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心理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47375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心理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残疾人心理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残疾人心理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残疾人心理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残疾人心理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心理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心理教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心理学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正式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 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 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状况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 境平衡和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 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1智力正常 智力是指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无论 是

2、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还是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都把 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事实上,智力的异常,常导致 其他心理功能出现异常。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情绪在心理是否健康中起着核心的决定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 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 的是情绪稳定性好的人,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 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类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健康的意志品质 往往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判断果断;意 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

3、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 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4人际关系和谐 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 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表现:一 是乐于与人交往;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 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在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5能动地适应环境 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重 要原因。对现实环境的能动适应和改造,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个与社会 能够保持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认识的人,其心理行为能顺应 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勇

4、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 调统一。6保持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 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7符合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龄 多数人相近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 龄特征,这就意味着其心理发育有问题,且欠缺自我调节的能力。人们的环境 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活动的健康水平。第二节 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在周围环境提供的刺激(感觉到)下发生 和发展的。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残疾个体 发

5、展的决定性条件。残疾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容易产生自卑感,常有孤独感,比较敏感,情绪 反应强且不稳定,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富有同情心一、肢体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任何人当知道自己的躯体伤残以后,均会产生一种“丧失”的体验,这种 “丧失”的体验会引起残疾人强烈的情绪冲击,进而可能产生明显的异常心理 反应和行为变化,或较严重的精神症状。肢体残疾人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的特点和缺 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 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突出特点。肢体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心理创伤较重,如谈到与伤残相关的人 和事会出现情绪反应。他

6、们做事认真、刻苦,能自我克制。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肢体残疾人也希望以一个“成人”的角色进入社会,要求取得与成年人同 等的权利,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社会资格。他们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 和控制他们的言行。先天性或儿童早期致残者独立意识的强弱,与养育者的态度非常有关。行动困难带来的学习、就业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上不能独立等问题 使他们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不从心的实际问题。孤独与交往需求的矛盾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是,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从心理上讲, 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肢体

7、残疾人虽处在孤独之中,但同样渴望与人交往、需要友谊和企求被别 人理解,希望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 的各种需要。语言障碍,社会人群的歧视,使得肢体残疾人把这种交往的欲望深深埋在 心底,长期的积郁,使其的人际适应力下降。另一方面,肢体残疾人的人际关 系的挫折感较强,容易由于交往受挫引发心理障碍。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自尊是个体健全心理的支柱。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 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肢体残疾人同样也有自尊心,并非处处事事依赖他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 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并和其他正常人一样拥有同等 的就业机会。残

8、疾人可能在生活和就业方面所遇到更多的困难,遭受更多的挫折,得不 到足够的帮助,有的受到厌弃与歧视,或者得到不合时宜的怜悯,这些都会促 使残疾人产生自卑情结。在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发展中,相当一部分肢体残疾人显示不主动与人交往 等内倾特征,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克制的性格特点。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生活的艰辛,使肢体残疾人的快乐体验较少,而屡经挫折,使他们容易产 生焦虑和抑郁症状。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多疑,过分自我 保护,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对与自己一样残疾的同伴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相互之间感情十分融洽。 这可能是因为有共同的缺陷,大家在一起更愿意倾吐自己的心里

9、话,有利于交 流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感受。肢体伤残,但其他器官尤其大脑健全。他们兴趣广泛、思路清楚、想象丰 富、有洞察力,内向、稳重、做事认真,具有严格的道德观念,常常思考丧失 能力的困惑以及能力重建的问题。冷静的思考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碰撞,常常 产生难以掩饰的焦虑情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面对现实,认真地思考,怎样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对于多数肢体残疾人来说,残疾并没有把他们吓倒,而是给了他们发挥主 观能动性、同残疾进行不屈斗争的条件,因而肢体残疾人常常表现出较为顽强 的意志力,在意志品质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正是由于许多肢残人有着坚忍不拔的品质,才能够看清自我价值,分清优 势劣势,重新定位自

