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10335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五 2.1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Word版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五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读某地层结构图,回答1、2题。1.地震波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是()A.AB之间B.AC之间C.CD之间D.DE之间2.岩石圈包括()A.AB B.ABCC.ABCD D.ABCDE【解析】1选B,2选B。第1题,根据图中深度可知,图中包括地壳与地幔部分,其中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存在莫霍面,地震波经过时横波和纵波加速。第2题, A、B分别为大陆与海洋的地壳,D为软流层,因此A+B+C是

2、岩石圈。2017年10月11日,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新燃岳火山当天早晨发生小规模喷发,喷烟高度达到约300米。读新燃岳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3、4题。3.从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直接形成()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 D.变质岩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最小【解析】3选B,4选C。第3题,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第4题,为地壳,海洋部分较陆地小。为地幔,地震波通过其与的莫霍面时波速加快。和为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

3、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5、6题。5.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6.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B.C.D.【解析】5选C,6选C。第5题,过程是指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第6题,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是指岩浆上升冷却形成岩浆岩,故为代码。【误区警示】(1)不明确大理岩、石灰岩所属的岩石类型。(2)不理解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箭头的含义。(2018盐城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

4、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7、8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047.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 B.C. D.8.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7选B,8选B。第7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图2可知,碎屑物形成岩石,则为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转换,则为岩浆,为岩浆岩,为变质岩。第8题,波浪岩

5、属于花岗岩,其形成是岩浆先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波浪的形状。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_岩,从图中可看出该岩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是:含有_、具有_构造。(2)地点2处的岩石,A属于_型岩浆岩,B属于_型岩浆岩,B岩体周围附近可能形成_ 岩。(3)地点2处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的时代之_ (前或后)。【解析】第(1)题,图中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故岩石为沉积岩。第(2)、(3)题,地点2处的岩石穿插在沉积岩层中,其形成年代应在地点1和3处岩

6、层形成之后,该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其中侵入岩与周围岩石接触处可能使周围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答案:(1)沉积化石层理(2)喷出侵入变质(3)后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B.C.D.【解析】1选C,2选B。第1题,A、B、C分别为大气圈、生物

7、圈和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D、F、G为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在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降为0,纵波降速。第2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E和D。【知识拓展】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组成特点(2018南阳模拟)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则0千米为()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中部5.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 由图中地壳厚度线的走向和分布的一般规

8、律,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第4题,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是岩石圈。第5题, a外围等值线为42,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条判断规则,a处地壳厚度应小于42 km;同理b处大于38 km,故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图是A图。读图, 完成6、7题。6.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7.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6选D,7选C。第6题,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岩,是火山喷发出来

9、的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第7题,该山体岩石为岩浆岩,在地球表层外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变质岩不能在地球表层转化。(2018杨浦模拟)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058.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A.aB.bC.cD.d9.形成“平衡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

10、.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解析】8选A, 9选C。第8题, 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根据右图可知,变质作用形成的c为变质岩。d为地壳物质循环的起点与归宿,为岩浆。b由岩浆活动形成,为岩浆岩。因此a为沉积岩。第9题, “平衡石”是在低洼地带经过外力沉积、固结形成的,后期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上宽下窄的形态。【加固训练】大理岩又称大理石,因中国云南省大理县盛产这种岩石而得名。自古以来,大理石就是建筑材料和雕塑原料,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1)有关大理岩的特征()A.可以在大理岩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B.具有明显的层理构

11、造C.是由碳酸盐类岩石变质形成的D.具有流纹和气孔构造(2)上图中能代表大理石及其形成的是()A.a和4 B.b和3 C.c和5 D.d和2【解析】(1)选C,(2)选D 。第(1)题,大理岩属于由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第(2)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图中“外力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b为岩浆岩,3为岩浆冷却凝固作用;c为沉积岩,5为外力作用;d为变质岩,1和2为变质作用。10.(能力挑战题)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B_;C_。(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_,_。(3)C岩石的形成过

12、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_活动和_。(4)和两种地质作用,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是_(填数码)。 (5)根据C处岩层放大图分析,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什么?【解析】第(1)题,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在地壳内部冷凝形成的为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喷出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A为变质岩,B为侵入岩,C为喷出岩(火山岩)。第(2)题,图中由沉积岩到变质岩应为变质作用;各种岩石到沉积岩应为外力作用。第(3)题,岩浆活动地带可能会有岩浆(火山)活动和地震。第(4)题,是外力作用,其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如太阳辐射。是内力作用,其能量主

13、要是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5)题,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以下几点:一般来说,大致呈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越向下岩层越老,越向上岩层越新。侵入岩穿过某岩层,则说明该侵入岩是后来侵入的,岩层较新。火山熔岩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答案:(1)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火山岩)(2)侵蚀、搬运、堆积(外力作用)变质作用(3)岩浆(火山)地震(4)(5)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方法技巧】四个关系判断岩层新老(1)岩层上下关系。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与沉积岩的关系。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与海岭或海沟的远近关系。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