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秋游教学反思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543277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秋游教学反思(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秋游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来参考自己须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秋游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详细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本课教学中,我细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须要学生解决的冲突问题带到肯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上的信息,然后探讨怎样支配乘车,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引出第(1)题;接着估计商的得数。教材中呈

2、现了两种估计的方法:一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估计约须要 9 辆车;二是车辆数干脆取整十数,知道须要的车辆应比 10 辆少。在探讨时,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他们说得合理,就应确定。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仍会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详细的计算时,会发觉“9 34的积”比被除数大。那么,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这些都是探讨的重点问题。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还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语文秋游教学反思2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中的快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

3、的美妙景象,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协作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洁明白,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其次、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

4、秋天的漂亮,先让学生视察图画,详细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始终在变化,田野里色调斑阑,到处充溢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详细感受之后,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好玩,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假如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详细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竞赛,培育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行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

5、爱好、提高朗读技能。语文秋游教学反思3课文的其次、三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漂亮,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其次、三自然段,详细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千变万化;秋天的田野美在色调斑斓,美在丰收。在学生有了整体感受之后,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你来做魔术师,也来变白云。这样漂亮的黄色、红色、白色,分别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可以把这些稻田、高粱、棉花比作是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详细的画面,培育语感。当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漂亮后,再请他们读出这种美来,这时我有意先让一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读,再让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然后让学生评议他们的朗读,

6、创设了朗读情境,激励了心情,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爱好,提高朗读技能,使学生主动投入,真情流露。语文秋游教学反思4前不久,执教了秋游这一课,颇有感悟,现总结如下:一、供应动口的平台让孩子兴趣盎然地说,让孩子一吐为快,让孩子能说会道,这是孩子的须要,是语文教学培育的一项目标,也是主动学习的一个标记。本节课通过想象填空:天上的白云有时像xx,有时像xx。看图填空:同学们有的xx,有的xx,有的xx。等一系列形式,唤醒孩子的思维意识,拓展孩子的想象、说话空间。二、创设动手的条件“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建”。让孩子充分动手,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忱,提高学习感悟。本节课

7、为了增加孩子对秋天“色调斑斓”这一相识,我采纳了让孩子为简笔画“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填空等方式,在发挥孩子主动性的同时使其创建性也得以呈现。三、 拓宽动脑的空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语文学习中要让孩子多动脑、能动脑、爱动脑,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有所得。本节课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运用“蚂蚱”图片,直观感知,激励其多方查找资料,增长学问。(2)让孩子在读词中释词,在释词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给默读的方法,学会集中留意力默读。四、营造宽松的环境低年级孩子因年龄限制,留意力易分散,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课文意境,采纳了吟诵“秋”诗,放声唱“秋”

8、,配乐读“秋”等手段,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美丽的意境中好学、乐学、善学。语文秋游教学反思5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生活积累,我将开学初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一是导入部分,不以老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后,一边吟唱郊游,一边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漂亮!”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

9、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上,而从自己的情感内心和表达上还没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日我们再跟着课文感谢您阅读!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寻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中的孩子一起去郊游。”这样,课文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漂亮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洁描述看到的孩子们的欢快情景,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再现当时快乐的场面,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课文学完之后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说:“我好像望见了蓝蓝的天空和秋天

10、漂亮的田野,我还望见了刘徐伟(我班学生)在忙着逮蚂蚱。”“我觉得我来到了草地上,小挚友正在追我呢!”“我望见小鸟了,我对着小鸟大声喊,叫小鸟小鸟快下来和我做挚友。”“我对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尝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漂亮。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漂亮变化无穷的天空和色调斑斓的天也尽情享受的开心心情。第一自然段虽然内容很简洁,但是要重点理解“慢慢”和“郊外”不行以生硬,“郊外”一词从抓住导入时候的唱歌“郊游”引开,秋天到郊外去游玩便是“秋游”,又点明题意,又理解词义,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过老师朗读有意遗漏“慢慢”,在帮助别人中孩子们发觉了这一个词的重要

11、,感受到秋风初起,天气慢慢变凉。其次自然段,孩子们最感爱好的是蓝天白云的变化无穷,因为自己课前有深刻的体验,于是漂亮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再也不局限于课文中的白兔和绵羊,他们头脑中勾画的详细画面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读爱好自然被激发,朗读情感被调动,可爱、淘气的白云成了他们的挚友。而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孩子们很难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天空的无穷无尽,同时又积累了词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象练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感受农田的色调斑斓的美,进而进入丰收的愉悦。然后在反复朗读,比较朗读中体会“黄了”“红了”“白了”中农夫伯伯的丰收喜悦之情。

12、四是留意课内与课外互动,教材向阅读积累延长。教化即生活。生活即教化。让孩子带着课堂学习的新奇心走进大自然,走进课外阅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恒久是封闭的学习。学习中让孩子在课内和课外中互动,课内所学的学问、情感在课外充分的呈现,孩子们在课外主动的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着蓝天高喊,他们望见每一种农作物都惊呼不已,他们望见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满意沉醉状,然后装腔作势地吟上一首自创的小诗或想到一个词。望见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后交换自己所了解的芝麻。望见芦苇就想起了小池塘,说这是大眼睛的长睫毛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爱惜孩子们从小自带的那么一点“阅读新奇心”应当像

13、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么当心翼翼。于是,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在表达中尝到拥有学问的骄傲,于是导入时个个都主动地举手把积累的秋天的词语汇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不满意于教材中只描写的农田的美景,他们想到了果园的芳香: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于是他们想到了儿歌秋天到,不由自主地背诵起这首诗。于是他们想到了“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等词。学完课文,在将课后阅读与积累在课堂上呈现,把平常读到的描写秋天的儿歌读出来,背出来,于是孩子们背起了识字一,记起了秋天的信,读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叶飘飘我也适时举荐几篇充溢童趣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孩子们的阅读爱好无疑很深厚

14、,同时更激起了孩子课后阅读的欲望。我以为课堂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的点滴,自己去阅读中学习,自己去生活中阅读,在平常经验的点滴中有情感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楚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肯定的学习实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当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值得思索的是: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老师。语文秋游教学反思6秋游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醉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情景。我觉得这节课的亮点就在于

15、我能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须要,以学生的朗读为主,串起看图、想象、说话,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专心体验。不足之处就是学生读的还不够多,学生在感悟的时候不够深刻,让学生说的少。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写了老师带领学生去郊游。我让学生用“谁和谁什么时间去哪儿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话,先整体感悟整篇课文的内容。学生能简洁的把话说完整,把句子表达清晰。课文的其次、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写景来展示秋天的美,在这两段,我通过播放图片和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感受各种色调。并在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去思索与颜色有关的词语,如“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中的“黄、红、白”相关的词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并用这些词语来说话,如:稻子黄了,像,这样也熬炼了学生说话的实力。在指导学生用“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想象说话时,图片放得过快,对学生的说话没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学生想象的内容比较单一,老师没有刚好加以引导。因此,我觉得在低年级,老师适时启发性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肯定要依据学生的回答刚好运用一些教学机灵。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学生读出了庄稼的色调美,但整句话读得不够流畅,欣喜的语气还不够。假如我在备课时能够充分研读教材,把场面和语言表达形式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朗读,那么学生才会在读中体会庄稼丰收时农夫伯伯内心的愉悦!课文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