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459809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北方地区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北方地区课后练习题一: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物产丰富。读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12题。1.如图中序号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A辽河平原 B长白山C松花江 D渤海2.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B夏季高温多雨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当地生产技术先进题二: 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 日出最早,光照充足C. 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题三: 下列描述体现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是( )A山环水绕

2、、沃野千里 B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C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题四: 读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和2010年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 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1)读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有人得出东北地区山河分布的显著特征是:“山环水绕”。请你指出能够支撑这种结论的证据。“山环”的证据: “水绕”的证据: (2)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这里适宜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3)从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中可以看出,在谷类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 。(4)水稻是一种喜高温大水的作物。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不但种植面积

3、大,而且分布纬度高(可达北纬50),这在世界任何一个地区都是达不到的。你认为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纬度高与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关系?题五: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2题。1.图中甲所示我国最大的油田是( )A.中原油田 B.辽河油田 C.胜利油田 D.大庆油田2.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工业基地是(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C.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题六: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工业城市分布图及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的山河大势是 。(2)东北三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3)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有 。(填字母) A小

4、麦、甘蔗 B小麦、大豆 C水稻、油菜 D水稻、棉花(4)左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该工业基地是 ,其工业部门结构的特点是 。题七: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M”所代表的省区及其行政中心是( )A甘肃兰州 B陕西西安 C宁夏银川 D山西太原2.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A.河段附近流量最大 B.河段附近有凌汛现象C.河段附近含沙量急增 D.河段附近落差大水流急题八: 黄土高原是全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的水土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读图判断,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分布在( )A B

5、 C D题九: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12题。组 组 组 组1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A组 B组 C组 D组2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题十: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处河段中,被誉为“黄金水道”的是 。(2)A省是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省区,该省省会城市是 。(3)B地区的耕地类型是 。(4)C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其地貌特征是 请你为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献上一计策:

6、 。题十一: 读我国某局部区域图,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A为东西走向的南岭 BB处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图中AB两地所在省份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D图示区域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题十二: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秦岭、黄河 B阴山、黄河C秦岭、长江 D阴山、长江2.气候正常年份,图中甲地1月份的平均气温可能是( )A5B8 C16D-3题十三: 关于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名胜古迹众多 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

7、运输枢纽之一 我国最大的城市A B C D题十四: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落户北京,各种国际会议在此频繁召开,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正日益密切”。这段文字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A全国的政治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的经济中心北方地区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 1.B 2.A 解析:此图所示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是松嫩平原,是长白山脉,是辽河,是黄海。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主要属于中温带。题二: D解析: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

8、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这是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题三: A解析: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点是“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题四: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嫩江;(2)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3)玉米;(4)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雨热

9、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解析:(1)东北地区被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包围,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所环绕,形成山环水绕、平原居中的特点。(2)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3)从2010年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构成百分比图中可以看出,在谷类作物中,产量最大的是玉米;(4)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

10、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题五: 1.D 2.A解析: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会,位于黑龙江省的甲油田是大庆油田。此工业基地位于东北三省南部辽宁省境内是辽中南工业基地。题六: (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等亦可)(3)B (4)辽中南工业基地 以重工业为主解析:(1)东北地区周围有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环绕着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呈“山环水绕”的格局。(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土

11、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耕作。(3)东北平原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4)根据左图所示工业城市可知为辽中南工业基地,煤矿、铁矿、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题七: 1.B 2.C解析:根据M省的轮廓及位置可知是陕西省,行政中心是西安。 黄河在支流汇入后流量增大,河段处还没有支流汇入;河段没有凌汛现象,发生凌汛的条件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急增;河段流经华北平原,落差小,水流缓慢。 题八: A 解析:黄河出了宁夏,进入内蒙古,在内蒙古中部,黄河急转南下,流出区境,图所示,把黄土高原一分为二,西面是陕北高原,东面是山西高原,这里不

12、但土质疏松,暴雨集中,而且不合理的放牧、砍伐、开矿造成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进入黄河的泥沙大部分来自这里。题九: 1B 2B解析: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题十: (1) (2)西宁 (3)水田 (4)沟壑纵横 植树种草题十一: 解析: (1)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7万余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2)青海省是我国两条大河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素称江河之源,行政中心西宁。(3)我国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B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4)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治理黄土高原最好的办法是植树种草。近几十年来,通过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C解析:根据省区轮廓及境内山脉河流判断可知是陕西省,山脉A呈东西走向,且穿过陕西省南部是秦岭,而南岭位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交界处;秦岭北侧的B处为黄土高原,是我国第三大高原,最大的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