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60599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第166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专接本-政治考前拔高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带详解)1. 判断题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绪论【解析】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故本题说法正确。2. 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问题1选项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实在性D.可感知性【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及其存在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2、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实践性、运动性、可感知性均不属于物质的特性。故本题选C。【点拨】列宁关于物质概念的提法:“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对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3. 论述题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请你谈谈如何全面认识科学发展观。【答案】答:(1)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

3、展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方法。科学发展观将对国家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4. 单选题2006年一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新的重大战略任务是

4、( )。问题1选项A.建设小康社会B.建设创新型国家C.建设现代化强国D.实现共同富裕【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解析】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故本题选B。【点拨】“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共同富裕是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中的奋斗目标。5. 单选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问题1选

5、项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实在性D.可感知性【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故本题选C。【点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根据恩格斯的观点,物质的可知性是可知论者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肯定的回答。6. 案例题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融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为再跌倒,可以同上次一样,于是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

6、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1)运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驴子为何死于非命。(2)运用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说明驴子的错误。(3)运用日常生活中一例,说明人类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答案】答:(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a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实践、认识与真理-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7. 单选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的分配原则是( )。问题1选项A.效率优先的原则B.兼顾公平的原则C.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

7、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D.先富带后富的原则【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定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本题选C。8. 判断题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实践、认识与真理-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故本题说法错误。9. 单选题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问题1选项A.恐怖主义B.民族主义C.经济全球化D.

8、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0. 单选题党的哪次代表大会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问题1选项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解析】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故本题选B。11. 案例题运用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说明驴子的错误【答案】驴子机械地套用过去的经验,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12. 单选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问题1选项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C.

9、保护生态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析】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南方谈话的精神,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本题选A。13. 单选题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问题1选项A.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B.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C.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D.由判断到推理【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及

10、其发展规律-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转化条件【解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即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A项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形成过程;B项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D项由判断和推理属于理性认识的形式,因此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拨】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1)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从认识到实践: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4. 论述题请你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答案】答:(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

11、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15.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问题1选项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人的本质16. 单选题2005年10月17日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2、使用的飞船是( )。问题1选项A.神舟4号B.神舟5号C.神舟6号D.神舟7号【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与政策【解析】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17日飞行圆满成功,使用的飞船是神州6号。故本题选C。17. 判断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1选项A.对B.错【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实践、认识与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作用【解析】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相当于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

13、观事物。故本题说法错误。【点拨】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事物的客观存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等。18. 多选题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问题1选项A.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的规律B.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C.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D.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答案】A;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解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叫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起作用,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根据,因此C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D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B。【点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9. 多选题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问题1选项A.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B.只有错误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C.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具有创造性D.任何意识都有能动作用【答案】C;D【解析】【考点】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