9、军贴,心急如焚,心想:父亲已是暮年之人,怎能经得起战场撕杀。如若不让父亲应征,年幼的小弟又怎能替父应征。就在自己苦苦不得其解时,突发猛想,自己虽为女流,但随父练就一身好武艺,此时国难当头,何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意念已决,把想法说与全家。谁料,当即就遭到家人的反对。木兰苦苦相求。最后,以与父亲比武较量,胜者出征做为决断。比武中,魏应汉毕竟上了年纪,力不从心,几个回合已是气喘如牛,败下阵来。木兰替父从军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花木兰在16岁时,经人介绍,与今安徽省亳州市南12里岳庄村青年岳明订了婚约。接到军贴的时间正是两家约订婚期的六月间。并确定在同年农历九月婚嫁迎娶。眼见离婚期越来越近,前方军情告

10、急又刻不容缓。全家人商议后,遂让木兰的叔父魏兴星夜赶往亳州南岳庄,将木兰代父从军的事详细禀报。岳家闻听此讯,感到惊讶。当即,岳明和他的父亲随魏兴来到了小魏庄。木兰的父亲魏应汉又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重复一遍。岳家父子确实感到为难,眼看喜事将要来临,又成了泡影,一场大喜将成为空喜一场。但也为木兰的忠孝所感动。此时的木兰心里更不是滋味,她一介女流替父从军虽是壮举,却也着实愧对岳家父子。木兰忍痛说:“木兰此一去,何时是归期自是不知,是死是活生死未卜,还是请岳家另选佳偶。”岳明听得木兰一席话,心中更为酸楚,但木兰替父征战已成事实,实属无奈。岳明也是热血男儿,对木兰精神十分敬慕,当即表明:“木兰代

11、父从军,远别家乡,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此去归期虽然不知,但我一直等到你的归来,生为岳家人,死为岳家鬼”,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魏家就为木兰从军做准备,买来马匹和途中用品,装扮成男儿模样,即去宋州兵营报到,并由兵营统一带队,日夜兼程直奔长安元帅府。一路风餐露宿不必多说,很快赶到长安。在元帅府入军册时,木兰爽口答:“我乃宋州府东南营廓北小魏庄人氏,姓魏,字木棣。”元帅见木兰眉目清秀,谈吐清楚,更是喜不自禁。当即来到校场,十八般兵器任木兰挑选,并当场演练武艺。木兰精湛的武艺使元帅更为大喜,遂将木兰留在帐前听用。木兰怕在军营露出破绽,故向元帅申明,自己有一怪癖,与人共住营房不能入眠,自己已制

12、作一小营帐,与人稍作隔离,元帅应允。 木兰随贺元帅第一征战的地方在今甘肃境内大阪山一带(又称雪山),帐营扎在黑水寨。一次,胡虏偷袭军营,元帅被困营中,危难中木兰单枪匹马,力战群敌,保住元帅冲杀出敌阵。元帅对木兰的英勇气势十分赞赏,任命木兰为大将军。此后,木兰领兵打仗屡战屡胜,两年后全歼敌兵,元帅率军凯旋归来。 天子大喜,立即召见众将领,慰劳三军。元帅写明奏章,称木棣(木兰)功绩之最,天子即册封木棣(木兰)为尚书职位。木兰见天子陈明事由,执意不接收封赏,愿回故里侍奉双亲,天子见状也只有作罢。 元帅见木兰不受封赏,着实对木兰不受功名,淡泊名利,为父母尽孝的高尚美德更加赞许。遂将木兰请回家中,设宴招

13、待。席中言明,膝下一女,年方十八岁,尚未婚配,木棣(木兰)如不嫌弃,愿将女儿许配为婚。这时,木兰不得不将自己是女儿身的情况说与元帅,元帅闻听十分惊讶。一宿无事。第二天,元帅为木兰打点行装,备足盘缠上路,自然安排一些途中应注意的事宜等等。 木兰返家后,将在军营中如何生活,又怎样保元帅脱险,天子又怎样封赏等事情说与全家,此时,魏应汉先生已在暮年,遂让家人写家书留传后世。 且说天子平定敌寇,天下安康,意欲纳妃。元帅见状,也是出于好意,心知木兰年轻貌美,武术高超,何不奏明天子纳木兰为妃,尽享荣华富贵。天子闻听大喜,钦命元帅亲自传谕圣旨,纳木兰为妃。元帅受命到魏家传旨。木兰跪听圣旨,心中十分复杂。尚若不

14、随元帅入京为妃,将是违抗圣旨,殃及全家,满门抄斩,更是愧对自己的未婚夫岳明。思前想后,万般无奈,想到此,以回阁楼换装为由,自缢而死。元帅见状更是悲痛,声泪俱下,愧对木兰,只好回京复命,天子也只得作罢。 木兰死后葬入魏家坟莹。她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虽是高风亮节,忠孝两全,但此时有损帝誉,故无人敢言。此后,人们只有编写赞誉木兰的歌谣留传后世。 唐时,唐太宗李世民对木兰女扮男装,抵御外寇的壮举十分感动,故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为木兰修祠建庙。自此起,人们为纪念木兰,年逢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四面八方的人们到木兰祠祭祀,逐渐形成庙会。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建、扩建,庙宇100多间,祠产400余亩,住祠僧十余人。原祠共有三节院落,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东西配房及僧人住室等。在围墙内外,植有高大的唐槐、翠柏,苍劲壮观,在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座像和两侧侍卫,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为赞美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等碑刻40余通。可惜1943年毁于战火。 花木兰传说 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 花木兰(日文)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影评 花木兰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