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614481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第174期(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卷含答案1. 单选题 ( )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A 布卢姆B 加涅C 布鲁纳D 奥苏伯尔考点 第一节教学设计解析 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被公认为具有处方性。这种分类不止是条目的说明,还进一步告诉教师怎样设置情境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 单选题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A 行为参照B 省力C 服从D 强迫考点 第一节品德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因此,本题选择A。3. 填空题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考点 第四节教学组

2、织形式解析 略4. 单选题 根据费登伯格的观点: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属于( )。A 职业倦怠B 职业压力C 职业发展D 职业瓶颈期考点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健康解析 费登伯格从临床的观点出发,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5. 单选题 阿特金森认为,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相同时,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功的行为的是( )。A 求成动机高者B 能力水平高者C 心理素质稳定者D 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动机者考点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当两个人所处的任务难度和诱因价值相同时,求成动机越高者越有可能做出争取成

3、功的行为。6. 单选题 ( )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A 行为取向性目标B 生成性目标C 表现性课程目标D 普遍性目标取向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因此,选择B。7. 单选题 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这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的( )。A 方向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考点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解析

4、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8. 判断题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并建立了层级化的教育目标体系。(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个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并建立了层级化的教育目标体系。9. 多选题 下列属于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B 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C 教师的榜样作用D 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考点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解析

5、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2)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10. 填空题 _质的人反应性低。考点 第二节个性心理特征解析 略11. 单选题 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层级效力关系属于教育法规效力中的()。A 法规的形式效力B 时间效力C 地域效力D 人的效力考点 第四节教育法制过程解析 法规的形式效力是指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层级效力关系。12. 判断题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二节个性心理特征解析 略。1

6、3.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教材内容的是( )。A 视听材料B 参考书C 幻灯片D 课外活动考点 第二节课程编制解析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音像制品。课外活动不属于教材。14. 单选题 卢梭的爱弥儿体现出的人性论是( ) 。A 白板说B 性恶论C 性善论D 性三品说考点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解析 卢梭的爱弥儿认为“出自造物者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主张性善论。15. 单选题 惩罚最为严厉的教育法律责任是()。A 行政法律责任B 民事法律责任C 刑事法律责任

7、D 违宪责任考点 第五节教育法律责任解析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实施刑事违法行为所导致的受刑罚处罚的法律责任,这是一种最为严厉的教育法律责任。16. 单选题 在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中,教师职业的声望压力属于( )。A 社会因素B 职业因素C 工作环境D 个人因素考点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健康解析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心理紧张源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即教师职业的声望压力。17. 多选题 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有( )。A 班级授课制B 课外活动C 分组教学D 个别教学考点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解析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

8、、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因此,本题选择ACD。18. 单选题 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属于(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纵向迁移D 逆向迁移考点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解析 正迁移也称助长性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题干中会讲英语对学习德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可知属于正迁移。19. 单选题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是( )。A 情绪情感过程B 认知过程C 意志过程D 感觉过程考点 第一节心理学基本知识解析 认知过程(知)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

9、,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因此,本题选择B。20. 单选题 有些人表现出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或者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这属于人格障碍中的( )。A 依赖型人格障碍B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C 表演型人格障碍D 偏执型人格障碍考点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解析 依赖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或者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21. 单选题 两名在测验中都取得了高分的学生,一名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一名则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这是因为他们( )。A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B 学习目标不同C 归因方式不同D 家长的期望不同考点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

10、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同时,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2. 单选题 和我国学制基本相同,其特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的学制是( )。A 双轨学制B 单轨学制C 多轨学制D 分支型学制考点 第二节教育制度解析 我国学制是分支型学制,其特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23. 简答题 简述学生厌学症的表现及治疗方法。考点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解析 略。24. 单选题 接受

11、学习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 )教学模式。A 讲授式B 谈话式C 讨论式D 演示式考点 第一节教学设计解析 接受学习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5. 多选题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 )。A 直接强化B 自我强化C 替代强化D 正强化考点 第二节学习理论解析 班杜拉认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另外两种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指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26. 填空

12、题 注意的_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考点 第一节认知过程解析 略27. 单选题 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是( )。A 班集体的组建阶段B 核心形成阶段C 发展阶段D 成熟阶段考点 第三节班主任解析 在班集体的核心形成阶段,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凝聚力有所显现。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因此,本题选择B。28. 简答题 简述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中的具体策略。考点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中的具体策略。29. 分析论述题 材料全屏 上课时,一名学生觉得李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了课外书。被上课的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认为

13、有责任将违纪情况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请来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李老师和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2014 广东广州白云区)26 【简答题】 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李老师的行为,并说说如何处理这个学生的问题。 考点 考点:第二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的知识。30. 判断题 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A正确B错误考点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解析 略。31. 单选题 某县中学为了提升该校的升学率,擅自将班级分为

14、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针对该校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 正确,这样可以提高升学率C 不正确,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D 不正确,应由该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考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题干中某县中学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32. 单选题 学习过“角”的概念后,对之后学习“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会产生影响。这种迁移属于( )。A 垂直迁移B 一般迁移C 逆向迁移D 水平迁移考点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