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606625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减少错别字的对策 路桥小学 罗林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万字。”要完毕这样大的课外阅读量,就必须加大识字量。19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录7000字,其中常字表中收录250个字,次常用字表中收录1000个字。而小学阶段必须合计结识常用中文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于识字量大,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状况,每周新课上完或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总有不少错别字遗留下来,不能对的书写。曾有一位教师这样写到:刚从六年级下来终于与“传说”中的新课标来了一次最密切的接触,如果说此前对新课标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

2、话,目前的我可以算得上是新课程原则下的排头兵,这之前我不是十分理解,这之后我亦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摸索。跌跌撞撞一种学期下来,我对新课标理念下这一套教材的感受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来形容,那就是爱恨交加。 爱的是那一篇篇美文,在这之前是从未有如此强烈感受的,连科普文章都叫人琅琅上口,更不用说写景叙事抒情的啦。我想其她的教师也一定深有同感。 如果说爱是那么明白的话,那恨就是一言难尽了,细细梳理思路,最恨的莫过于与错别字的短兵相接之中了,我们都懂得,孩子有错别字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如若孩子的错别字连篇,那就是我们每一种教师或是家长都无法容忍的。我发现目前的学生错别字特别的多,无论是语文成绩比较优秀的,还是一般

3、的,她们均有一种通病错别字特多。为了减少学生的错别字,我是绞尽了脑汁,我是充足体会到了什么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实,这位教师讲出了我们人们的心声:谋求某些减少学生的错别字的措施迫在眉及。那学生浮现错别字的因素又是什么呢?(一)从心理学的角度:“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是指写字时因笔画或构件错误,写成了本无其字的字。“别字”是指写字时,因形、音、义的影响,把甲字写成了乙字,俗称白字。1、小朋友知觉的一种重要特性是观测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而对于字体非常细微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提示或训练就往往会忽视

4、。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在写时往往写成“已”或“巳”。又如辨别的“辨”写成“辩”。2、小学生所接受信息的强弱限度,影响她们的思考。“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她信息。如教师在教 “流”字时,强调不要少了这一点,而学生在学到“慌”字时就容易受到先前的影响, 而将“慌”字写错。 3、重成果轻过程。有些小学生书写中文时,往往只限于最后把字写对了,不注意书写笔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而忽视笔顺规则,不易在头脑中构建和强化字形的整体性,也不易更快地形成字与字的联系,牢固地掌握字形。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做法常常一不留神就写出错字来。如:满。容易把三点水写在草字头的下面。如:落、荡等都容易把三点水写在外面,变成

5、左右构造。(二上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有学习不够认真的一面,如有的较粗心,有的没有把音、形、义统一起来识记,急于求成,使用时又不揣摩与否写了错别字,也是学生写作业中浮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二)从中文的特点:1、字形相似,只有一两笔不同:如未-末、己-已、处-外;2、字的笔画相似,但位置不同:如上-下、干-土、庄-压;3、字的构造相似,但位置不同:如陪一部。 4、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多音字、同音字多,这些是中文的特点,也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学生常用的错别字类型有哪些:1. 1、多笔、少笔。2. 如“庄”写成了“”;“浇”写成了“”。“流”写成了“”;“夏”写成了“”。 “初”写成了“”;

6、、形近易混。如:朴和扑、呜和鸣、酒和洒等。、同音易混。如:捡和检,做和作,坐和座,需和须“厉害”写成“历害”等。 4、字的左右两部分写颠倒了。如:邻、够等。5、左右构造的字写成了上下构造的字。如:满、荆、涩等。容易把三点水和竖刀写在草字头的下面。、上下构造的字写成了左右构造的字。如:蓬、荡等都容易把走之和三点水写在外面。 如何减少或消灭这几种常用的错别字呢?一、教师在第一次教学生学习生字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测,记住字形,特别是对于某些容易跟其她生字相混淆的字,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第一次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重要。1、对于多笔少笔现象:我们在第一次教学生学习生字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测,巧记易错

