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14798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习俗相沿数千年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祝愿本报记者 郝 青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 年 01 月 27 日 第 07 版)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 上写“接福” ,即承放飞帖之用。 宋岁朝图:这幅宋人 绘的岁朝图, 重在显示正月初一的拜年活动。 主人送往迎来, 家中设酒待客, 儿童在园内燃放鞭炮烟花, 大门上贴着门神, 构成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民国春节拜年祭祖。正月初一 清早, 穿戴一新的晚辈要给家中的长辈 (如父母、 祖父母等) 叩首拜年,以尽孝礼;长辈则端坐受礼,对未成年的晚辈还 要给一些“压岁钱” 。 旧时,拜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很 重

2、要的一项活动。除自家庆贺外,亲戚、朋友、同事、邻里 等从这一天起要互相拜年。 首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组 反应老北京拜年民俗的面人。本报记者 赵树宴摄 2008 年,一个孩子在北京王府 井与拜年娃娃合影留念。本报记者 郝 青摄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 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 装”日渐更新换代,但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 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亲友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 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在道贺中丰富春节习俗“拜年”是通俗的讲法,此外尚有“见节”、“贺正”、“贺 岁”等雅称。“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

3、新年, 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 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人们外出相遇时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 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古时,倘若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 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 中说:“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 遗风。拜年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 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 三拜高堂。一

4、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 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 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 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 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 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在礼规中实现人文教化仪式所强调的是对同一血亲的认同,而拜年正是从此开 始。给家人拜年,对于重构家族或家庭成员内部的人际关系 十分重要;给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等拜年,显然是在重新梳 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亲密程度;还有些地区在正 月初八之后要耍社火,人们都会扭着秧歌,踩着鼓点,到附 近的村寨拜年,而这些活动的真正

5、意图,就是重建一个更为 广泛的社会关系。过去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 可分四类:一是走亲戚。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 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二是礼节性的拜 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 人家欠情的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 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到了年禧,见面彼 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首都博物馆研究员、民俗专家沈萍认为,年的文化属性, 除了辞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晚辈给 长辈拜年还包含着“感恩”意识的培养。长辈对晚辈的爱通 常是自然而然地传递,而晚辈缺乏回报长辈的

6、人性自觉。拜 年不但是提升亲情密切度的民间礼规,也是民间社会精神操 练、人文教化、道德修养的自治活动。在现代社会实现文化归属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也是拜年的主题、核心。拜年说的 话、送的礼,甚至吃的东西,无不体现出对新一年的期盼和 祝福。此时人们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往的人际关系 中产生的摩擦、不悦等,多会采取一种宽容、化解的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拜年的现实意义集中地体现在调适人际关 系方面。可以说,中国人凭借着新年中的各种拜年仪式,建 立了友谊,增强了互信,完成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祈庆富认为,中国文化推崇含蓄,有 些平日不便表达或不好意思表达的情感,均可借拜年之机抒 发一下。人们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给您拜年” , 一切都很简单,事实上却是一种仪式。 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中, 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福、赞美,舒缓过往的矛盾,拉 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时人们更看重的是 “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萧放认 为,人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寻求文化的归属与心灵的安顿。 奉祀家族祖先,亲人聚会欢乐,人们的精神在亲情的浸润交 融之中得以升华。今天是网络化时代,同时也是陌生化的时 代,我们民族需要有一个亲情汇聚的节日,春节作为极具精 神价值的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映射出异样的光芒, 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光明而温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