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552440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支行行长谈打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浅谈在新的岗位如何开展工作*农商银行 李哲根据组织安排,我即将到一线支行兼任支行负责人。现就新的岗位谈谈自身想法和打算。基层支行是农商银行的基层单位,是业务经营的第一线,是全行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支行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商银行业务的成败,作为支行行长,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岗位,我将做到:一、加强修养,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一)提升学习能力。作为支行行长,我将随时保持一种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饱满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经营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技能,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经营视野,提升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二)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支行行长,我将把所学到的理

2、论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经验与具体工作紧密相结合,从中找到经营管理中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的规律性和解决办法。我将在实践中掌握客户对金融服务产品的新要求,搞好服务“三农”与“商业运作”的相辅相成和有机统一,摸索出符合本行改革与发展的经营途径,推动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快速、有序和规范发展是具体实践的重点。(三)提升决策能力。支行行长的决策能力,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实施有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我将加强对本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吃透真实情况,使决策建立在对实际情况全面、准确、及时和真实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决策方案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促,杜绝凭老经验、老套路和主观臆断办事的盲目决策现象。(四)提升综

3、合协调能力。我将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和综合观念。一是提高指挥能力,保证决策实施。二是要发挥领导班子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各负其责的集体智慧,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随意性。三是坚持一岗多责,抓住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抓大放小、全面提质。四是加强与总行、营业网点、地方党政和广大客户的交流、沟通和反馈,推动全行整体工作水平和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二、加快有效发展,争创一流业绩(一)率先垂范,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我将始终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将总行的会议精神、战略思想不断传导给员工,并做好带头践行的榜样。(二)把握市场,大力促进业务发展。我将不断提高市场敏感度,及时掌握市

4、场的最新讯息,并顺应市场作出经营决策调整,紧扣市场脉搏,推动业务又快又好地发展。(三)提升服务,不断壮大优质客户队伍。一是维护拓展客户。自觉当好首席客户经理,加强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金融服务,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营销团队拼抢潜在客户资源,巩固存量客户,拓展增量客户。二是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针对客户的需求,在产品种类、操作流程、服务态度、营业环境等方面层出不穷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细”。(四)精细管理,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我将坚持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为目标,以管理风险,预防案件,端正行风,树立农商行新形象为重点

5、,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加强干部员工思想道德,规章制度和纪律教育,加大管理监控和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执行力和精细化水平,为有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三、实施人性化管理,努力构建和谐银行在新的岗位,我将带领支行员工不辱使命 建好班子,带好队伍。一是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心声,为员工排忧解难,用情感人,用爱动人,始终与员工站在一线,才能将员工团结到一起,凝聚人气,共谋支行发展。二是加强团结协作。首先坚持集体领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自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水平。其次带头执行上级行制定的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谈心制度等规定,坚持行务公开,经常开展班子成员思想交流,谈心活动,主动化解不良情绪,消除隔阂,规范班子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加强作风建设,面向基层办实事的良好形象。带领全体员工进一步发扬优良作风,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艰苦创业、勤俭办行、不奢侈浪费,实践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以好的工作作风服务于全行,取信于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