7、部位。 (二上识字二)教“琴”字用编口诀来记:小王和大王,今天来弹琴。只要想到这口诀,学生都能写对的这个字,没有一种在下面多加一种点。“试”字学生容易在最后多加一撇,于是我就告诉学生,一种人如果让人给绑了脚,还能试吗?因此千万不能多加撇。2、同音易混字:她们音相似,形相似,但她们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我们应抓住这一特点,风趣辨别,巧妙识记。例如二上年级的“棵”和“颗”的用法有一位教师是这样简介她的措施的:有关“棵”和“颗”的用法,我曾经多次告诉过学生:“棵”字,是计算植物的量词,如:一棵桃树、两棵白菜。“颗”字,是计算某些圆形或粒状东西的量词。如一颗珍珠、一颗黄豆等。可是,这一次作文写植树活动,

8、全班诸多同窗都将“一棵树”写成“一颗树。这个问题,我想了想,于是这样对学生说: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规定默写苏轼的两句诗: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板书)同桌的试卷发下来后来,我发现教师在这个题目旁注着“苏轼敢情是这样死的”。我觉的很奇怪,教师怎么写这样一种批语呢?于是我一定要借她的试卷来看看,她开始不肯,后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只得给我看了。我一看,本来她把“日啖三百颗”错写成“日啖三百棵”(在颗字上方板书棵)了。我的天哪!苏轼一天吃三百颗荔枝,胃口已经够大了,而她居然要苏轼一天吃三百棵树结的荔枝,怪不的教师要说苏轼敢情是被荔枝撑死的。你们瞧,一字之错,丢了一分不说,还谋杀

9、了苏轼,真是可悲可叹啊。学生哈哈大笑。从那后来,在这个班里的学生,我再也没看到谋杀苏轼的凶手了。看了这段精彩的简介,我也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当学生浮现错别字时,更多的是抱怨,然后用此前同样的措施再去分析一遍,心想或许好一点。我觉得如果我们人们对学生易错的字都像这位教师同样,通过巧妙的措施解决,你的学生的错别字会逃之夭夭的。固然尚有诸多同音易混字,我们可采用找朋友、选词填空等方式来辨别词义,从而使学生对的运用,不写错别字。例如:捡和检,做和作,坐和座,需和须的辨别。、形近易混字:她们的音不同,可她们的形相似。往往是形声字较多。例如:(二上年级园地四)我的发现中“泡、饱、跑、抱、袍、炮”课文用顺口

10、溜的形式辨别这几种形声字: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同样我教学生分清 “清”“情”“晴”“请”四个字,“清”跟水有关,“情”跟心有关,“晴”跟太阳有关,“请”跟语言有关。为了把“浇”“烧”“晓”“绕”“挠”“翘”“饶”等字区别开来,可以这样编顺口溜:“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黎明,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右边加羽尾巴翘,丰衣足食才富饶。”弄清形声字字形上所示出来的意思,能协助我们减少读错、写错别字。巧用顺口溜,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既有趣又易记,还可以协助我们记住一连串的字,真是一举两得。而有些形近易混字跟偏旁没有多大关系,只是形比较相近

11、:例如:“底、低、纸”有的下面有点,有的下面没点,总把学生搞的晕头转向。学生头疼,教师心烦。也是错别字容易浮现的地方。单靠编口诀“底下有点,纸下没点”的记忆,时间一长,口诀淡忘,错误又来了。这个时候,如果能充足发挥联想,使它们与实际生活构成联系,那就易识易记了。如:教“低”和“底”两字时,我在桌底下先扔了块橡皮,再请学生低下头看桌底下有什么,然后请学生根据刚刚的动作及发现说说如何记住“底”和“低”里的两个点。学生将它编成一段小故事:我低下头看到桌底下有一块橡皮,橡皮就像“底”和“低”下的点。而“纸”里没点,教“纸”时,我拿出一张上面有一滴墨汁的纸和一张白纸,问同窗们,要你们挑一张纸写字,你要哪

