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546717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区域。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根据本课的特色,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组内讨论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由了解地理现象到分析地理成因到形成地理观点,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理想。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青藏地

2、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

3、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4、。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2.荒漠草原景观。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想一想: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5、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 回答: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反馈练习1.填空(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

6、量 ,且多 河。(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2.判断(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3.填图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教学反思:1、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及时的组织小组讨论,比如在让学生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时,就可以利

7、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这样就能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还能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2、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没有把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教学实际中。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离学生很遥远,可是青藏高原、天路等却是广为人知、广泛传唱的歌曲,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我并没有进行挖掘。3、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看法,会更有利于学生读图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地理。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