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437789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人力资源精讲讲义第四章绩效管理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绩效管理是薪酬调整的依据企业应该尽可能使绩效考评评价系统与报酬升降之间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即按照考评结果决定工资报酬的升降幅度,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运用考评手段:1在全面调整工资时,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考评与评定,并结合薪资调整的政策与其他具体要求(如工龄、职务等),确定其应调整的幅度和工资量。2在日常工作中,定期进行考评与评定,以确定奖金的数额。三、绩效管理系统设计P260目前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方法体系主要有三个,即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

2、celndicators,KPl)与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dCards,BSC)。(一)目标管理1954年,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通过目标管理就可以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之后,他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的各级主管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达到企业的总目标。如果每个员工和主管人员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则整个企业的总目标就有可能达到,于是形成了目标管理的思想。1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

3、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分别制定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评的依据。它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以目标为中心。目标管理强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并把重点放在目标的实现上,而不是行动的本身。(2)强调系统管理。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组织的各分目标的实现,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以及分目标和分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3)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把个人的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

4、理方式。只有能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目标管理才能真正的成功。2目标管理的过程每个组织的性质不同,目标管理的步骤也不尽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1)建立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组织的最高决策层首先要制定年度内组织经营活动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经过上下协商,制定下级以及个人的分目标。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自都有具体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也可由下级部门或员工自行提出,由上级批准。(2)组织实施。主管人员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达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主管理,上级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

5、、提供信息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考评结果。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结果,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凡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成果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鼓舞士气,为搞好下一期的目标管理而努力。对不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惩罚,甚至在职务上给予降级。(4)新的循环。根据上一期考评结果,结合战略目标以及当下实际情况,再制定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循环。(二)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的概念和关键成功因子(CSF),最初由麦肯锡的丹尼尔(DRonaldDaniel)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但是,这些概念的应用与普及是由斯隆管理学院的罗卡特(Jack FRo

6、ckart)在80年代完成的,并逐渐演化成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一项管理技术。KPI定义和衡量企业目标的过程,就是KPI产生的过程。任何企业都可以至少在三个层次上阐述其组织目标,即愿景、战略和战术。1愿景或使命是表达企业成立以及存在的最基本原因。2战略目标是企业面对内外环境,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应对的战略焦点,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一步步达到愿景。战略目标可以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如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PEST分析等)将其识别出来。3战术目标是战略目标更具体化的表述。战略目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表述,必须被切分成更为具体的战术目标,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设计战术计划(如预算)、分摊责任、制定量度办法等。

7、所以,对这些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就能找出影响成功的CSF,而KPI是可以量度的标准,用来衡量企业绩效是否达到CSF的要求。每一个CSF至少要有一个衡量指标以及预算目标。因此,根据这一理论,战术目标就是关键成功因子、关键绩效指标、预算目标三者之和。KPI的精髓,或者说是对绩效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指出企业业绩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在某一阶段一个企业战略上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该阶段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所在,绩效管理体系则相应地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设计管理指标。KPI的注意力是在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的挂钩上,其弱点主要是:其一,虽然它正确地强调了

8、战略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套与战略实施紧密相关的关键业绩指标来保证,但却没有能进一步将绩效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基层管理及操作人员;其二,KPI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能力要求一、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P262按照绩效管理进行的前后顺序,大致可以把绩效管理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绩效指标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和结果反馈体系。(一)绩效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a.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重要性的大小,可以把绩效指标分为关键绩效指标、岗位职责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等;b.按照企业层级的分类,可以分为企业指标、部门指标、班组指标以及岗位为指标等。c.在管

9、理实践中,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从以上这两个维度进行构建的。(二)考评运作体系考评运作体系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确定、考评方式方法、考评程序的确立、考评信息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等内容。结果反馈体系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收尾部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依据,企业应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人员规划、人事调整、员工激励、培训开发、员工流动、兑现薪酬乃至劳动关系的调整等方面。(三)结果反馈体系二、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 P263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和绩效管理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一

