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609358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创新设计一、教学内容体会本文就书论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的特点,感受黄花冈烈士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了解孙中山先生对辛亥广 州起义的高度评价。 领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比喻、 对偶、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和比较烘托的艺术手段以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的。积累和准确把握文言词句。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两课时2课型:先学后议型三、预习要求对照注释,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时代背 景,可充分利用课文注释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黄花冈起义 以及孙中山先生对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体会本文 以 痛逝者”之情和 勖国人”之理贯穿全篇,把叙事、抒情、 议论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四、

2、教学蓝图此文内涵较深,且同学中不少人对课文所反映的背景与事件不熟悉,加上需要疏通的词句较多, 宜采用先学后议的方法, 尤其是通过深入议论这一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孙 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细加体会,并对本文写作上的诸多优点进行揣摩、理解和欣赏。五、教学过程1先学一可学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如:(1)痛”为线索,以情贯之。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一个 痛”字。文章一开始即写革命党 人与民贼相搏: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 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匕为一痛”痛悼也。接着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可由于 变乱纷乘”而致使 黄花冈

3、上一扗,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七十二烈士 或有纪载而语 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至且姓名不可考” 滋可痛已”此为二 痛”痛惜也。继而,写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 杌陧之象,神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 也如故”怎么对得起革命先烈 ?此为三痛”沉痛也。最后 倾吐写 序”的目的,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 情真意切,沉痛悼念也。(2)情溢言表,理盈行间。文章在概 述斗争经过中,选词用语富有感情色彩, 突出了革命党人 坚 毅不挠”的英雄气概。继而写黄花冈之役,以吾党菁华,付之一炬”深表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之情。接着又转入抒

4、情、议论,盛赞烈士的牺牲精神。总之,全文以痛逝者”之情为血肉,以勖国人”之理为骨干,情溢言表,理盈行间,是一篇情理并茂的书序佳作。(3)语言运用,颇具特色。这表现为本文的用词确切、精练、形象,极富感情色彩;也表现为作者 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感情表达的力度;还表现为 长短句夹使、对偶句叠用,使文章整散错落,气势悲壮,声 韵协调,节奏鲜明。(4)比较论证,正反论述。如将失败的 围 攻两广督署之役”和成功的 武昌革命之役”进行比较,以突出 黄花冈之役虽然失败却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又如号召国人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先作正面号召,后作反面提 醒。二可学本文重要的文言词句。如:(1)疑难的词

5、句。如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 贼相搏,踬踣者屡”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自民国肇 造,变乱纷乘”如史载田横事”等等精彩的词句。如 碧血横 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等等。(3)有 特定含义的词句。女口: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 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 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等等。2.后议可着重议论下列问题:黄花冈 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武昌之役”是并寿”

6、的呢?(提示:黄花冈 起义”虽没有成功,但它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 的觉悟,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士气,加速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所以说没有黄花冈的 起义”,也就没有武昌革命的胜利。)(2)作者一再表示 痛”心,痛”在什么地方呢?(提示:痛”在烈士们的牺牲是革命的巨大损失;痛”在烈士们对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我们不能把他们的事迹完整 地记录下来,有的烈士甚至连姓名也考查不出来;痛”在自己在三十年前所提倡的主张还没有实行,有负于先烈。)(3)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哀悼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烈士们;赞扬他们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勉励革命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 遗志,共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

7、立民国的目的;提醒民 国建立以来,一些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同志尚须努力。)3再练除完成课后的 思考和练习”外,可补充以下一些练习:(1)解释下面各组加点词,看看哪些意思是相同的,哪些意 思是不同的。满清末造(末年)民国肇造(刚建立)顾自民国肇造(但是)环顾国内(看)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总督,名词)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统帅,动词)予为斯序(写)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替)草木为之含悲(因为)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传记,名词)可传世而不朽(传下去,动词)(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语法现象 全国久蛰之人心(蛰伏,名作动) 与武昌之役并寿(永存,形作动) 直可 惊天地,泣鬼神(使惊,使泣,

8、使动用法。) 予三十年前所主 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通倡”通假字)(3)下列句子各省略了什么?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省略介词于”)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省略介词于”)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为最(省主语革命党人”)创意说明这份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 学”议”练”并重。众所周知, 语文课文的阅读, 学”是最基本的,这个学就是把握基础的 词句和基本的内容。忽略了基础性的学习,议”就失去了方向,练”就缺少了目标。而 议”则是深化学习的重要步骤, 尤其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这样的课文,作者 不一般,事件不一般,背景不一般,只有通过深入议论、集 思广益,才能提升阅读的效果与质量。这份教学设计还适当 地补充了一些 练”的内容,题目的难度虽然不高,却能启示 学生对应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进行疏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思 路能引导学生更踏实、更投入地学好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