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实习汇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543776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台实习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台实习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台实习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台实习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台实习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台实习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台实习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台实习汇报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走进了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年11月。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 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庄严和神圣,那一刻,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短小的法制类新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

2、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经过两天的观察。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

3、记者,叫他老师。 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记者 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LoCAlHOSt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说没关系,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 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很担心我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

4、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可以肯定的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当天下班之前 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清楚要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

5、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z也比较想做专题,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两个人一起分给了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z就赶到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 县。车上,老师只是给我大概说了一下我要采访的一个双尸案。 当下公安局的局长就此事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另一个实习生z对此案有了一个大体而粗略的解。晚饭后回到住处,当天下午到达 县公安局。老师就第二天的采访和我做了一个讨论。首先他用简单的语言从新将整个事件拉了一条线索,然后让我考虑几分钟,再把自己将如何策划这个专题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将采访些什么人,

6、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稿子将怎么下笔,需要些什么镜头等说给他听听。几分钟之后,和z分别将各自的想法说了一遍,老师对我说到一些可取的想法赞赏了一番后,让我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原来之前我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这个时候才清楚。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候为了一个画面或者被采访者的一句话,第二天的采访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要反反复复的重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平时说话顺畅而自然的人,面对摄象机的时候有的人会紧张显得不自然,甚至严重的说话都会断断续续,这就是“晕机”.面对出现这种状况的被采访者,记者要异常的有耐心,转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而不可以表现出焦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