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5482671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着要我国经济快速开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 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贫困却依然存在, 全球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贫困间舰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 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贫困间舰 的界定、贫困现状和原田分析三个方面进展思考,并在此根底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和建议。关键词:农村贫困;原田;对策一、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我们一般认为贫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存需要的现 象。随着时代的开展,贫困的定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精神贫困也被包括在内, 本文着重探讨

2、农村贫困间舰,旨在分析农村物质资料匮乏、农民生活困难产生的 原田。所以,本文中的贫困特指物质贫困。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 定数量的货物和效劳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 和效劳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在这个经典 定义的根底上,我们可把农村贫困定义为:“ 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效劳对于个人和家 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效劳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农 村居民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相对于一般的贫困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更突出,也 更难以解决。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标准由上年 的693元年调整为78

3、5元,低收入人口标准由上年的958元调整为1067元。与此 同时,一方面,我国贫困线标准从2021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 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另一方面,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为人均1.25美元/ 天。与我国平均贫困标准相比,农村贫困线低了将近35%,与世界水平相比那么 相差更大。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 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根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 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按国际标准,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为绝对 贫困;不同的国家因国情不同其标准略有差异,如我国的标准为每天收入低于0.7 美元的人为绝

4、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 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 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方,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 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 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关于农村贫困的衡量,我国多采用 绝对指标,此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标准为785元。采用绝对指标虽然不尽合理, 但如果把物价因素考虑进去,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二、中国农村贫困间题现状一贫困人口规模农村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规模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农村贫困线是由各地 区农村贫困线加权得到的平均值

5、,随着经济的开展和通货膨胀率的逐步提高,贫 困线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逐年提高。根据2007年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标准测算, 2007年末,农村贫困人口 1479万人,比上年减少了 669万人,下降31.2%,比 重为2.03%,与上年相比下降30.2%。总体看来,从2000年至今,农村贫困人口 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减少,我国在减小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表1-1 2000年一-2007年贫困标准、人口规模和人口比重年度绝对贫困低收入绝对贫困及低收入比重标准元规模万人比重标准元规模万人比重200062532093.9786562137.6911.66200163029273.6887261

6、027.6711.35200262728203.6086958257.4411.05200363729003.7788256177.3111.08200466826103.4592449776.5710.02200568323653.1794440675.468.63200669321482.9195835504.817.73200778514792.03106728413.915.94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二贫困人口分布1、山区仍然是出现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中,山区 占53.9%,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低收入人口中,山区占5

7、3.5%,比上年提高 了0.8个百分点。图一 2007年贫困I人口地区分布丘磴10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西部地区仍然是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分地区看来,西部地区仍是贫困人口的主要集中地,2007年末,东部、 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贫困人口分别为54万、372万、989万、64万人,三 分之二的贫困人口分布于西部地区;同时,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黄困发生率分别为0.2%、1.3%、3.5%、1.1%,西部地区大大高于其他地区。表1-2 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地区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数量同比 减少贫困发生率数量同比减 少低收入人 口比重东

8、部地区54580.2199270.6中部地区3721881.36953462.4西部地区9893813.518763206.6东北地区64431.172151.3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三农户经济贫困状况1、收入状况表1-3 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其构成指标名称收入水平元收入构成全国贫困 人口低收入人口全国贫困人口低收入 人口人均纯收入4140.4652.6977.3100.0100.0100.0-、工资性收入1596.2180.2289.338.627.629.6二、家庭经营收入2193.7394.8603.053.060.561.71、第一产业174

9、5.1361.9548.842.155.556.2种植业1303.8323.6479.931.549.649.12、非农产业448.632.954.210.85.05.5三、财产性收入128.214.712.43.12.31.3四、转移性收入222.362.872.55.49.67.4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从上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先,种植业是贫困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其 收入的一半。贫困和低收入农户非农就业时机少,传统的种植业是其主要收入来 源,其次,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比重低。再次,贫困农户转移性收入比重继续提 高。2、生活消费主要表达在贫困及低收入农户

10、满足衣食住等根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构造明显,贫困 农户自给性消费比重高,效劳性支出比重低;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局部食品消 费量有所减少。三、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产生原因分析一从地区角度分析1、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导致了农村贫困的发生-般来说,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甚至无法脱贫的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自然条件非常恶劣。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灾害多发,农业产量难以稳定,而 且这种环境往往也几乎失去了吸弓1投资,改变命运的时机。2007年,、XX等 地受灾较为严重。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雪灾、低温冷冻等灾害均 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以洪涝灾害和旱灾尤为严重、XX2006年曾遭受百年不遇 的大旱,2

11、007年又发生严重春旱,入汛后旱涝急转,连续屡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2021年XX又发生了地震,其中以汶川最为严重。2021年中国西南五省XX、XX、 乂乂和XX遭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这场旱灾已经严重影响了春耕春播,XX 局部旱区绝收后不得不面临口粮危机。极端环境条件下导致的农村贫困给人 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也使该地区的脱贫工作面临重重考验。2、农业根底设施加道路交通、通讯设施等的供应水平低以及产业构造不合理 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表1-4 2007年农村根底设施情况 单位:指标名称20072006全国贫困 农户低收入 户全国贫困 农户低收入户1. 所在村通公路的比重2. 所在村通的

12、比重3. 所在村能就收电视节目 的比重4. 所在村通电的比重98.795.197.297.893.995.998.895.596.598.394.695.19995.596.698.793.496.599.899.199.399.697.898.9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贫困农户所处环境的根底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相对落后。贫困农户远离公共效 劳机构,获取公共效劳相对较难。2007年,全国农户中有46.3%的户其所在村距 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在20公里以内;贫困和低收入农户中分别仅有36.9%和34.2% 的户其所在村距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在20公里以内。公路作为与外界

13、实现便捷交通 的重要工具,对解除贫困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享受中心县城的公共信息及效劳, 还是吸弓I外界投资,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从上表可以看出,贫 困农户与全国相比,根底设施都落后了三到五个百分点,这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严重限制了当地的脱贫开展时机,是造成当地长期贫 困的主要原因。3、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贫困地区仍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小农意识,思想保守, 观念落后。在传统习惯的影响下,很多地方的农民仍然坚持一门一户独善其身的生产、 生活格局,人与人的结合仍主要以情感为纽带,建立在理性根底上的合作相对较 少,竞争成分不高,贫困地区通婚圈狭小,人们利用血缘和亲缘关

14、系建立的社会 网络延伸半径小,人们的活动X围受到限制。此外,这种圈子附隔了贫困地区与 外界社会的有效结合,弱化甚至化解了外界社会先进的文化浪潮对贫困农村冲击 的势头,因而更加强了贫困地区社会贫困性和贫困落后的现实状态。二从教育角度分析教育投入有限,教育制度的不尽合理,都导致了农村地区教育成效不明显, 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仍普遍偏低,这不仅表现在文盲、半文盲的比重占的比重较大, 更表现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表1-5 2007年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情况单位:年、指标名称全国贫困农户低收入农户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27.07.1文盲或半文盲6.312.612.3小学25.835.233.4初中52.945.546.4高中11.05.16.3中专2.51.11.2大专及以上1.40.50.4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末,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 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43%,中学文化程度可提高108%,大学文化程度可提高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