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609828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1工程测量1.1工程定位控制测量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工程定位控制测量时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与业主的场地移交工作: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放样控制点建立首级 控制点。(2)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 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首级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 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控制网。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 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对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控制点既作平 面控制之用,又作标高控制之用。(3)根据工程结构情况,利用首级控制点,放出二级控制点作为施工的二 级控制,并进行复测。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

2、的放样,同时以可用作对工程 上各结点的复合检测。(4)利用全站仪对所有控制点进行精确测定,并将他们与附近的国家城市 等级点进行联测,使其坐标与高程统一为一个系统,便于今后使用。(5)利用配套计算机对所有观测值进行严密平差,保证整个控制精度完全 能够符合国家工程测量技术规范和工程设计要求。平差成果存入计算机内,需 要时可以随时调用。(6)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 点作必要的检测8。1.2工程平面放样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的平面放样基础部分采用外控法,主体部分采用 内控基点竖向投测。(1)基础部分采用外控法 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平面控制网点上进行平面投测。 测

3、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 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利用控制 网点直接向施工层投测。 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 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2)主体部分采用内控基点竖向投测 首层平面放线直接依据平面控制网,其它楼层平面放线,从首层控制网 引投到高空,不得使用下一楼层的定位轴线。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采用内控 天顶法,投点仪器选用天顶垂准仪。在控制点上方架设好仪器,严密对中,整 平。在控制点正上方,在需要传递控制点的楼面预留孔处水平设置一块有机玻 璃做成的光靶或原

4、仪器附带的光靶,光靶严格固定。仪器从0、90、 180、270 4个方向向光靶投点,用0.2MM笔定出这4个点。若4点重合则传递 无误差;若4点不重合,则找出4点对角线的交点作为传递上来的控制点。 所有控制点传递完成后,则形成该楼面平面控制网。对该平面控制网进 行角度观测(2全站仪二测回)及边长量距(精度l/20000)。由观测成果作经 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ASW2.0MM,角 度较差ABW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土 2.0AS3.1mm,AB24,则说明投点精度不够,必 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1.3标高传递(1)在现场场地质

5、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四个标高基准点,具 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四个基准点既可用 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水准点。现场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不 低于S1级水准仪,在建设方指定的水准点上,按国家II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闭合水准路线法引测一地基准点上,其闭合差应小于5气济mm(n为测站 数)。(2)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边柱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 互校核,每单元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土 0.000水平 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 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

6、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 直按量取,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收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 控制在土 3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进行校核。(3) 为保证高程传递的精度,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仪器观测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所用钢尺经过计量检定且固定使用。 当从土 0.000以上向上量取时,要用规定的拉力且加上尺长和温度修正。 上、下司尺员事先要碰头交底,做到心中有数,配合默契。1.4沉降观测控制(1) 基础施工或首层施工时,按设计确定的沉降观测点数与位置埋设好临 时观测点,并进行首次沉降观测,整个基础施工完毕应不少于1次。到土 0.000 时,再按设计要求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点,并将

7、高程引测量新观测点上以保持 沉降观测的连贯性。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观测,其闭合差应符合5-、,币mm的要求,观测次数按设计或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执行9。(2) 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采用以下措施 固定使用经过计量检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并定期进行检验校正。 使用固定的水准点并定期进行高程检测,对水准点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施,防止高程变动造成差错。 首次观测前到现场确定仪器安置位置和选定监时水准点(转点),并与 永久性水准点一起绘制一张沉降观测路线图,以便每次观测时按规定的路线进 行。 首次观测值是计算变形量的起始值,其高程正确与否至关重要,以连续 观测2次取

8、其平均值作为各点的高程。 作业时,观测员、记录员、立尺员三位一体,要基本固定且做到密切配 合。 每次观测结束后,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 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所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 根据沉降变形特征点处布点和大面积均匀布点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层均 匀布设沉降观测点若干个。为便于长期观测,标志点用钢质结构,均设于墙柱 内,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计算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以便及时掌握平均沉降 量和各点间差异沉降。2基础施工方案本工程基础为条基,根据施工经验本工程基础采用大开挖形式,开挖土就近 堆放。2.1基坑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 在基

