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09785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篇篇一:爱心成就春天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作者:何梦娇放牛班的春天,这是一部和煦的电影。看完之后,我的心里除了感动、敬佩,还有思考。不得不说,随着日记本的翻开来到池塘之底“,看到那些淘气捣蛋的孩子,看到那凌乱吵闹的场面,我非常同情马修先生。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没有勇气翻开那扇教室的门;如果换做是我,我也许会挖空心思地寻找制服“他们的办法;如果换做是我,我或许常会焦虑、常会暴躁,只因这样的太难管理。也正因为情况看起来如此糟糕“,当我看到孩子们在马修先生的带着下的改变,那种震撼与拜服充满着我的内心。当马修先生离开学校时,那一架架纸飞机、那稚嫩的字迹、还有窗口伸

2、出的一双双小手,都印证着马修先生的成功,同时也让每一个观众都深深感动。则多混世魔王“为什么会则喜爱、尊敬、信任、拥戴他们的学监马修先生呢?从影片中不难发现,首先就是马修先生对每一个孩子的爱,再者就是合唱团“或者是音乐把他们彼此串联在了一起。马修先生对孩子的爱,涵盖面很广,有关怀、喜欢、尊敬、宽容。对每一个孩子生活上的关怀,想方法让他们不再洗冷水澡,洗上热水澡;对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从不片面,不存偏见;尊敬每一个孩子,把孩子当成同自己同等的人来对待,不喜欢让孩子关禁闭;有原那么地宽容他的孩子,因为是孩子,原谅他的错误,告诉他弥补的办法,勒盖莱克真诚自愿地去关照马克

3、森斯大叔就是最好的例子。这让我想起刚接这个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五年级刚开学没几天就是教师节,这个节日总是令老师们处境非常为难,送礼“问题又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一早上,不少孩子都非常兴奋地给老师们送花递贺卡,面对孩子们的热情,心里面不免暖融融的。当然除了孩子们的祝福,家长们也以短信形式送祝福,其中有一条让我们三个任课老师非常惊诧。因为短信告诉我们,这位母亲让孩子给每个任课老师送了贺卡,贺卡里竟然还都夹着三百元现金!可是却不曾看见那个孩子涛,来给我们送贺卡。到了快放学时,我们只能把事情如实告诉了孩子的母亲。已经带他们一段时间的老师说这孩子以前撒过慌,藏过东西,所以这次的事情就显得很不单纯。第二天,

4、我找来涛询问此事,孩子一口咬定已经给老师们了,但是后来听他自己的陈说不免漏洞百出,涛看上去很慌张,但仍一口咬定已经给老师了。看着他的样子,我知道他胆怯后果,其实早就懊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我容许他不把此事告诉其他人,容许他会跟他妈妈好好沟通交流,只要他能改过,还是好孩子。最后,孩子说出了真相,我也履行了对他的诺言。当然,现在的涛非常正直,只要是他犯的错误,他从不诡辩,认真改过,对的每一件事他也是非常热心、并且总能出色完成。看到他的改变,我庆幸当时给予他宽容,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如果说马修先生的爱让每个孩子慢慢改变的话,那合唱团“的成立把他和孩子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找到自我、寻求进

5、步。美国驰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心理学研究说明,每个人都胆怯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和煦,获得帮忙和爱,从而打消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平安感。在群体内,成员可以与别人保持联系,获得友情与支持;成员间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其行为表现是协调的,同一个群体的成员在一致对外时,不会发生矛盾和摩擦,彼此都体会到大家都同属于一个群体,特别是当群体受到攻击或群体取得荣誉的时候,群体成员会表现得更加团结。合唱队就满足了孩子们归属和爱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声音条件,每个孩子在

6、合唱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高音、次高音、低音,不会唱歌的孩子派皮诺被任命为合唱团的副指挥“,找不着调的科宾被委任以乐谱架的工作。就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了位置,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所以,奇迹发生了,孩子们自律了,团结了,向上了。这就是集体对于个人的力量所在。这种形式让我想起了学校的爱心教室“,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相信每个老师在构建爱心教室“的过程中都看到了学生在一间间普通的教室里发生改变。他们自律、自强,有竞争意识,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因为这不仅有利于自身,更能为他所处的小组添砖加瓦,他们的小组是一个集体,要团结、互助;他们以为中心,以为荣,以为贡献力量为荣。这就是

7、爱心教室“的力量所在。我想,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放牛班“前后的比照中得到启发。教育不是独裁,需要专注,需要爱,需要智慧。希望春天能在每一位教师的带着下来到每一个、每一间教室!篇二:付出理解和接受收获尊重和认可放牛班的春天观影有感作者:何美琴职业原因,特别爱看有关教育的优秀电影。今天,我重看放牛班的春天,再学电影里中的马修老师,如何赢得孩子的心,如何帮忙孩子们学习成长。影片讲的是1949年发生在法国乡村一所专为再教育“儿童设置寄宿学校池塘之底“里的故事。在这里,一位失意的音乐家马修用自己音乐和宽容拯救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教师马修的教育哲学

8、也在帮忙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展示的淋漓尽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根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平安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所寄宿制学校里的孩子,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亲情的缺失,校长滥用体罚的管教办法,使孩子们不足心灵的沟通和成长。马修老师可能没有学习过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满足了孩子们的各种根本需要,从而赢得了孩子的认可。让我们来看看马修老师是如何做的。在第一节课上马修读到了孩子们的理想,他觉得他们如同音乐一样后方总有希望“。所以他没有像另一位老师那样对这里的孩子形成偏见,看什么都觉得是坏事!“而是永远正面的积极关注,对孩子暂时表现出来的缺点,也能在理解的根底上进行教育。正是这样的睿智和宽容,马修老师渐渐走进了孩子的内心。首先马修老师在见识了校长的滥用体罚后,深不以为然,为了尽可能帮学生从校长的淫威下解脱出来,他总是尽量防止把犯错的学生交到校长手上,还极力为犯错的学生寻求庇护,爱护他们不受身心伤害。因此,孩子们从他那里首先得到了平安的需要。他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带孩子们去野外做游戏;给予弱小而无依无靠的贝比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