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72360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概况1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41.3项目投资估算及筹措方式51.4研究结论5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2.1项目背景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市场分析123.1行业的现状123.2行业发展策略13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154.1选址原则154.2 选址条件154.3 选址方案16第五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185.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85.2项目建设的原则185.3项目建设内容185.4设备购置方案195.5给排水方案205.6电气215.7防雷接地235.8通讯和网络2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第六章 环境保护、节能与绿化25

2、6.1执行的环保标准和设计规范256.2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266.3运营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分析286.4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296.5 节能326.6绿化34第七章 劳动安全和消防367.1劳动安全367.2消防设计37第八章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398.1组织机构398.2劳动定员39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429.1建设工期429.2实施进度42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10.1投资估算4610.2资金筹措43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481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4811.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4811.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4811.4财务分析5111.5不确定性分析5211.6财务评价结论53第

3、十二章 结论及建议54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一、项目概要1二、项目建设性质1三、项目开发单位概况1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五、项目建设理由2六、项目建设内容3七、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3八、项目建设进度3九、效益分析3十、结论4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5一、自然历史背景5二、社会经济背景5三、文化发展背景5四、建设特色旅游名县的发展背景6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第四章 资源评价10一、资源分类10二、主要景点简述11三、资源评价12第七章 项目推广策略14一、推广模式22二、促销措施22三、节庆活动23第

4、八章 资源及生态保护方案24一、 资源保护24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24第十章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建设期安排26一、投资估算26二、建设投资估算26三、资金筹措27四、招商引资规模及策略27五、建设及开发期安排28六、资金使用安排28第十三章 附图34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白水县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2、项目开发单位白水县云台乡人民政府3、项目法人代表孙雪玲,云台乡人民政府乡长4、项目区概况云台山旅游景区位于白水县城西北部37公里处,距305省道北部5公里,与铜川市的宜君县和印台区交界。范围包括云台乡全境11个行政村的38个自然村,面积69.8平方公里。本景区是白水县保存最完

5、整的自然景观之一,其山体最高峰为白水县最高处,区内古树称奇,山顶绕云,山体披绿,山泉涌突,小河奔流,有十二盘、九眼泉、马刨泉、四县圪塔、贺郎担山等二十八处自然景观,其景观、景致特色及视觉效果蔚为壮观,是一处集山、水、民俗、宗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本区由一条沿山体的循环线路贯穿起来,沿途设观景台及出入口。游客既可以在观景台观赏云台山的壮美景色,也可以由循环线进入主要的景点,观赏行云流水、聆听历史典故,采摘山上野果、体验朴素民俗。项目区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要市场卖点,以云台民俗的深度体验和度假休闲为次级市场吸引点;将成为白水县县旅游的龙头。二、项目建设性质1、项目性质新开发旅游项目

6、2、开发地点白水县云台乡三、项目开发单位概况项目建设单位白水县云台乡人民政府是负责本辖区社会事务的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等。全乡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有人口12012人。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政发2009)48号3、白水县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

7、划4、白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5、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6、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7、国家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写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8、白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9、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倡议书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1、 白水县委、县政府2009年9月3日云台山现场办公会议纪要12、白水县委、县政府2010年工作要点13、白水县志、云台乡志14、云台乡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和统计数据五、项目建设理由1、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需要云台乡旅游资源赋存多、品位高,多数仍“深在闺中

8、,不为人知”,在发展上需要加大资源转换力度,审时度势,旅游活乡,利用资源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云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2、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利用云台乡具有独特性、品味高的旅游资源,对云台山进行景区开发建设,一方面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云台乡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有利于云台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的双赢。3、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近年来云台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但是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方面,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发展旅游业,

9、可以带动住宿餐饮业、商品销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宣传、招商引资、区域合作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云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六、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组成:本项目由景点建设、市场启动、服务设施和道路建设等组成。1、景点建设项目:包括各观景点及观景台、民俗文化体验中心、娱乐休闲区建设。2、市场启动:包括游览路线广告牌、市场促销、人员培训费。3、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医疗救护所及配套、给水排水设施、电力电讯设施、公厕等环卫设施、其它设施。4、道路建设:景区内部主干道路、景区与外部连接的道路改造、游览步道以及停车场等附属设施。七、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投资总额60

