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608068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98页)(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库区上游水土保护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综合说明11项目区概况 51.1自然条件 51.2社会经济状况 72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现状 132.1水土流失132.2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 183项目任务和规模 223.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223.2项目建设目标 233.3治理类型区划分和小流域划分 25专业资料3.4治理措施布局 263.5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任务和规模 314布局及其防治措施 334.1防治布局 334.2综合治理措施 354.3生态修复措施 575技术支持 595.1必要性 595.2专题调研 595.3技术培训 605.4监测措施616组织管理616.1管理机构6

2、16.2管理办法 637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安排 657.1安排依据 657.2进度安排 667.3施工组织设计 668.1投资依据 688.2资金筹措819项目效益819.1经济效益 839.2生态效益 839.3社会效益 859.4经济分析 8610结论 8610.1综合评价 8610.2 结论 88综合说明XX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水源县之一,做好丹 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优 良,而且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意义。XX县属汉水水系,全县总面积3454km 2,其中水源区面

3、积3131.57 km2,占总面积的90.7%。按照国务院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 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国函【2006 10号文),XX县被列为南水 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实施县。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水面污染, 确保XX出境水质达标,XX水土保持显得尤为重要。XX县水源区划分为13个项目区,近期规划治理 11个。XX县XX 河项目区位于XX县北部,涉及军马河、太平镇两个乡,13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26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91.30km2,占总面积的 34.83%,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是面蚀和沟蚀。年流失量30.84万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177t/km2.a。项目

4、区总人口 14088人,人口密度 54人/ 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2007年人均纯收入2237.9元。 该项目区为近期规划治理项目区之一。XX县XX河流域水系相对封闭,地域上连续连片,且水土流失较为 严重。按照治理类型划分,XX县XX河项目区属于中山轻度流失治理类 型区,共划分涩草沟、玉皇沟、细辛沟、大干沟、白石窑沟、道天沟等 六条小流域。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地面破碎,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水土流失严重,雨期径流携带泥沙,面源污染物等直接进入老鹳河,严 重影响XX出境水质。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和建设优良 生态环境、维护丹江口水库水源区的优良水质出发,统筹考

5、虑流域经济 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水土保持经济林、生态林,搞 好封禁治理,推广能源替代,完善措施体系,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项目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布设治理措施,以减蚀减沙改善生态环境 和生产生活条件,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和自然修复并举, 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 质奠定牢固的生态基础。规划报告的主要编制依据:国务院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 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 67号);水土保持制

6、图手册;国家颁布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 纲。在编制过程中,抽调了农、林、水、牧、气象、土地、统计等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分项,对项目区六条小流域涉及的13个村进行了外业普查、现场勘查,获取了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际普查数字 与土地详查数据,并结合白石窑典型小流域措施布设成果,在调研的基 础上,针对项目区各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按照本次工程建设的新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突出治理重点,解决危 害水源水质的水土流失根源,充分体现项目区生态自我修复的防治理 念,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区所处位置和

7、地形、地貌及水土流失特点,本次规划重点:一是对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坡耕地以改粮梯为主,较陡坡耕地进行退 耕还生态林、经济林;二是对荒山荒坡进行植生态林;三是对郁闭度在 0.30.7之间的稀疏林地进行生态林补植, 并结合幼林地加强封育管护、 封禁管理,依靠大自然实现生态修复;四是对小型水保工程基础设施建 设,结合辅助措施实现坡沟统一治理,保证水土不流失。XX河项目区综合治理面积1163.00hm2,建设期2年,实施主要措 施为:坡改粮梯277.90hm 2,其中土坎梯田150.00hm 2,石坎梯田127.90hm2,退耕还生态林40.47 hm 2,还经济林37.47 hm 2,荒山造生 态林

8、807.14 hm2,植物护埂187.49km (不计面积),疏林补植苗木88.24 万株,生态修复面积7967 hm 2。建设网围栏5km,蓄水池80座,沉沙 池80 口,排水沟渠6km,田间生产道路5km,谷坊162座,拦河坝26 座,修复干砌石河堤1.4km,新建浆砌石河堤1.8km,水塘6座;省柴 灶300个,沼气池300 口,舍饲养畜房130间,封禁标碑牌38个,后 期管理人员40人。该项目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项目建设末期和工程全面发挥效益 时,全面完成规划期内的治理任务,治理程度达到100%,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趋 于合理,项目区

