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5458144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最新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材料作文十五题写作指导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快乐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很多于800字

2、的文章。【写作指导】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相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正确立意角度。仔细研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声音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缺乏,所以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持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除此,别无选

3、择。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如立意为“要充实自己”或“要懂得谦逊”,均有失偏颇。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几位动物学家在一起探讨动物飞翔的原理,数小时后得出一致结论:凡是会飞的动物,它们的形体构造都是身躯轻巧双翼修长的。刚宣布完这个结果,就有一群大黄蜂飞过。动物学家们见此情景,面面相觑。于是,他们就抓了一只大黄蜂,去请教一位物理学家。物理学家看着大黄蜂肥胖笨拙的身体和短小的翅膀,研究了半天,困惑地摇着头,说:“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它应该是飞不起来的。”这些专家研究了一整天,还没有得出答案。吃饭的时候,又提到这个问题。这时,站在旁边

4、的一位工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大黄蜂必须飞起来,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很多于800字。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指导】仔细推敲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能够有不同的写作角度:(1)从动物学专家的角度看,他们虽然也经过调查研究,但并不全面深入,就仓促草率地得出结论,结果闹出笑话。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深思熟虑,不能草率行事。(2)从物理学家的角度看,他过度迷信书本知识,思维僵化,所以对大黄蜂会飞的

5、事实百思不得其解。这告诉我们:要擅长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打破思维定势。(3)从工人的角度看,因为他生活在底层,深深地感受到生存的压力、竞争的残酷,所以他理解到大黄蜂不飞就是“死路一条”。这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动力源于压力,要擅长化压力为动力,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推动事业进步。(4)从大黄蜂的角度来说,即使它的形体不适合飞行,但为了生存或梦想,它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战胜与生俱来的缺陷,终于能够自由地飞翔。由此,能够感悟出要勇于战胜自己、积极适合环境、执著追求梦想等。“横看成岭侧成峰”,除上述几种立意外,还能够从其他写作角度切入。【经典示范】与梦同行肖复兴大幕徐徐拉开,报幕的演员用手语报幕,我

6、第一次发现手语是那么美,婀娜多姿,和她身后那些聋哑孩子们的舞蹈相得益彰,像是此起彼伏的浪花,呼应着,富于律动。那是我第一次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的演出,在上海大剧院。那些聋哑的男孩女孩演出千手观音、黄土黄的时候,无限丰富的表情与表达,都在他们手指的变化之中倾诉。他们舞动的手指、手臂乃至全身,让我想起风中的树林那摇曳多姿的枝条和树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我的梦”,伴随着这些孩子们一路走来,我也和他们一路走去,因为我被邀请参加他们赴土耳其和波兰的演出。那是与梦同行的旅程。梦和现实碰撞,梦和心灵交融,梦向着理想飞翔,才有了他们的艺术,有了他们向世界的一次次的集体亮相,展示着自己的同时也展示着中

7、国的形象与精神。在土耳其和波兰,我很快和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熟悉了。他们的单纯、聪慧、敏感与坚强,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在这个世界上,有6亿残疾人,在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他们是这个特殊群体的精英。以前,我只知道他们需要同情与协助,我不知道他们其实并不是弱者,完全能够作为强者,成为榜样,鼓舞着我们。他们的梦是那样的灿烂,辉映在我们的头顶,辉映着整个世界。邰丽华,是艺术团里公认的台柱子。这位两岁失聪的聋哑人,如今已经成为艺术团的一张漂亮而醒目的名片。她真的是一个可爱的姑娘,在颠簸的长途汽车上,我和她聊起天来。虽然她听不见我说话,我也不会手语,居然交流无障碍,凭借着手势眼神和我的口型,她完全能够明白

8、我的意思。在伊斯坦布尔夜色笼罩下的海边,星光在幽暗的海水中一闪一闪的,迷离跳跃的那一瞬间,我在幻想,这样的交流,时间长了,没准她就能够真的学会说话。也许,那就是艺术的力量。16岁那一年,她第一次到吉隆坡演出,跳雀之灵。那时她还默默无闻。2001年,她再次到吉隆坡演出,满城贴满她的海报。那一晚,她跳的还是雀之灵,跳得激情澎湃,青春洋溢。我和盲人钢琴家孙岩一直同住一室。那天晚上在华沙,窗外夜色如墨,他突然对我说现在他感觉外面像是一片海。我很奇怪,他怎么有这样的感觉?他告诉我他第一次看见大海是2000年到美国夏威夷演出的时候,他住的屋子的阳台外面就是海,坐在阳台上,他听得见海浪的声音,眼睛还有一点光

9、感,能够感受到朦胧的月光。他说今晚外面的声音,真像是夏威夷的大海。其实,窗外是白杨树叶沙沙的细语。他对我形容他心目中的大海。他说,大海安静的时候,像莫扎特;大海有些微微波浪的时候,像肖邦;大海发怒的时候,像贝多芬;大海涨潮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的时候,像李斯特。我知道,他最喜欢李斯特,一路他演奏的都是李斯特的第六匈牙利狂想曲。他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总也忘不了。他说:“假如有一架钢琴放在海滩上多好啊!”那是他的一个梦。残疾人艺术团的孩子们的梦,都那么美,那么新奇而独特,那么让人感动。也许,正因为他们对世界看不到、听不到、无法诉说,他们的梦才比常人的梦更丰富,更动人。他们的梦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

