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5432014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常识2.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背诵全诗3.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教学重点1.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2.领会全诗的情感教学难点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二、简介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之为经典,始称诗经2.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共分风(106篇),十五国风,多是各地民歌,这些民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和统治的罪恶。雅(105篇),分为大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是

3、民间歌谣)、小雅(贵族作品)。颂(40篇),包括周颂、鲁颂、商颂。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叙事和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和比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即环境描写,渲染烘托气氛。3.诗经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形式,基本句式是四言,题目取自于句首。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注释,理解全诗并试着体会里面的思想和意境。四、诗意理解疏通诗中的文言词法知识1.通假字。例如:“蒹葭凄凄”中“凄”通“萋”,意为“茂盛的样子”。2.古今异义。例如:“道阻且右”中的“右”,古义为“迂回,弯弯曲曲”,今译为“表示方位”。为了把这首诗读

4、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诗人追求伊人时的不同心情。第一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憧憬的情感。第二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焦急的情感。第三章抒发了诗人对伊人失望的情感。五、赏析景物,感受意境1.刚才朗读并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学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追问: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2.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诗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什么图画?教师准备: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

5、霜。 河畔晚秋晨光图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曹丕燕歌行中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3.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4.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5.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谈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秋水柔和,沉静,澄明,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朦胧

6、,更添迷离之感6.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凄清 惆怅 凄恻 迷离7.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

7、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8.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

8、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凄清惆怅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9.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朗读和借助关键词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朦胧美和情感美。、借助本诗,初步了解诗经的特点。、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读课文,品味感悟。2、难点:探究诗歌主旨的多义性。三、教学过程:一

9、、渲染情境,导入课文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发生了一个凄美的故事。一位男子面对伊人唱出一首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二、初读课文,唤醒情感1、师深情朗读第一节。2、 自由、放声朗读。再请三位同学每人朗读一节。3、 同学们,听完朗读,大家有什么发现吗?生:有一样的地方,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生:三节诗歌结构都非常相似。师:是的,这是诗经的一大特点,称为重章叠句。大家来齐读一下,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魅力。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下面我们

10、来细读诗歌,走进这首诗,走进这副画,你依稀看到 ?片段一:生:有位恋人在芦苇丛中对情人深情的吟唱。师追问:这是什么样的一片芦苇丛。生:茂盛的。师再追问;是诗中哪个词告诉你这么多的?生:诗中的“苍苍”。生读,出示:A 、蒹葭苍苍B 、蒹葭苍苍再读。为什么要这么读呢?苍什么意思?怎么读?生多次试读。师:这是一副苍茫的凄美的画面。如果改为蒹葭苍盛,你觉得怎么样?生读,回答:这样就没有韵味了。师:说的很好,有韵味。像苍苍这样重复的词我们称之为叠字。蒹葭这样声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双声叠字。类似的还有:学生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齐读,感受韵味。片段二:师:这位美丽

11、的女子在哪里?生:在河的对岸。师:还可能在哪里?生:在心中。师:在河的对岸,有一段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你还依稀看到什么?生:?2、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画面,但它们都是朦胧的、凄美的,当置身其中,我们还会听到很多声音。请再次细读全诗,以“我仿佛听见了_”句式,说说你都听见了什么。片段三1:生:水流的声音。师:很好,你直接走进了诗歌的心中。诗中哪儿能听出来呢?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师:这个伊人在哪里?生:在水之一方。师追问:虽然在河的对岸,伊人是否真的在。生齐答:在!师:是的,诗人坚信伊人一定在,尽管有一定的距离。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应该是高兴、幸福、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体现在什么

12、地方?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生读,体会这种幸福感和无限憧憬。师:在朗读中那个字可以体现?生:“在”。师:所以在读时“在”要拖音。屏幕出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假如要加个感叹词,应该加什么?生答:“啊”。出示:所谓伊人, 啊 !在水一方。这个“啊”不能响亮的读,为什么呢?生:这种憧憬是放在心中的。师:你最懂主人公的心了。一起读,读出这种默默地欣喜、憧憬、幸福。把“啊”的情感都放在“在”个。男生读,全班和。屏幕出示:男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齐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师:读的真好,再看。片段三2:屏幕出示: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师:主人公什么心情?生:焦急,看到却不能到达。师:哪个字体现了这种情

13、感?生:“宛”。师:读出主人公心中淡淡的惆怅。个读,齐读。如果加个感叹词,应加溯游从之, 唉 !宛在水中央。师:我们不能篡改诗歌,所以应该把“唉”的情感加在“宛”上。女生读,全班和。屏幕出示:女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齐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片段三3:师:在这首诗中,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从哪个词语看出?生:“溯游、溯洄”师:这种划船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生:艰辛的。师:这种艰辛还能体现在哪儿?生:“阻、长”读出“艰辛”。生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齐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洄从之,道阻且右。3、这是一首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一副有温度的

14、画面。请以“我真切感受到了句式,说说你的感受。片段四:生:我感受到主人公真挚的真情。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读出真挚的真情?生: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可看出主人公奋力向前,不停追寻。师再追问:奋力向前,追寻了多少次?生:“两次”、“三次”、“六次”师:其实既不是两次、三次,也不是六次,而是无数次,只要生命不息,追寻就不止。我们读到什么精神?生:执着师:是啊,正是主人公的执着 成就了他的经典。让我们站起来起读这首诗歌表达对他的敬意吧!学生起立,师读第一节,学生齐读后二节。四、走出课文,探究主旨1、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呢?生:寻梦、看到摸不到的东西、幸福、寄托、最美好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