9、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要达到上述目标,项目区共需 完成防治水土流失面积 91.30 km 2。项目区静态总投资2364.11万元,其中工程措施1530.29万元,林 草措施279.42万元,封育治理措施 243.97万元,独立费用176.61万 元,基本预备费133.82万元。工程总概算投资2364.11万元,其中国家 投资1182.06万元,地方匹配1182.05万元。工程共需完成工程量151.14万m3,其中土方103.90万m3,石方 47.10万m3,砼及钢筋砼0.14万m3;主要材料用量:钢材1.98t,水泥 2126.50t,炸药117.00t,苗木439.30万株,机械台班150

10、1个,总投工 8.73万个,年均投工4.37万个,劳均投工15.9个工日。该项目区实施后,项目区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治理,平均每年可拦 蓄泥沙23.70万t,拦蓄径流量233.48万m3,年直接经济效益830.91 万元,内部收益率18.89%,经济净现值达1254.37万元,经分析效益 费用比为1.45,经济评价基本合理可行。通过治理,提高林草覆盖率 33.77%,面源污染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项目区人口、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1项目区概况1.1自然条件1.1.1地质、地貌XX县XX河项目区,位于 XX县的东北部,属于汉江水系丹江 支流鹳河上的一级支流,源头为老界岭,北负洛阳市栾川

11、县,为一条封闭流域的河流组成。项目区内辖13个行政村,其中:军马河乡 9个村,太平镇乡4个村,分布于XX河两岸,项目区总面积262.12km2, 多为石质山坡,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体坡度大部分大于 25。,紧 靠河道两侧的台地多为坡积物,是项目区耕地分布区域,区域内有 大小45条支流汇入XX河。项目区内最高海拔高程为 2200m,最低 海拔高程为360m,相对高差1840m,其形状为蘑菇状,纵向长约 50km,横向平均宽约5km左右,沟壑密度为2.72 km/km 2,地貌类 型属于中山区。项目区地质岩性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第四系松 散砂卵石漂石层、碎石、沙土及少量粘土层;第二类为变质岩系

12、地 层,主要岩性为石灰岩、花岗片麻岩、角片岩和石英岩等。河谷地 段主要为砂卵石层、沟道冲积物。地面坡度组成如下表:表1.1.1-1 XX县XX河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土地总面坡度组成积(h m2)35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 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262121176.924.491100.904.22332.878.96804.6425.9614796.6756.451.1.2 土壤、植被由于项目区内XX河贯穿于整区域,两侧为高山,中间为峡谷, 故两侧山地土壤多由坡面岩石风化残积的坡积物组成,以棕壤为主, 质地疏松

13、。峡谷及支沟内土壤以黄色壤土和洪积物为主,其分布规 律性较差。峡谷内河道两侧一级台地土层厚度在0.3 1.5m之间,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群众生产用地的基础,坡面土地瘠薄,水土流 失严重。两侧山坡地土层厚度在 0.15-1.0m之间。项目区内目前林草覆盖率为 61.60 %,项目区纵向两侧山地中上 部植被种类以松栋用材林为主,并有茂密的灌木、杂木,林相较好, 两侧山坡下部所种植经济林以山茱萸、板栗、油桐、木瓜、猕猴桃 为主。沟内及河滩地有部分杨树和小杂果树。项目区内相对稀疏林 及幼林较多、坡耕地、荒山均有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表1.1.2-2 XX县XX河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壤类型平均土层厚度(

14、cm)土壤容重(t/ m 2)土壤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 )全氮(% )速效氮(ppm)全钾(%)速效钾(PPm)全磷(%)速效磷(ppm)黄棕壤501.70.970.077540.981400.06816.27.3棕壤土151.60.420.01928.20.881250.05933.36.51.1.3水文、气象项目区为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时空分布复杂,年际变化大,立体气候明显。流域内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27小时,年平均气温15.1 C ,极端最高气温42 C ,极端最低气温-14C。多年平 均降水量约为900mm,降水年内分布不匀,多集中在6 9月份。大于 300mm的大暴雨,多发生在7月上旬8月下旬。项目区多年平均径 流深295mm,年平均径流总量7732.54万m3。根据河南省水文图集计算,XX河项目区5年一遇24小时最大 降雨量为119mm; 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49mm。表1.1.3-3 XX县XX河项目区气象特征表观测站名气温(C)年均降雨量(mm )6 9月降雨量(mm)暴雨天数(天)积温(C)无霜期(d)年均日照时数(h)太阳总辐射量(J/c m 2)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XX42-1415.11354195869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