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605256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发展新道路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保开展新道路科学开展观调研报告环保开展新道路科学开展观调研报告我国仍然处于社会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的立足点。强调社会初级阶段,并不是要对环境污染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把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立的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总结历史经历教训,准确判断当前形势,采取实在可行的措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一、认清环境形势,制定符合科学开展的政策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产物,也是经济开展不够的表现。我国走了一条跨越式的开展道路,兴旺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也集中出现,环境污染呈现构造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

2、。假如说生态破坏与我国历史上农业过度开发有关,环境污染那么是工业化的直接结果。开展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开展快了会污染环境,环境投入多了会影响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把握一个适宜的“度”,需要我们取舍。作为开展中国家,大量消耗资排放废物有其必然性,因为没有资消耗就不可能建立起根底设施。消耗资就要产生和排放废物,因为如今的技术还不能使资完全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即使将来也办不到。环境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欲速那么不达。当然,我国开展到初步小康这个阶段,不能再靠拼资拼环境粗放开展了,必须走资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开展道路,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开展。否那么,生活富裕了,有房住、有车开了,却生活在肮脏的

3、空气里,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上平安的食品,就与开展本意背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科学的开展观和政绩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应当也必须成为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二、统筹规划,在开展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开展问题,是开展的代价或本钱。环境问题要用开展的方法而不是停顿开展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环境保护的原那么应当是,以最小的资环境代价开展经济,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本钱保护环境,既不能过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污染环境,也不能过分强调环境优先限制开展,延缓现代化进程。环境保护的目的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立步伐,遏制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以免将来治理付出更大代价,使重点城市和地

4、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正确处理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部分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我国幅员辽阔,开展程度、环境容量、对环境质量的可承受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我们在制定环境政策和重点时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考虑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的差异,尽量防止一刀切。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的重点应有侧重。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四类功能区定位,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制止开发等功能区的开发答应,标准开发秩序。西部地区应防止东部早期“村村点火”式的开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控制荒漠化。在东南沿海地区,应继续抓好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和标准,狠抓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

5、率先走上消费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农村应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农药在粮食上的残留;进步化肥的使用效率,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将扶贫脱困和生态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减轻环境压力。城市环境污染将是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解决的问题,重点要防治大气和河道污染,降低大气污染导致的哮喘病发病率,进步群众的安康程度;建立“零排放社区”、“生态工业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产业生态化。把环境作为经济构造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各项产业政策、环保法规和标准,推动产业构造优化晋级,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

6、术产业和现代效劳业;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消费才能,严禁新上浪费资、污染环境的工程,形成有利于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构造。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综合利用,施行清洁消费,开展循环经济,从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开展环境效劳业,运用相生相克的生物学原理,采用经济适用的湿地、氧化塘等方法处理污水,减轻经济开展的资环境压力。三、按照市场规律,建立治理环境污染的长效机制兴旺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污染问题总体上依靠制度设计来解决,有些污染物的治理取决于技术进步,并没有一个万能的形式。一些兴旺国家采取强迫性的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理论证明在很多情况下收效甚微。目前,兴旺国家已经

7、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目的之一,从消费和设计的头就重视进步资效率,减少废物排放。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仍然采取被动应对的“末端治理”,污染者那么将环境保护看作是政府强迫性的行政手段。1992年结合国环发大会后,世界各国纷纷采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到达了预期效果。运用经济手段的核心是把环境保护的本钱内在化,调整有关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企业活动的外部不经济,通过转嫁污染治理本钱获取额外利润。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1972年参加结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标准、政策、制度以及必要的执法队伍。从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看,不管规模要求所有企业都“三同时”

8、,留有方案经济的痕迹,既不现实又不经济,应修改为“污染者付费”制度。在重视制度建立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制度的执行。现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不仅使公众有了环境知情权,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并增加环境事件的信息披露。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使污染受害者得到补偿,使污染造成者受到惩罚。对于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当追究责任。四、在理论中探究符合科学开展的环境保护道路当前,我们应重点解决那些迫切要解决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和根底性的环境问题,尤其要加强与人体安康有关的问题研究。假如不将人体安康和生态平安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环境保护也就失去了必要和原有意义。开展

9、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等污染防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清洁消费和污染治理难题,而不仅仅是关闭他们增加就业压力。国家启动土壤污染调查、污染调查等重大工程,说明我国需要与时俱进地做好环境保护的根底性工作,为总量控制等环境政策的施行奠定坚实根底。开展全球环境研究,减少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不利影响。鼓励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与的结合攻关,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实在进步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用产业化的方法治理环境。在环保设施的建立、运营和效劳上,推进系统化、标准化、生态化、市场化、社会化等方面的工作。我国大型环保设备以进口为主,应在引进、消化、吸收的根

10、底上,开发消费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型设备和装备,加快国产化步伐。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环保产业。东北地区机械装备制造才能强,应挖掘现有加工才能,消费大型环保机械、设备或装备。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地方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环保企业和企业集团。政府要为环保产业的开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由于治污企业的相对垄断地位,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费价格时,既要保证民间投资者可以还本付息并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业的负担,排污收费价格不宜定得太高。因此,民间投资者的盈利就必须有政府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价格、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在地方政府财政才能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拓宽渠道,如发行市政债券,引入民间资本

11、等,把政策优惠转变为治污企业的盈利,并按实际需要提取折旧和大修理费用,进步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效率,为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保证。五、环境保护需要领导重视、公众参与和全民行动环境保护国策确立以后,能否执行以及环境绩效怎样,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经历证明,没有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再好的环保措施也难以落实。因此,应明确地方政府对环境负总责,将环保目的纳入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和政绩考核指标,减少“以邻为壑”排放污水等行为的发生。虽然我国早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根本国策,“一票否决”也纳入了对干部的考核,但以“速度论英雄”问题仍然存在,把开展片面理解为gdp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使决策者特别

12、是“一把手”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消费力,改善环境就是开展消费力。只有这样,才能实在改变我国环境质量整体下降的场面。近年来的公民环境意识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但又不愿意为环境保护付出努力。相对于“物质”的日益丰富,一部分人环保意识那么相当“贫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难改。因此,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展思想教育,要使广阔公众认识到环境与自己亲密相关,不仅要参与,更要付出实际行动,如保护公共卫生,垃圾分类回收,不用“一次性”筷子、超薄塑料袋,循环使用布袋和包装物等。发挥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监视作用,鼓励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长效机制。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一天天好起来。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维护我们共同而唯一的美妙家园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