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6099363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知识点第一课 化石1、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2、 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余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3、 四种四种常见的化石:苔藓化石、三叶虫化石、琥珀昆虫化石、尖齿特尔马叶化石。4、 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第二课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2

2、、 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 前肢有四趾, 中趾长, 后肢有三趾。 始祖马生活在森林里, 以树叶为食。到了约 3000 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体型比始祖马略大,前后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渐新马生活在森林里。在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也就是草原古马) 。这时地面上出现了广阔的草原,中心马也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体型更高,适应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到了约 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体型已接近现代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约 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

3、类型的现代马。马类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历史, 只是一条简化的主线。 实际上马的进化要复杂得多。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得到发展。第三课 谁能生存下来1 .达尔文(1809年1882 年) ,英国生物学家。 1831 年,他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 环球旅行, 历时 5 年, 观察和搜集了动物、 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 年出版了震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 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

4、适应环境, 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发展下来。2 .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 亿年前,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它们的生存,所以它们繁殖得很快,成为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3 .至于恐龙为什么灭绝,科学家做了多种猜测: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食草恐龙为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 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最后变全部死掉由于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

5、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第四课 月球上有什么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不停地进行着探索。2、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梯,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1/49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大的环形山直径达235 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 1/6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

6、127,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第五课 观察月球1、 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初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娥眉月; 农历初七、 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 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 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 农历二十七、二十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第六课 月相的成因1、 科学家在研究月相变化的时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月相变化是月球

7、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第七课 登上月球1、 登上月球,曾经是人类的梦想。今天,人们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2、 1957年苏联发生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 1961年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1961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宣布了“阿波罗计划” ,开始实施长达十年的登月行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2007年 10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它为我国的

8、太空探索开启了新里程。第八课 太阳1. 观察太阳的方法: 用电焊护目镜片观察太阳在一盆清水中滴上墨汁, 使其均匀散开, 观察墨汁在水中的太阳。 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 否则会灼伤眼球。2. 科学家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了下面的事实: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离地球大约 1.5亿千米。太阳发出的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到达地球要8分 20秒。太阳的直径约是地球直径的 109倍;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 130万倍。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 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一般认为,太

9、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旋涡状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就是黑的。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有的日珥像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如果发生在日全食时观察太阳, 你将看到, 太阳被月球遮住了, 变成了一个黑色太阳, 外面包着很薄一层玫瑰色的环, 在玫瑰色环的外围, 还有珍珠色的美丽光芒,这就是日冕。第十一课 太阳与人类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能。第十二课 太阳能热水器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产生活中直接利用了太阳能的地方有:白天看书

10、、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晒玉米、太阳能路灯。2、 太阳能热水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设备。3、 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需要的材料:温度计、小镜片、剪刀、黑纸、易拉罐。第十三课 太阳系1、 太阳周围除了地球以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 本身不会发光, 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 这些天体包括 “行星” 、 “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2、 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行星按体积从大到小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 星、水星。3、 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

11、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4、 人们把以太阳系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5、 1930 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直径2300 千米,比月球还小。 2006年 8月 24 日,第 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议,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第十四课 做太阳系模型1、 太阳系是一个大家族,八颗行星是它的主要成员。2、 做太阳系模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八颗行星的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要弄清行星的位置和大小;找到合适的材料)3、 太阳系模型的制作步骤: 1、 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

12、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然后参照八颗行星分布的图片,调整各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3、参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把行星安置在各自的运行轨道上。第十五课 天上有条河1、 我国古代曾把银河认作是天上的河流,并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后来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解开了它的面纱。银河系大约包含 2000 亿颗星体,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2、 人们把由众多恒星组成的这一天体系统成为银河系。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旋涡状星系,直径约为 80000光年,中间部分厚度约为 12000光年

13、。3、 银河系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更像运动员投掷的铁饼。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索包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4、 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 1 光年等于光1 年所走的路程。光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1 光年=365 X 24X 3600X 30=94608000 (万千米)第十六课 艰辛的探索1 、 从古至今,神秘的宇宙一直给人类以无尽的遐想。人类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宇宙的脚步。2 、 1961年 4月 11 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成功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2003年

14、 10月 15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病安全返回。2005年 10月 17 日, “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为中国航天事业续写了载人航天的辉煌。3 、 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曾被查封,布鲁诺因探索宇宙秘密被处死刑。1986年 1 月 28 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 7 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 2 月 1 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 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如今,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

15、的努力。第十七课 人造卫星与飞船1 、 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 ,它们是挂上天空的“明灯” 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至少运行一圈的无人航天器。2 、 自 1957年 10月 4 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都相继诞生了。按照卫星的用途,可将卫星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3 、 科学卫星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查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4 、 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空间局、中国、印度等国家仅气象卫星就发射了 100 多颗。5 、 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6 、 不同的人造卫星有各自的用途。利用卫星传输信息图片(卫星云图、太平洋上空台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