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42728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章 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1.1移动通信1G- 4G简述现在,人们普遍认为 1897 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 . 马可尼在相距 18 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 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 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 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 20世纪 20年代,距今已有 90余年的 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 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 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

2、展所提供的条 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1.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1G)20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 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 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 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 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978 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 )

3、,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 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 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 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日本于 1979年推出 800MHz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 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联邦德国

4、于 1984年完成 C 网,频段 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Communications System, TACS,频段 900MHz 法国开发出 450系统。加拿 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obile Telephone System ,MTS。瑞典等北 欧四国于 1980年开发出 NMT-450(Nordic Mobile Telephone, NMT 移动通 信网,频段450MHz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FDMA )的模拟制式系统,被称为第一代蜂窝网络

5、移动通信系统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 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 种制式,我国于1987年11月引入,主要采用的是?英国的TACS系统,在广 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 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不能提 供自动漫游等。1.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G)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是2G这样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逐渐成熟和发展的时期。由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模拟

6、蜂窝移动 通信系统存在频谱利用率低、费用高、通话易被窃听(不保密) 、业务种类 受限、系统容量低等问题,主要还是系统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 户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出了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主要采用的是数字的时分多址(TDMA技 术和码分多址(CDMA技术。全球主要有 GSM和?CDMA两种体制。CDM标 准是美国提出的。GSM技术标准是欧洲提出的,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使用 这一标准。1982年,欧洲成立泛欧移动通信组织( Group Special Mobile, GSM , 之后改称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lobal Standard f

7、or MobileCommunications, GSM),于1983年开始开发 GSM欧洲1992年提出了第一 个数字蜂窝网络标准 GSM( Global Standar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它基于时分多址(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方式。 1991 年 7月,GSMS统在德国首次部署,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美国提出了两个数字标准, IS-54 与 IS-95 标准。 1988年,美国提出的 基于TDMA勺IS-54

8、(也称为DAMP,S数字AMPS在美国作为数字标准得到表 决通过。1989年,美国高通(Qualcomr)公司开始开发窄带 CDMADS-CDMA 1995年美国电信产业协会(TIA)正式颁布了基于窄带 DS-CDM的 IS-95标 准。CDM原本是为军事通信而开发的抗干扰通信技术,后来美国高通公司进一步设计出商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1995年,第一个CDMAB用系统运 行之后,CDM敍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从而在北美、南美 和亚洲等地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 在美国和日本,CDMA成为主要的移动通信 技术。日本第一个数字蜂窝系统是个人数字蜂窝(PDC系统,于1994年投 错误 !

9、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我国移动通信也主要是?GSM体制,比如中国移动的?135?到?139?手机, 中国联通的?130?到?132?都是?GSM手机。2001年,中国联通开始在中国部 署CDMA网络(简称C网)。2008年5月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 CDMA网络, 并将C网规划为中国电信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第二代移动通信主要业务是语音,其主特性是提供数字化的话音业务及 低速数据业务。它克服了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弱点,话音质量、保密性能得 到大的提高,并可进行省内、省际自动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替代第一代移 动通信系统完成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但由于第二代采用不同

10、的制 式,移动通信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因 而无法进行全球漫游,由于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 业务的应用,也无法实现高速率的业务,如移动的多媒体业务。?2G与1G相比较主要的特点是提高了标准化程度及频谱利用率、不再是 数模结合而是数字化、保密性增加、容量增大,干扰减小,能传输低速的数 据业务。在增加了分组网络部分后可以加入窄带分组数据业务,2G移动网络的突出弱点就是业务范围有限,无法实现移动的多媒体业务,各国标准不统 一,无法实现全球漫游。GPRSEDGE技术的引入,2G网络就改造升级成为了所谓的(GPRS、 (EDGE网络,使GSM与计算机通信

11、/Internet 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 可达115/384kbit/s ,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 体业务的能力,实际应用基本可以达到拨号上网的速度,因此可以发送图片、收发电子邮件等。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 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 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Q发展和应用阶段, 同时4G移动通信也进入了研究阶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自2000年左右开始,伴随

12、着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大量论述,以及(B2G产品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 务)系统的过渡,3G走上了通信舞台的前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 GPRS 1997年欧洲提出GSM系统的演进版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术。2 EDGE 1999 年提出的 GSM演进的增强数据速率(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EDGE、技术,让使用900MHz 1800MHz 1900MHz频段的网络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部分功能。3G也称为 IMT-2000 (InternationalMobile Tel

13、ecommunication 2000)。早在 1985 年,国际电信联盟 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于 1865年成立的制定国际电信标准的专门机构。简称“国际电联”,“电联”或“ ITU ”。4 3GPP: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缩写,是领先的 3G技术规范机构,由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韩国的TTA以及美国的T1在1998年12月发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 进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 WCDMATD-SCDMA EDGE等。中国于1999年6月加入3GPP5 3GPP2: 3rd Generation Part

14、nership Project 2 的缩写,1999 年 1 月成立,由北美 TIA、日本的 ARIB、 日本的TTC韩国的TTA四个标准化组织发起,主要是制订以 ANSI-41核心网为基础,CDMA200C为无线接 口的第三代技术规范。中国于 1999年6月加入3GPP2 (In ternatio nalTelecommu nicatio ns Un io n,ITU )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 通信系统(FPLMT)。1996年ITU将3G命名为IMT-2000,其含义为该系统 将在2000年左右投入使用,工作于2000MH濒段,最高传输速率为2000K

15、bp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999年11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 TG8/1第18次会议上最 终通过了 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基本确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的 3 种主流标准,即欧洲和日本提出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 A美国提出的多载波码分复用扩频调制(CDMA2000中国提出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TD-SCD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00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正 式确立了针对3G网络的IMT-2000无线接口的5种技术标准。对比以模拟技术为代表的1G和目前正在使用的2G,3G将有更宽的带 宽

16、,更高的传输速率。如 WCDM其传输速率在室外车载环境下最大支持 144Kbps,在室内环境下最大支持2Mbps所占频带宽度可达5MHz左右。在 技术上,3G系统采用CDMA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而不是2G系统通常采用的 TDMA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在业务和性能方面,3G不仅能传输话音,还能传输数据,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如可变速率数据、移动视频和高清晰 图像等多种业务,实现多种信息一体化,从而提供快捷、方便的无线应用, 如无线接入In ternet 。3G的目标是在全球采用统一的标准、统一频段、统 一大市场。各国的3G系统在设计上具有良好的通用性,3G用户能在全球实 现无缝漫游5。3G还具有低成本、优质服务质量、高保密性及良好的安全性 能等特点。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 WCDMA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