10、的世界。他们自己写过一首诗:不是每朵花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棵树都能经历风雨/但是杨树做到了/不是每场演出都能以精湛震撼心灵/但是我们做到了【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形象鲜明,中心突出。作者别具匠心,紧紧围绕“梦”来行文,既用它作线索贯串全文,又以它寄托主旨。正因为如此,“梦”在文中具有了双重含义:一方面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出名称,另一方面,指残疾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和自强不息、在艺术上执著追求的可贵精神。正是在这个“梦”的支持之下,“与梦同行”,残疾人艺术家才能以精湛的表演,震撼人们的心灵。此外,文章剪裁精当,详略适宜。作者着重介绍了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和盲人钢琴家孙岩,以他们的“

11、梦”来折射残疾人艺术团所有成员乃至全世界所有残疾人的“梦”,收到了以小见大、举重若轻的效果。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哲人说过:人是因为寂寞而成长,因为成长而寂寞。在寂寞中小憩,是有如云卷云舒般的闲适;在寂寞中成长,闻见的是寂寞的芬芳;在寂寞中成长,品尝的是寂寞的味道;在寂寞中成长,给人的是心静如水的感觉;在寂寞中成长,让人在面对困扰时有种释然的快感。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让寂寞伴我们成长张亚东常听周围的同学说,寂寞是一朵没有香味的花,寂寞是一座没有风景的山。寂寞不利于我们的成长。(以别人的错误观点开头,既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入题又较迅速。)真的是这样

12、吗?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寂寞是一扇窗,只有坚定者才能孤独守望;寂寞是一盏灯,只有坚韧者才能轻轻点亮。(此段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又使得语言富有文采。)翻开历史的长卷,会发现能在寂寞中扬起风帆的人总能抵达理想的港湾。周文王被纣王拘押后,在寂寞中反复推演,终于将先祖留下的两仪四象发展成八卦和易经;司马迁忍受屈辱,战胜寂寞,终成“史家之绝唱”;居里夫妇埋头实验数十年,甘于寂寞,终于从几十吨矿石残渣中提炼出0.l克的镭,证实了镭元素的存有;因为不怕寂寞,中国科技工作者扎根戈壁数十载潜心研究,才有了引爆原子弹时举世震惊的一瞬。(选用多个素材,从不同方面证明自己的观点,说理较为

13、充分。)寂寞在我们的成长中如影随形,要健康成长,就要甘于寂寞。因为完成伟大的航程需要的是甘于寂寞、甘于孤独、甘于困苦的精神。即使通往成功的路充满艰辛与寂寞,但开满鲜花的地方从来都不乏成功者的身影,正因如此,人类文明才能大步向前。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寂寞就如一股强劲的风,对于弱者来说,寂寞让他们停滞不前,甚至樯倾楫摧;对于强者来说,寂寞则是推动理想之帆的动力,让他们破浪前行。(从不同角度说明寂寞对于人的作用,富有辩证色彩。)在成长路上,有的人拒绝寂寞,是因为他们在寂寞的放大镜中找不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有的人选择寂寞,这是因为他们在寂寞的反射镜中持续完善自我。(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很好)有的人害怕寂

14、寞,于是他们整天打打闹闹,殊不知,他们在拒绝寂寞阴影的同时,也拒绝了成功的阳光;而有的人以积极的心态享受寂寞,于是他们将影子甩在身后去追赶心中的太阳。(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很有说服力。)我们怎能忘了,当屈原选择寂寞,在汨罗江畔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时,楚怀王为了排遣寂寞正在后宫与三千佳丽寻欢作乐;我们怎能忘了,当曹雪芹在孤独中写下“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时,达官贵人却在纸醉金迷、觥筹交错中虚度光阴;我们怎能忘了,当李白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寄情山水品读寂寞之时,杨国忠正僭位弄权,追名逐利,以求飞黄腾达前者甘于寂寞,于是他们彪炳史册,诗文千古流传;后者难耐寂寞,

15、于是他们被历史的波涛湮灭,有的甚至坠入罪恶的深渊。(此处的比照论证很好,让人充分理解到事物的两面性。)是啊,哲人说得好:人因为寂寞而成长。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寂寞呢?让我们选择寂寞,拥抱寂寞,让寂寞伴我们一起成长吧!(既深化了中心,照应了标题,又发出号召,给人以启迪。)点评:适当适时地点题非常重要。点题就是指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交代、提示或点明文章的主旨,以使人清楚地知道你所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简单地说,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从文章形式上来看,点题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开门见山点题。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洁的点题方法,就是在标题的基础上实行成分扩充,

16、或者是叙说背景引出标题。这种方法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开宗明义,使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离题偏轨。二、卒章显志点题。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加上点题之笔,这样做不但能够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能够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三、文章中间点题。就是在文章表达或论说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涵的深意,增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4、“文盲院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了外号叫“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袁苏妹,“三嫂”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