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606030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一,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 发展。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是为了不教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 方法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 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 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 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 循环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比较突出的 问题: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2、二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 学习。三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 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四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 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五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 学生身心健康。六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部分指标有所下降。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 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 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 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 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 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 获得完整发展。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 学生需要尊重4.

3、学生都有潜力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 本。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 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 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 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 的个性发展3 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 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

4、究、学术交流,参 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 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 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 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 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 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 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 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 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 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 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 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

5、、文化、 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 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 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 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 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 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 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 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德育(一)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 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 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 间的矛盾

6、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 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 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 本矛盾。(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 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 过程德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 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德育过程、 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 以下几点:(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 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 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 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 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 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 性、长期性和长效性德育过程的规律(一

7、)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 素统一发展的规律1.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 的四个基本要素2. 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 发展“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 想品德的规律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 动中形成的2. 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 占八、(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 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 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 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 和反复性规律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