10、)前期准备工作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以形成工作说明书,在工作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这些工作主要是为设计绩效指标体系而准备的。(二)指标体系设计首先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设计企业层面的KPI,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将企业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部门、班组以及岗位;根据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设计企业各部门、班组以及岗位的岗位职责指标(Position Responsibilitylndicator,PRl);根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设计各类岗位的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osition Competency lndicator,PCI);再根据岗位的不

11、同,设计各类人员的工作态度指标,由此便构建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三)绩效管理运作体系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考评组织的建立、考评方式方法和相关考评工具的设计、考评流程的设计等。(四)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其他工作环节相结合,体现绩效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绩效考评结果与培训、薪酬以及人员配置等工作的关系。(五)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将企业所有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工作系统化、制度化为绩效管理制度,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完成后,将其付诸实施,并针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和完善。注:也有的学者称此类指标为一般业绩指标(CommonPe

12、rformancehdicator,CPl),这种称谓中的“一般”是针对“关键业绩指标”中的“关键”而言的,在于说明此类指标所反映工作内容的日常业务属性。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EVA和绩效棱镜两种建立绩效指标的方法,了解绩效指标体系的概念;掌握关键绩效指标(KPl)、岗位职责指标(PRl)、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工作态度指标(WAl)和否决指标(NNl)的概念以及设计步骤。知识要求一、基于经济增加值(EVA)的绩效指标P264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 是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于1993年创设的一项财务类绩效评价指标,其含义

13、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成本之后的剩余收益。思腾思特公司认为,只有正的EVA才是企业为股东创造的真实价值,如果EVA为负,即使当期会计利润为正,企业仍然没有创造、反而在吞噬股东价值。该公司以EVA为基础建立了一套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这套体系被概括为“4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理念体系(Mindse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管理体系(Management)。EVA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均衡价值观之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它证明EVA在理论上等价于净现值(NPV),并以EVA为股东价值度量和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为确保与净现值高度相关,计算E

14、VA时须基于国际会计准则核算的会计利润作160多项调整,实践中通常只需调整510个关键项目即可满足应用要求。EVA体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是基于EVA绩效管理设计的红利库计划和杠杆期权计划。EVA红利库计划实际上是一种具有延期支付性质的“分享制”薪酬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企业按期基于员工创造的EVA计提名义薪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EVA为负时名义薪酬甚至也为负),名义薪酬划人企业为员工开设的专用薪酬账户(即红利库),员工每期的实际薪酬只是其红利库账户余额的一部分,其余部分结转下期、直到员工离职时按一定规则给付。与传统的股票期权相比,EVA杠杆期权计划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每年期权授予量由授予对象的名义薪酬

15、决定;二是行权价随权益资本成本的调整而逐年调整,调整幅度以权益资本成本扣除红利分配的余额为基础,剔除系统风险因素的影响后确定。二、绩效棱镜P264(一)绩效棱镜的含义绩效棱镜(PerformancePrism)是由英国Cranfield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绩效管理框架,如图42所示,该图描述了绩效测量棱镜的五个棱面。即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战略、流程和能力。绩效棱柱三维框架模型的创建者们认为以往的企业绩效管理框架、模型和方法论都只能部分地阐明企业绩效管理这个多重层次的概念的复杂性,它们都只是提供了解决这个复杂问题某一点的有价值的方法。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组织还必须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一

16、些东西,包括来自投资者的资金和信用、来自客户的忠诚和利润、来自员工的想法和技术以及来自供应商的原料和服务等。他们还需要明确要采取的战略、需要的流程,以及组织应当拥有的适当的能力。图42绩效棱镜的五个因素透视(二)绩效棱镜的原理棱镜的特点是能够折射光线,它不仅能够展示出事物暗藏的复杂性,而且能够将其解构成最基本元素。这些特性同样适用于绩效棱镜。绩效棱镜能够告诉我们组织内部到底有多复杂。过去,当我们用单维的、传统的架构来考察组织复杂性时,这些架构法虽然提供了一个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来衡量组织绩效,但它们所提供的是单维视角,然而,组织绩效却不是单维的。所以,要对组织绩效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就必须有绩效衡量棱镜所提供的相互关联的多维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