10、己。他们不仅能跟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还可能为社会做出比正 常人更大的贡献,有些成为超越正常人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如:罗斯福、保尔柯 察金、张海迪、桑兰等。二、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 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包括盲、低视力两类:盲:最佳矫正视力以下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盲对个体感觉的影响1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盲人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 盲人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 度、硬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盲文又

11、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 6 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 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2空间知觉的形成盲人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 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盲人跳远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 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有些盲人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 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人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奇 怪”现象为“障碍觉”。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 生活、学习、工作环境。3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

12、个体视觉 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或形成不了完整的视觉表象。如盲人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以敲打铜块, 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能感知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 知,因此,当别人说“铜色”“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不要轻易讲“盲人 摸象”的故事。盲对个体注意的影响1. 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而无意注意亦有所增多。其它感知觉通道利用率的提高,其有意注意加强。又由于这些通道的注意选择 性均不如视觉通道,故其无意注意也随之增多。2. 盲人对第一信号系统的注意相对减少而对第二信号系统的注意相对加强。视觉表象对盲人注意的吸引力相对减弱 ,语词的注

13、意和感知通道应用频率 高。3. 盲人的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缺乏(或少有)视觉系统无意注意的干扰,盲人的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盲对个体记忆的影响1. 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 盲人的听觉表象、触觉表象、运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比较鲜明和稳定, 而且在这些方面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发展。2. 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 盲人因为视觉缺陷而缺乏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常常需要识记一些需要识记 而又不理解的东西,如物品存放的位置、衣服颜色与款式及面料的搭配等等。 盲对个体想象的影响1. 听觉想象比较丰富 他人讲话的语调,文学作品中的语句,音乐的旋律等都能使他们展开丰富的 想象。2. 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 由于

14、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多数盲人很难产生色 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3. 想象常常带有个人和情感色彩 如听到亲切温和的声音,再加上受到宽松的对待,会将对方想象得很美丽 相反,听到严厉的声音,受到严格的对待,会将那个人想象得很丑陋。盲对个体思维的影响1. 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形象或抽象思维。有的盲人常独自沉思默想,长 期的动脑使他们思维更敏捷。2. 用自己可以感知的事物进行推理 盲人容易用物体的一部分或用自己已知的类似的事物来进行推理,不易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3. 形象思维缺乏 盲人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 推理就很容

15、易产生错误的判断。盲对个体语言的影响1. 学语言的动机比较强烈 通过语言来获取信息满足的需要比较迫切,词汇的掌握及口语的发展可能 比普通人要快。2. 模仿发音整合困难 缺少了视觉在模仿发音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无法模仿正确的面部表情,不 可避免地出现发音不准、颤音等现象,甚至在发音时出现面部上的多余动作。3. 词与事物形象脱节 由于感性经验的积累慢而词汇积累快 ,在词汇和事物表象之间发生脱节现象。不能理解“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白雪皑皑”“雪白”等词汇。4. 注重自己的表达 注重自己表达并占据主要话题,而忽视了对方的沟通与参与。缺少体态语 言。掌握与盲人沟通的技巧(1) 对盲人避讳“瞎说” “瞎

16、猜” “瞎想” “瞎”等不文明不尊重的词 句,免得刺伤他们的隐痛。(2) 第一次见面可以尽量多地告知对方关于你的信息,让他有信任和安全 感。(3) 来到他们的身边和离开他们的身边一定要有声音或动作示意。(4) 对他(她)讲话时先说他(她)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她)说;并 保持正常的语调和语音与他们讲话。(5) 指示方位要清楚准确。如“把水杯放在你自己的前面”,而不是“把 水杯放在那儿”;“在你左前方一米左右”,而不是“在这里”。(6) 别以为他们看不见而有时做些“小动作”其实他们有可能“看到”, 有可能听到,有可能猜到。(7) 不断向他(们)解释你所看到的一切或他关心的物品。(8) 见到好几个盲人在场时,宜喊一遍名字都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