12、一张?学生都挑了白纸,并说那张有墨汁的纸会影响写字效果,因此都不要。我趁势说道:对呀,没人乐意用有“污点”的纸写字,这个污点就像是个“点”,你们在写“纸”字时,千万别顺手加“点”,把纸变成了没人要的“废纸”。后来每当学生写起这三个字时,学习时的那有趣的情景就会闪目前她们眼前,提示着她们对的无误地写出这几种字。中文中,字形相近的字有诸多,记住形近字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同窗们要在仔细观测的基本上,通过练习,牢记它们的不同用法。用形近字组词,就是一种较好的措施。例如:洒(洒水) 休(休息) 钓(钓鱼)酒(白酒) 体(体育) 钩(钩子)二、教师纠正错别字应当注意结合阅读和习作的实践活动进行

13、。孤立单一的训练往往不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学习爱好。有实际意义的语境会有效地协助学生记忆和使用中文。在我班开办“错别字集中营”减少学生错别字的浮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一般在二年级就开始写某些简短的日记,形同几种句子。目的让学生对句子有个结识。可此时我们会发现一种很讨厌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错别字满天飞。于是我就以学生日记为阵地,开办错别字集中营,为减少学生错别字的产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班一般一星期写一篇日记,我在改日记时,重要看两方面:一、学生句子与否通顺。二、找学生日记中浮现的错别字,用圆圈圈出来。然后抽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先让学生把自己日记上有错字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请能给这些错字治

14、病的学生上来把自己觉得对的的字写在旁边,最佳能阐明理由,如果不行教师帮忙解决。然后请人们各自修改自己日记上的错别字。再把黑板上所有对的的词语抄一遍在自己的日记背面。开展“错别字集中营”一:学生日记上的错别字得到了改正。二、通过交流学生懂得自己用错字的因素,为她后来不在犯同类错误打下了结实的基本。三、通过错字集中营的开展,从别人的错别字中得到学习,黑板上的词语在学生后来的日记中很少浮现错误。就这样每周开展一次“错别字集中营”,学生对错别字也比较注重,学生日记中的错别字逐渐的减少。同样“错别字集中营”也可用在每单元一次的生字检测上,学生自己也可结合自己平时浮现的错别字创立个人“错别字集中营”。这也

15、是一种减少错别字行之有效的措施。三、注意复习巩固我这里的方式不是只让学生反复的去写。由于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时常浮现错别字。于是我们这个年级段教师分工合伙,每学完一单元课文,各班主任互相交流,把本班学生在本单元中较普遍浮现的错别字进行汇总,然后请负责本单元的教师针对这些错别字出一张讲义,讲义的形式大多以选择题或改错题较多。尚有将这些易错字构成不同的多种常用词语,让学生读。我们发现这样对减少学生错别字效果不错。例如:1、找出句子里的错别字,并改正。(1)十年来,妈妈的教悔我将永远纪在心上。(记)(2)毛主席亲自开动电钮,第一面闪耀着五棵金星的国旗徐徐升起,漂扬在蔚蓝的天空。( 颗、飘 )(3)教师

16、规定我们,必需做完作业在去玩。( 须、再 ) (4)小学生因该做到尊受纪律,尊敬长辈。(应、遵)()我们从小要有克苦专研的精神。(刻、钻 ) (7)我们因该爱惜辛福的童年生活。(应、幸)2、.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圆走了三十,出了她埋的相子。她快乐地说:“算数真有用,如果当我虽便个炕把相子埋了,目前就不好找了。”( 步、挖、初、随、箱)四、培养学生改错意识 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我在批改作业时,不直接帮学生圈出错别字,而是在有错字的字行末尾打上一种标记,提示学生这里浮现错别字,规定她们自己找出并加以改正,这样培养学生发现错别字的能力,在检查作业时可以自己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