1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570万元,项目建设其他费用230万元。资金筹措:拟申请上级财政支持1000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群众自筹570万元。八、项目建设进度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边开发边运营,梯级式循环发展。2010年:项目立项宣传20102011年:进行景点基础设施建设。20122013年:完成接待服务设施建设。20142020年:完成全部建设项目,旅游产品服务全面达标,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九、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所得税前 %,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财务净现值(Ic=10%)所得税后 万元,所得税前 万元,均大于零。投资回收期所得

11、税后 年,所得税前 年。2、社会效益(1)项目开发后,对维护云台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项目开发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带动云台乡其他产业的发展。(3)项目实施将改善区域的基础设施状况,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十、结论云台山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符合产业发展总体态势,旅游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了项目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状况,报告基础科学、可靠,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云台山旅游景区游客市场规模预测、项目产品的效益分析以及对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项目投资效果好、风险较小、经济效益高,注重带动相关产

12、业的发展,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建议尽快实施。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一、自然历史背景云台山得名可考证资料为唐代,诗圣杜甫有诗云:“天路牵骐骥,云台引栋梁”,另据乾隆二十七年重修云鹤宫歌舞楼台碑纪“邑(白水)西北四十里而遥,奇峰突兀,层峦叠嶂,为一方形胜云台山”,可想而知云台山之名源远流长,山上山下有十二盘、九眼泉、马刨泉、四县圪塔、贺郎担山等自然景观多处,有“二十八景绕云台”之说。直至1962年以前,曾“庙宇辉煌,松杉古郁。每当曙光东启,云霞互映,秀峰金碧,漂渺方涛中,如俊鹤摩天,状觉临海倒挂日,南琼室犹未足,仿佛奇鹿也”。云台山之巅中峰称神峰,海拔1580米。西峰称“四县圪塔”,古人常曰“

13、鸡叫一声听四县”。山内年降水量660毫米,年平均气温16,山顶常常云环雾绕,阴雨前有白云压在山顶,是当地群众的预报台,百姓有“北山戴帽,长工睡觉”之谚语。山坡松苍柏翠,草异花奇,四季如画如诗。春季连壳、玛茹、山桃、山杏,百花初绽,红、黄、白、绿交相辉映,若少女展示新装;夏季,刺槐、狼牙刺、紫藤诸花盛开,蜜香扑鼻,游人如入仙境;秋季霜叶红遍山野,层林尽染,若天降巨幅绫罗彩缎;冬季,松林更显翠绿,风起如碧波汹涌,雪落若素裹银装,处处翡翠。山下有千年迎客松长臂伸展,两千年古槐千姿百态,云台河水微波荡漾,沿河有史前人类遗址,磨石沟三水库鱼翔蟹泳,游人或上山登高望远,观景聊天,或下水摸鱼捉蟹,休闲垂钓,

14、皆可深深体会到大自然鬼斧神工打造的无穷奥妙,倍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开发云台山旅游是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二、社会经济背景云台乡因云台山而得名,建置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曾为庆云乡修仁里,解放以后,1951年曾在段塬村设乡政府,1956年迁至北圪塔村为管区,1958年改为北圪塔人民公社,1962年公社迁至云鹤宫(云台庙)旧址,改称云台人民公社,1984改为云台乡人民政府。现辖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人口12012人。辖区面积69.8平方公里。云台山旅游景点几乎遍布云台乡全境,可形成5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全乡产业以苹果为主,面积已达13000亩,年产苹果1.9万吨,粮食作物1.1万亩,年产350万公斤,畜牧业也较发达,牛存栏已达4000多头,羊存栏5000多只,生猪年饲养量达5000多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已达到3300万元,全乡生产总值2009年已达到8200万元。社会事业已得到长足发展,油路、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可直达云台山底的山岔村,饭店、旅馆、农家乐已多处办起,为云台山景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文化发展背景全乡有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各1所,4年制小学8所,共有在校生1800多名,建有乡综合文化站一所。11个村中有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