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下的爱和自由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4388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则下的爱和自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则下的爱和自由(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则下的爱和自由 赴西下池学习有感 一校园文化-让校园成为学生最留恋的地方西下池小学的文化景观,是西下池小学学生拥有的独特的成长环境。在这个只有七八亩大的袖珍学校里,有秋千、沙池,有“数阵”、“地棋”,有“和平鸽苑”、“吉祥兔屋”,有松树、柿树、樱桃树、梨树等28种树木、11种农作物,以及学生亲手为鸟儿搭建的“鸟巢”,可谓“一步一景,处处皆文化”。校园里的第一处景观是一棵石榴树,这是学校的校树,每一个孩子都会充满遐想地讲述关于石榴树的传说:“石榴”原名“拾留”,因一个姓石的老人把一个外来的孤儿留下来养育的传说而得名与其说是校树,不如说是学校生态教育的一颗种子,正是从这棵石榴树开始,学校在校园内

2、栽种了果树、花草和蔬菜等。校园里大小几十棵树,每一棵都有一个精美的树牌,树牌上的小知识为孩子观察世界多开了一扇窗;操场上由13棵杨树组成了“文化林”,每一棵树记载有一个与洛阳历史相关的成语故事。教学楼前有6棵龙爪槐,像6把翠绿的大洋伞,下面掩映着6组文化小桌凳,这里有达瑞12岁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小故事,也有大象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的小知识。孩子们三五成群藏在里边玩耍、读书、写作业,孩子们学习的乐趣和童年的美好记忆常常被前来参观的人们用相机悄悄定格在西下池小学,除了遍布校园的花草树木, 还可以看到许多庄稼、瓜果和蔬菜。玉米、大豆、花生、南瓜、西红柿、辣椒、向日葵这些植物组成的生态园是孩子们的“露天教

3、室”,他们每天都会去看望、观察和陪伴着这些不说话的生命,并精心照料它们。 他们的老师说,他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因为这种情怀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动物生命的关怀,那么他对人的生命才能真正尊重。正是源于这种尊重,师生从没有人去随意摘过一朵花、一个果,都是让生命自由成长至自然坠落。纯木结构的“星光长廊”是学生们最留恋的景观之一。是用俄罗斯红松木和云杉木两种板材建成的,耗资11万元。当初建造这个长廊时,很多人不理解:一个农村小学建个长廊,为什么要用实木的,而不用成本低、更牢固、更美观的材料?理由是,实木材料才有生命的感觉。长廊里挂满了红红的中国结,中国

4、结上是各班学生的活动掠影,生动而鲜活地展示着学生的快乐童年;长廊两侧的内壁上是孩子们对学校生活的真实感言,被有心的教师制作成了水果、星星、心形、大拇指等形状,可谓是“群星闪烁”。 长廊两侧种植了葫芦、南瓜等,看到果实倒挂在木架上,如果不是用手去摸,还以为是假的。操场南边的一面墙壁画有“九宫图”、“数学迷宫”等各种图案,这是一片神秘的“数阵公园”,是学校根据“河图洛书”研制的与“数阵”有关的数学游戏区。与此相关的还有学校开发的“地面文化”。学校将当地的民间游艺活动,如“四步丁”、“六子棋”、“憋死牛”等引入校园,开发了一方“地棋世界”,不仅传承了洛阳“地棋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给孩子们带

5、来了更多的乐趣。除了依托地面文化开发的数阵游戏、地棋游戏等传统游戏外,西下池小学还将当地民间游艺中的少儿游戏引入校园,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学校搜集了近30个,这些少儿游戏很多是父辈甚至祖父辈们玩的游戏,有些几近失传,学校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推荐给了学生。比如放风筝、背娃娃、盘脚盘、丢手巾、野鸡翎、打瞎驴、老鹰捉小鸡、指星星等。学校将这些游戏根据玩法的难易分别介绍给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每到课余,孩子们都会痴迷其间,欢呼雀跃,开心不已。 校园的东南角有两个沙池:一池黑沙,是湿的;一池黄沙,是干的。之所以建沙池,是基于心理学上的“沙盘游戏疗法”,即采用意象的创造性治疗形式,把

