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604782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谣言追责相关法律法规民事责任民法通则第 101 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第 134 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 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民通意见 第 140 条:“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

2、他人人格, 以及用侮辱、 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 2 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第 15 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

3、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1 条:“本规定所称的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 ”第 11 条:“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诽谤、诋毁等手段,损害公众对经营主体的信赖, 降低其产品或者服务的社会评价, 经营主体请求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第 15 条:“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

4、权益, 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 25 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 5 日以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5 日以下拘留或者 500 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刑事责任刑法第 221 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

5、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 二) 的通知第 74 条:“ 损害商业信誉、 商品声誉案 (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 )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 一) 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二) 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 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2. 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 三) 其他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 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 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 2 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 5 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