9、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市规划 部门测量核准。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再核查红线桩及定位桩是否产生移位, 若有移位应会同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方案。 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 在基坑开挖前,与土方开挖单位协调好施工进度,并作好围护结构及邻 近建(构)筑物沉降变位的观测点。 土方的机械施工易碰压测量桩,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 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并设置涂红白漆的钢筋支架 予以保护。 所有的测量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落实专人对其保护并进行 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点的准确性。(2)基坑开挖方

10、法本工程采用大开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履带式单斗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 进行由西向东开挖,边坡有人工修整。(3)挖土施工注意事项 挖土过程中如土体出现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 效措施。 及时排除基坑周围的地表水。 及时施工垫层,防止搁置时间过长土体产生严重回弹现象,同时加快基 础施工步伐,缩短施工周期。 开挖土方时配备有足够的照明,电工日夜值班。2.2 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要熟 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同施工管理人员办理验桩、验线 手续。机械挖土过程中,配备足够的人工。一般每台挖土机要每班配备15人

11、,随 时配合清槽修坡,将土送至挖土机开挖半径内。这种方法即可一次交成品,确保 工程质量,又可节省劳动力,降低工程成本。土方开挖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好工程桩,例如在工程桩顶插红旗,以 便让挖土机司机注意工程桩的位置;开挖工程桩四周土时,做到平衡开挖,确保 工程桩承受单侧土压力在允许范围内等。土方开挖后,及时与监理、建设方验桩位及地基验槽,以便及时跟进浇筑混 凝土垫层,并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工作。认真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积累技术资料,如施 工日记、设计变更洽商、验桩、验线记录等。土方工程竣工后要绘制竣工图,由土建代表和质量检查人员共同检查评定工 程质量。2.3 土方开挖安全

12、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本工程实际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 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挖土机的把杆旋转区域严禁站立其它人员施工。当挖土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职指挥。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灯光照明。为预防边坡塌方,一般禁止在边坡上侧堆土,当在边坡上侧堆置材料及移动 施工机械时,应距离边坡上边缘1.0m以外,材料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m。配备一定数量的砂包(其中部分事先装满砂石以备急用)、钢筋、快硬水泥、块石及部分松木桩、钢管、16号槽钢等,以备应急加撑、反压堵管、稳定垫层等 用。2.4条形基础施工工艺本工程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由三部分组成:混凝土垫层、

13、承台、大放脚 砖基。(1) 施工流程清理基底一浇筑砼垫层一清理垫层一钢筋绑扎一支模板一浇筑砼承台一砼 养护f拆模板f砌筑砖基10(2) 操作工艺 清理及垫层浇灌地基开挖完成后,清除表层浮土及扰动土,不得积水,立即进行垫层砼施工, 砼垫层必须振捣密实,表面平整,严禁晾晒基土。 钢筋绑扎垫层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承台梁 采用直径为8,间距为200mm的钢筋水平放置,上下部钢筋用箍筋绑扎牢,具体 钢筋个数见基础平面布置图。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 浆,以保证位置正确,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 模板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

14、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小钢摸或木模, 利用架子管或木方加固。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设脚手架, 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清理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模浇水湿润,清除积水。 混凝土浇筑浇筑承台时,注意绑扎钢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筑开始 时,先满铺一层5lOcm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钢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基 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 应相互衔接,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 然后浇注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分层下料,并插入振捣器振捣。防止由 于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造成蜂窝

15、、麻面或孔洞。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 较大的混凝土,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大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 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混凝土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常温下,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常温养护不得少于 7昼夜。养护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模板拆除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 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 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砌筑砖基按照施工图纸要求砌筑条形大放脚砖基,具体砌筑方法见3砌筑工程。3砌筑工程3.1砖砌体工程(1)施工方法 组砌方法:组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同一道墙体严禁有两种以上的 砌筑形成,并不得有通缝。本工程采用一顺一丁砌法。 排砖撂底:按设计要求经测量放出轴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的尺寸线。采用 千砖排砖撂底,以砖的模数按测量放线,标出位置尺寸进行排砖撂底,两山墙 排丁砖,前后纵墙排条砖。排砖时应严格核对门窗洞口的位置、窗间墙、垛、 构造柱的尺寸是否符合排砖的模数。在保证砖砌体灰缝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