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46834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重点期末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

2、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

3、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

4、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哲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要点:从三个方面去回答1“指导”一词的含义,根据: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产生的积极影响。这里的“指导”是指帮助,启发,服务。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因为只有它才能够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从上面的引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认识:(

5、1)哲学只是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2)不能从辩证法中直接推导出自然科学的结论; (3)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形式。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对哲学的指导作用既不能否认也不能随意夸大,认为哲学对所有领域,再研究的全过程乃至各个细节上都有指导作用,这只能是神话。事实上,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有一个领域,主要集中在: (1)在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前沿 这是因为在科学前沿,情况比较复杂,问题较多,各种观点争论激烈,哲学可以为探索提供新思路;(2)在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学科创立时期在很多的学科,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横断性、交叉性学科的创立阶段往往又一个哲学探讨过

6、程;(3)在科学发展的危机时期库恩在研究了科学史的基础上总结:“特别是公认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解开他们的领域之迷的工具”。3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 由于这种指导作用是间接的,它不是作为研究过程的一个独立方面发挥作用的,而是通过内化为研究人员的一种哲学素养而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而,这种指导作用应该由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人自己从具体的研究实践中去体验,而不应该由哲学工作者或其他什么人去传授,其指导作用的方法或途径概述如下:(1)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规律性的坚定信念,指引这科学家去从事艰苦的科研工作并得出结论;(

7、2)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者给予认识论的指导科学研究是人的认识活动,它必然服从认识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家靠近哲学,总是于解决他们科学家探索中的认识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3)哲学给予自然科学研究以理论思维的指导科学研究要通过现象深入本质,发现事物规律,要对现象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事物,这个过程人们是离不开理论思维即哲学指导的;(4)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每一项重大的科学成果的取得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上的突破与创新,科学工作者必须面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从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上提出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哲学思考,方可减少主观盲目性,客观的完成科研任务。【三】悖论一、什么是悖论 悖论是

8、英文paradox一词的意译。从广义上说,凡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论点,都可以叫做悖论。从狭义上说,悖论是从某些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p或pp)。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其特殊性表现在: 1.悖论是相对于一定的背景知识而言; 2.悖论是从某些公认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3.悖论是指两个相互矛盾命题的等价式(即pp或pp)。 下列方框内的语句即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语义学悖论的例子。它完全符合上述悖论概念的三个要点。在该悖论面前,经典逻辑学的基本大法矛盾律、排中律失效。悖论或二律背反(“悖论”在英文中还有一个词antinomy,这个词在哲学文献中又

9、译为“二律背反”。德国哲学家康德首次把自己所发现的悖论称为“二律背反”(德文antinomie)。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由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组成,当人类运用作为知性固有的先天思维形式的范畴,试图去把握世界整体,即认识进入“理性”阶段时,必然陷入二律背反。)怪圈(1979年,美国数学家霍夫斯塔德(D.R.Hofstadter)认为悖论就是一个“怪圈”(strange loop,又译为奇异的循环),它是由于“自我相关”而导致的。这种怪圈不仅存在于数学和思维中,也存在于绘画和音乐中。) 生活和艺术中的怪圈; 怪圈坏的效应:电话或收音机的噪音;怪圈好的效应:电视的屏幕。 科学中的怪圈。 数学上,罗

10、素提出了罗素悖论: 设A=X|XX,B=X|X不属于X,如果BA,则根据A的定义,BB,反之亦然。 理发师悖论:给且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二、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1 一种重要的证伪手段从逻辑上讲,一个科学理论必须满足相容性,当人们在该理论中发现了某个悖论的时候,就意味着这种相容性已遭到了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理论也就被证伪了。落体悖论之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罗素悖论之于康托尔集合论就可以看着是这种证伪。2 科学问题的生长点 在一个科学理论中发现了悖论,并不一定就立即证伪了该理论,因为理论有一定柔性,它可以提出辅助性假说以限制或消除悖论;甚至可以暂时视悖论而不见,把悖论暂时搁置起

11、来,留待今后去解决。但无论如何,悖论就是悖论,人们不可能永远不正视它,研究它:讨论悖论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消除悖论等问题。因此,悖论正是科学问题的生长点。 3完善、发展原有理论 消除悖论的过程常常是完善、发展原有理论的过程。贝克莱悖论曾严重威胁着微积分的真理性(仅指内真理);双生子悖论曾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形成有力的挑战,但后来终被解决,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双生子悖论(twin paradox): 设甲、乙是一对年满20的双生子。 甲留在地球上,乙乘宇宙飞船以相对于地球为0.99c的速度作星际旅行,10年后返回。 往转弯 返合计甲从地球上看地球上的钟35.44 035.4470.

12、88飞船上的钟 5 0 510乙从飞船上看地球上的钟 0.7069.480.7070.88飞船上的钟 5 0 510 4导致科学危机当一个理论出现悖论时,其真理性(内真理)就遭到怀疑,而当这一理论在科学大厦中处于重要地位时,就会导致科学危机。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都是由悖论而引发的。 毕达哥拉斯悖论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贝克莱悖论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诱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 5产生新理论,诱发科学革命 伴随悖论的解决,还常常产生新理论;当重大理论诞生时,就预示着科学革命就要到来。对光速悖论的解决,就导致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并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物理学革命。可以预言,对EPR悖论的彻

13、底解决也必将产生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EPR悖论: E: 爱因斯坦(A. Einstein) P: 波多尔斯基 (B. Podolsky)R: 罗森 (N. Rosen)三、悖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 1悖论产生的根源 从哲学的高度看,悖论根源于认识对象所固有的矛盾和主客观之间的矛盾。由于认识对象本来就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人类思维在认识世界时又具有必不可少的割离性。因此当人们把这些割离开来的东西又重新结合在一起时,就为悖论的产生提供了机会。另外,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科学理论的这种局限性也是悖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悖论产生的必然性 由于悖论根源于主客观之间的矛盾和认识

14、对象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因此要想彻底消除悖论是不可能的;换言之,悖论的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哥德尔(K.Godel)定理(对于一个包含自然数的形式系统,如果是相容的,则是不完备的,而且其相容性不可能在该系统内部得到证明)也深刻揭示了悖论产生的必然性。该定理证明,任何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理论,如果是完备的,则是不相容的;如果是相容的,则是不完备的,而且其相容性不可能在该理论内部得到证明。这就是说:任何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科学理论无法证明自己不包含悖论;而且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必然包含悖论,虽然人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发现它。四、悖论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悖论的产生既然有某种必然性,那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就不能回避或惧

15、怕悖论的出现,相反,要象伽利略和爱因斯坦那样在传统理论中寻找悖论,构造新的、更好的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主动地、有意识地发现悖论,寻找传统理论的破绽或突破口,是从逻辑上发展、完善传统理论,创立新理论的重要方法,具有一般的方法论意义。 亚里士多德从自然回归说出发构造其物理学理论,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伽利略在大学时代就对此表示了怀疑,传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扔球的实验(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在他写的伽利略传记中提到),但至今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伽利略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个实验。实际上,伽利略并不需要做这个实验,他只要从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发现一个落体悖论即可。在关于两种新科学的数学证明的论说(1638年出版)中,伽利略阐述了发现这个悖论的思想实验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由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所导致的,也有人多次向爱因斯坦提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其狭义相对论有多大影响的问题。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