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611995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备课教案苏教必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

2、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二、解题: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

3、,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kai)切深厚。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

4、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三、阅读课文。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四、分析课文第一节。1重点字词(1)实词 求木之长者 长:高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德义:恩德和道义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情不能胜其欲 胜:克服(2)词类活用求木之长者,必

5、固其根本 固:使动用法 使 稳固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流的长远(3)句式虽(犹)而况乎: 虽然尚且何况是呢定语后置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4)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5)重点语句翻译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b/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臣即使是最愚昧无知的人,(也)知道这些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像陛下您这种)明智的人呢! c/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

6、不能克服欲望。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2.研读探讨(1)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主旨句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文章

7、第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五分析课文第2段:1、重点字词承天景命 景:大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殷:深切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震之以威怒 震:威吓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苟:苟且 心:在心里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深慎:深切警惕2.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3、重点语句翻译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开头做得好的人确实很多,(但)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译:因为(陛

8、下)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竭尽诚心对待臣民。 c/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译:即使(陛下)用严酷的刑罚来监督人民,用神威吓唬他们,最终(人民)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陛下)的仁慈。 4、研读探讨(1)、为什么会出现人民“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的情况?答:因为“凡百元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而“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为什么君王会出现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答:就君王的身份而言,“承天景命”,自以为自承天命,而有恃无恐,“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就普通人性而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般人,

9、能做到善始善终的不多,此人之常情。(3)、作者反复提醒君王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人君者“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而“积其德义”,因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要“永保无疆之休”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如果“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小结: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

10、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第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三段研读第3段(1)重点字词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忽:忽视将有作 作:兴建思谦冲以自牧 冲:谦虚 牧:约束、修养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慎虑壅蔽 壅蔽:被堵塞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宏此九德 宏:扩大简能而任之 简:选择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巡游不言而化 化:教化亏无为之大道 亏:毁坏、减

11、损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乐盘游 乐:以为乐忧懈怠 忧:以 为忧(2)重点语句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b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使自己的心谦虚下来并采纳下面的意见。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译: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

12、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2、魏征是唐代名臣,他心中治国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文武并用,垂拱而治。3、要实现“垂拱而治”,必须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4、君王要怎样做才能出现这样的局面?答: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5、若要”简而能任,择善而从”,君王就必须怎样?答:要“十思”、宏“九德”。6、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答:五戒:一戒贪心奢侈,二戒骄傲自满,三戒放纵懈怠,四戒壅蔽谗邪,五戒谬赏滥刑。7、为什

13、么君王要此十思五戒?答:因为治理百姓时,虽然“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百姓也“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人民之力,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8、作者为了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行文上有此什么特点?答:言词恳切而情感真挚,处处为对方的江山着想;运用比喻而深入浅出,时时把握对方心理;骈散结合而句式整齐,既有语势又简明扼要。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9、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

14、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第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三、“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