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52089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 郑思靓从11月6日到11月13日,对樱桃二班21名幼儿进行了小班数学能力的测试。第一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9名答对,2名答错,答对率90.48%;第二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7名答对,7名答错,答对率80.95%;第三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1名答对,10名答错,答对率52.38%。以下是对三道测试题答对率的分析。第一道测试题是桌上摆放不同颜色的6片花片,让幼儿数一数桌上有几片花片。21名幼儿中,2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1名幼儿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而其余的18名幼儿都是用点数的方法。没有准确作答的两名幼儿在操作时都可以点数到6片,但是当问道是几片时,却不知道是“6片”,

2、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现在很多幼儿在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这个问题上,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熟练掌握并理解数概念的意义。而剩余的18名幼儿中,13名幼儿可以迅速及准确的点数,并且按照一定规律,绕圈数和从左往右数两种,最后得出准确答案;4名幼儿第一次点数时没有手口一致,第二次数手口一致数得出了正确的答案;1名幼儿出现了重复数的现象。在第一道测试题中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准确作答的原因有一. 实物的颜色不一,相对没有干扰性。二. 幼儿若能手口一致点数,正确率就会较高。三. 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从左往右或者绕圈数时,正确率

3、也较高。第二道测试题是去拿6片花片给我。21名幼儿中,7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没有准确作答的7名幼儿中,有2名幼儿随后抓出花片摆放在桌上,5名幼儿拿出3片或8片,回答是6片了。准确作答的17名幼儿,有1名是任意抓出6片花片,我认为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另外16名幼儿的操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边数边拿,一种是先拿三片,再拿三片,还有目测直接拿。第二道测试题的正确率相比第一道测试题降低了很多,我认为部分幼儿即使在第一题中答对,但是通过第二题的测试后了解到,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掌握或者理解数概念。数概念是利用皮亚杰理论的动作内化,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在萌芽状态这一特点,调动孩

4、子的各种感官,全方位感知数。看见的是什么就讲什么,能做成什么就讲什么,通过动手、大声说话,实际操作,让孩子自己感悟自己所做的动作,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数的内包含关系。这完全要孩子亲自做动作,理解动作,内化在脑子里,才会有的结果。实际上边数边拿就是一种一边操作一边感悟理解的过程。在第一题达到数数手口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到边数边拿。第三道测试题是请拿和红色花片一样多的黄色花片给我(桌上6片红色花片)。21名幼儿中,10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10名没有准确作答的幼儿,在拿黄色花片之前都没有点数红色花片,有部分幼儿发现黄色花片不对的情况下会再次点数红色花片,但拿黄色花片时还是会出现随意拿取的现象。另外相同

5、颜色的花片可能也对准确率有一定的干扰。11名准确作答的幼儿,根据统计运用了三种操作方法,一是先点数红色花片得出6片,再边数边拿6片黄色花片;二是拿黄色花片一一配对在红色花片旁;三是目测好直接拿。根据第一种操作方法操作的幼儿对于第一题和第二题肯定已经基本熟练的掌握才能进行。而用第二种方法的幼儿可能对于数概念还不够理解,但是他们的对应思维形象思维发展的比较好。第三种是数概念已经熟练掌握。本套测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但是相同年龄的幼儿思维逻辑发展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测试中出现了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在于现在幼儿对于数数的概念模糊,幼儿模仿力强,机械记忆能力强,所以经过不断重复模仿,可以按照要求从1数

6、到10,从10数到50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并不理解数的真正含义,不了解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发生了一一对应的错误,如漏数、重复数或跳数,显然他们尚未掌握数词 物体间的对应关系,没有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还有一部分儿童虽然数数的过程性行为完全正确,但不知道数列末端的数代表该数列的总体,当主试询问他(她)有多少个物体时,儿童会再次重复数数的过程1,2,3.,还不能从概念上掌握数的意义。数数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儿童在数数过程中会借助于不同的策略,数数策略的使用直接促进儿童数量比较、建构等量数列以及运算水平等的提高。我们认为,策略在儿童数数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帮助儿童协调数词和要数物体之间的关系。它有助于儿童追踪要数的物体,并将数过的物体和要数的物体区分开、把相应的数词对应于要数的物体上。从这种角度来看,策略实际上作为一个认知支持帮助儿童遵循数数的规则,从而提高数数的精确性。所以教育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固定顺序原则和对应原则,并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实践,才能让幼儿对于数概念更加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