6、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把无形的心理事实以某种适当的象征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获得疗愈、人格获得发展顺着楼梯上教学楼。楼梯台阶上的小脚印图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仔细一看,只画了前脚掌和四个脚趾。听校园小导游介绍后才知道,这是在提醒人们上下楼梯时要用前脚掌的四个脚趾着地,轻声漫步!管理者的细心、注重细节令人敬佩! 像这样的景观还有很多,车棚里可以赏读浓浓乡情的古老童谣,学校甚至把一个小小的楼梯间都做成漂亮静谧的“心理氧吧”。让校园成为学生最留恋的地方,把整个校园经营成一部童书,让孩子自己觉察世界,觉察自我,书写自己的童话。二、“心课堂”-让师生在爱和自由中茁壮成长 ( 一

7、)、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让师生成为自己”,是西下池小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学校所做的一切,无论是阳光少年品格训练活动课程,还是社团活动,都是为了爱和自由。其背后的教育哲学是:儿童不依靠成人塑造,而是自己创造自己;儿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的。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由孩子自己来完成自我创造,成人只是创造环境,协助孩子。在规则之下享受最大的自由,是“心教育”的核心理念。 爱不是塑造,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就是承认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人的全部尊严和价值。自由就是遵循生命成长的法则,让孩子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感觉、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然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我完善的人。 “爱和自由”是一种教育理念,同

8、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一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让儿童生活在爱的语言、行为和氛围中,生活在爱的意念、信任和理解中,不是溺爱,不是有条件的爱,更不是盲目的爱;心灵的自由在于,你是否可以做自己身体、行为、意志、情感的主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成人唯一可做的就是给孩子自由,而不是将他变成你期望他变成的那个样子。 (二) “规则之美” 西下池小学校园里的温馨提示语有很多,而让我们感到与众不同的是,关于“学生规则”的表达,唯美且能触动心灵。 “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做错事要道歉,别人的东西不能动,用过的东西请归位,请学会等待,请不要打扰别人,在合适的时间作合适的事情,拥抱表达爱”这些规则以图片解读的方式呈

9、现在不同的班级,并且常常被冠以充满诗意的名字“美丽的规则”、“规则之美”等。在这样的规则提示下,西下池小学的学生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拥抱,学会了等待荡秋千,是西下池小学学生最喜欢的一项课间活动之一。每到课间,5个秋千旁总会排起长长的队,这是学生自发形成的“请等待”的习惯。学校制定的荡秋千的规则是,当有人排队等待时,荡秋千者一次最多只能荡30下。学生都明白“要享受荡秋千的自由,就必须遵守排队的规则”,遵守规则后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小小的秋千成了西下池小学“自由与规则”教育的有效资源。“自由与规则”体现在课堂上,演绎的是另一种精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10、是西下池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理念。 课堂首先是一种带有感情的快乐生活,然后是在生活中注入学科知识。从表面来看,老师的作用应是一种有意的帮助和启发,一种无意的模拟和传授。这些必须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实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生态教育,是创造环境、协助孩子,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创造自我的教育过程。”这是一堂六年级魏改红老师的数学课,讲分数应用题。当展示一道应用题的解法时,一个同学上台把题目读了一遍后问道:“哪个同学知道怎么算?”台下立即有人站起来发言,当一学生回答错误时,马上有学生起来纠正;相反当发言很精彩时,有人很真诚的赞赏。这个小组总结之后,小主持人让大家为这个小组的全部活动进行点评,大家争先恐后且自然有序

11、。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学生在展示时出现了一时的卡壳,老师想站出来解围,一个同学说:“老师,请等等!”按照课堂规则,老师只好又退了回去。“让学生自由、安全地大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本,而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这是西下池小学的课堂教学标准。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胆展示,成了西下池课堂的显著特点。在西下池小学,每每学习新的知识,学校都安排一节专门的预习课。谈到这种预习方式的改变,魏改红老师说:我们不主张把预习环节放在课下,一方面,因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另一方面,那样做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课下负担。“以前都是由老师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在备学生这一项上明显有偏差。现在

12、,学习的重点和难易程度由师生共同来定,通过预习课,老师能很清楚地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课堂上就更有针对性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自主学习、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他们在课下读书学习的热情高涨。 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学的名义做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智慧活动课程”是西下池小学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这是学校将教育活动化、活动“游戏”化、游戏课程化的创造性探索。该课程以“行为训练、练出智慧”为目的,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以“品格训练”为重点,进行“学习品格、心理品格、道德品格、体育品格”训练。 周二下午,我们有幸听了一节“规则之美”品格训练课,学生们用小品、相声、情景剧阐述着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可以说学生们已经把规则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了。 总之,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命,让学生在规则中享受自由 , 让学生在爱的陪伴中完整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