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54280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程设计方案(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课程设计方案1、教学设计应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所创新。2、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文稿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两枚),有封面的一份,封面和标题字体为黑体2号,正文字体为宋体小4号字,正文内不能出现单位、姓名等。3、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教学设计封面】一、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2、。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如果署名是教研组或多人合作,应说明谁是执笔人或第一作者。【教学设计正文】一、设计思想: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二、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四、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五、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

3、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老师的教学准备;3.教学环境的设计;4.教学用具的准备。八、教学过程:数字序号: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十、作业设计十一、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教

4、学反思可视为教后总结,“反思”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要点中穴位。“说明”用简洁的文字叙述你是如何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可简单介绍一下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方法。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重点)2.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难点)3.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感受语言中透露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同学们,“一人之辩,终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今天我们就接着来学习晏子使楚领略春秋末

5、期齐国大夫晏子的风采。在正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结合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最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2、教师:同学们根据对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简单说一说自己对楚王与晏子的印象分别是什么。过度:看来,楚王与晏子都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他们二人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你结合科文中的句子,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二)研读赏析,品悟语言1、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楚王与晏子给你留下的印象在课文之中是如何体现的?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品悟语言

6、,了解写作的方法,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力图使学生在反复的读文与交流的过程之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2、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所谓见仁见智,只要言而有据,言之成理,我们都应给予认可与鼓励。首先对楚王的印象部分进行交流。)3、全班同学共同学习(1)楚王的印象故事一: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2)指名回答。(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3)从楚王的表现中你看到了什

7、么样的性格?(将学生回答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故事二: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1)师:楚王问晏子的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什么?该怎样读这句话?(提示学生抓住反问的语气,以及课文中表示人物动作神态的“瞅、冷笑”等词语。)(2)根据学生抓住的关键词句,变换字体颜色,指名读,全班读。(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专横、无礼、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设计意图:楚王在第二个故事中问了两个问题,而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讽刺齐国没有人,也是说晏子是个无能之人,言外之意就是你晏子也配访问我楚国!专横、无礼的人物性

8、格显而易见。除了楚王的语言,学生还可能会抓住“瞅”、“冷笑”这两个表示动作与神态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根据学生找到的关键词句,将其变成不同的颜色,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加深对人物性格的体验。)故事三: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2)指名回答。(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集体合作,我们通过: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看到了楚王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

9、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2)晏子的印象A、能言善辩请同学们根据:初步印象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细心体会验证人物性格、品悟文章语言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对晏子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并完成以下填空:故事一:(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2)指名回答。(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4)生:晏子根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因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5)小结: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晏子怎样的特点?(能言善辩)

10、过渡:晏子并没有说出最后的推理结果,但是这结果却是现而易见的。那么晏子的语言是不是都如此巧妙,他是不是真的能言善辩呢?同学们自己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推理后两个故事。故事二:因为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最不中用之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故事三:因为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所以楚国是强盗之国。(设计意图:课文当中,晏子的语言是极其巧妙的,我们也就是通过晏子的话语体会到他能言善辩的这个最主要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很快就能住人晏子的语言进行分析,将晏子所说的话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反

11、复朗读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语,说一说三处反击的话语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其共同之处就在于晏子都是依据楚王的逻辑进行推理,且只说推理过程,不说结果,但是其结果却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推理,从而证实晏子能言善辩的特点。)B、爱国情怀(1)师:晏子作为一名使臣,他应该极力的维护自己本国的尊严,在反击的过程之后总他分明可以利用自己的推理直接指出楚国是狗国;是不中用之国;是强盗之国以此贬低楚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什么他却没有这样做呢?(2)学生回答(机智爱国不卑不亢)(3)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爱国情怀等仅仅体现在这三处吗?你还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4)学生回答(证明齐国人数多时所说的话也是有力证据。他利用了“就是

12、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挨着肩膀,脚尖挨着脚尖”夸张的语言来说明齐国人多。)同学们,课文中表示齐国人数多的句子可以用哪些成语代替呢?出示古文与课文内容。(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配合读文(设计意图:将学生再次引入文本,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将自己的理解入情入境的表达出来体会楚王的蛮横与晏子的能言善辩,同时也引导学生体会晏子对国家尊严的维护,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三)积累运用,总结方法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能言善辩的晏子,也看到了一位蛮横无理的楚王。希望今后我们再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要注重文章之中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表达方式,并从动作、神态等方面感

13、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当中去。(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晏子,你将如何应对楚王的侮辱?从三次对话中任意选着其中的一次进行反驳。(六)作业安排将课文中的小故事排练成课本剧,加以展示;推荐晏子春秋中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的故事。教学设计范文(二)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

14、习活动。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咱们文成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许多的旅游名胜,你们知道有哪些?(百丈飞瀑、铜陵山、刘基故居),这些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游玩,同时他们也非常喜欢到我们这的乡下去玩,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说就是体验“农家乐”。我猜很多同学的老家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住在乡下是吗?那你一定去过乡下,在乡下你都见到了什么?(指名说,激发兴趣 )师:今天,就让我们去乡下人家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带着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

15、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2 、指名读文,扫除障碍师:这篇课文虽然长,但是生字不多,只有五个。下面我请同学们把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多音字“结”“冠”。(指名读,自由练读)师:你们看,难读的句子只要多读几次,就能读通顺了,所以同学们要多读课文。3 、反馈交流,提炼中心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a. 划出句子,齐读b. 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 不论 ”),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问题二:乡下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