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542653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初中生——咨询培训资料文档(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样的孩子更易孤独?否定型、干涉型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孤独。否定型和干涉型的家庭多采取“由于孩子不听话,孩子便经常受到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特征可作如下归纳:1批评多于鼓励。每个人,不论年少年长都喜欢听“好听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每天面对的总是批评,那我们就不仅会失掉自信心,而且工作起来也没有兴趣,对生活的体验都会与受表扬时不同。成人对自我的评价比起儿童来应该说是成熟的,外人的评价对成人的影响尚且如此,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2与孩子缺少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采取否定型和干涉型教育方式的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无法释放自己问题和恐惧,没人分享

2、他的多是家长单向批评、训斥孩子,孩子只有听的份儿的表达权利,或者是孩子根本就没有了表达的欲望。内心的想法,孩子会感到没有人可以分担他的想法、内心感受,孩子就会感到孤独。3限制多于信任。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就能做了。成年人对孩子成长所做的,应该是帮助而不是代替。家长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与外界的接触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主动。否定型和限制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限制,把孩子的行为决定权控制在父母的手中,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决定,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越来越强,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他就会越来越感到孤独。有孤独感的孩

3、子在行为中可能会发生孤僻、迟钝等严重障碍。为避免孩子产生这样的障碍,采取否定型、干涉型教育方式的家庭要改革批评对于鼓励、与孩子缺少交流以及限制多于信任的教育方式,而采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18. 青春期为什么情绪不稳定?好多大人都觉得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难琢磨,刚才还兴高采烈呢,怎样一会儿就“晴转多云”,甚至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了呢?确实,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男少女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并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有“病”或者“犯神经”,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

4、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虽说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我

5、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分散我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19. 青少年为何爱对父母发脾气?12岁的海子(化名)为玩电脑怄气,掰疼爸爸的手腕;上初二的小叶(化名)把“冤枉”家长,当成生活的“必需品”;9岁的蹦蹦(化名)对父母说:“我根本就不是你们的孩子!”一脸无奈的家长,面对着一个个火气冲天的孩子,该怎么办?因为妈妈让女儿进门先换鞋,15岁的初中生芸芸(化名)攥着拳头,急躁地向妈妈吼道:“我就不换!”妈妈生气地数落着女儿,芸芸一怒之下跑到自己房间里,把书包使劲地摔在地上,还一把掀翻了竹书架。吴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女儿发脾气时的可怕

6、模样。“说多了她就急,现在我都不太多要求她了。”妈妈对此束手无策。有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稍有不如意就扔东西、大吵大闹为何孩子们会有如此大的火气呢?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接纳和尊重孩子中国心理协会的学者宋群认为,坏脾气除了有家长长期溺爱的原因外,还源于青少年产生的“成人感”,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家长在生活中要以接纳和尊重的口吻,以朋友相处的方式使孩子懂得,以孩

7、子目前的年龄,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做了错事也不是丢面子的事;相反的,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的标志,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宋女士讲了个故事:美国一个11岁的小男孩踢足球,结果不小心撞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为了这块碎玻璃,男孩需要付出125美元。闯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把责任交给了小男孩,要他自己付钱。男孩说自己没钱赔人家,父亲就答应借给他125美元,但是在1年后必须归还。男孩边学习边打工,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宋女士说,只有孩子的心中有了责任感,他才会用感恩的目光和语言同父母交流;只有孩子具备了生活的独立性,才能在今后从容

8、地面对社会,走入社会。第#页,共18页20. 初中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孩子们一方面感到困惑、烦恼,一方面渴望了解有关性知识。专家告诫家长,初中阶段是孩子生理及心理变化最大的阶段,同时又是最容易干预的时期,应注意孩子的身体变化,加强沟通交流。调查显示,有6414的初中生家长在孩子来了月经以后才告诉她应注意性卫生保健,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家庭性教育常常是在孩子出现青春期变化后才进行的,简单、被动而且滞后。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家长对女孩的经期保健与男孩发生手淫或遗精指导相比较,母亲对女孩出现月经初潮,能够给予及

9、时指导,而父亲缺少对男孩的遗精现象的教育。这一情况说明,家长对简单的、直观的性生理现象能够给予正确指导,对具体的、较隐蔽的性生理变化表现出知识不足、观察指导不够。此外,多数家长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但在为孩子创造私人空间等具体问题上,又表现出恐惧和忧虑,担心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出现问题。专家分析,伴随着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变化,家长们对性教育有很强的意识,但实施起来的确存在一定难度。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家长们可以从青春期发育、青春期心理、性生理知识入手,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道德观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该注意孩子的青春期保健。家长还可就网上聊天、追星、吸烟、喝酒和吸毒等现象进行

10、正确引导,以此培养孩子分辨事物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防止其出现行为偏差或误入歧途。21. 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要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当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快乐,也就会更爱学习。比如学外语,不妨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这也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认真学习的程度。同爸爸妈妈一道学,教大人学英语,都会使他高兴,但是,家长要安排好时间,最好每天一刻钟,坚持下来、以表示认真和诚意才好。实践证明:轻松愉快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潜能,从而能增强记忆效果,掌握运用外语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紧张的学习,只能抑制思维活动,降

11、低学习效果。此外还要坚持鼓励,不加、少加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为此,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说什么“瞧人家总拿前几名,你呢?!”,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是很不相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他的学习兴趣。我们提出上述的一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助家长在课外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孩子喜欢学习。可以说要想让孩子学得好,首要是让孩子能“爱学”、“乐学”,这是现代教育所一再强调的。具体来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

12、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孩子,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瑰宝,它精美而又大气,琅琅上口而又陶冶人性情;非常经典化而又具有精神探索的锐气。可以在家里提倡“每天一诗”,诗歌由孩子自己查找和提供,按年龄轮流进行,睡前必吟唱,必诵读,并辅以适当的启发和适当的点拨。这是一种犹如空气般了无痕迹的渗透。虽然每天只花短短几分钟时间,但日积月累,必是人生一得。平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性,有关的奇闻轶事,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鼓励他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当然,家长还要关心和了解自家孩子的

13、情况,做到正确估计、正确要求,切勿望子成龙、过高要求。要知道,过高的指标和期望,是孩子努力了也达不到的,只能造成孩子一次次失败,和一次比一次更大的精神压力和自卑心理,不用多久,就会“破罐破摔”。如果对孩子的要求合理,情况就会另一样了。北京某业余英语小学有一名学生,他在普通小学里的语言和算术成绩都不好,上英语班后成绩也不好,妈妈不想再让他继续上了,一次测验,他只得了9分,老师做了孩子和家长的工作,并说还可以重新的测试,他努力学了一下后得了61分,特别的高兴,头一次觉得自己并不是“笨蛋”,家长给了他再试一学期的机会,就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鼓励、帮助下,这个学生不但英语有了很大进步,而且,语言和

14、数学也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样大的进步,一方面说明了孩子可塑性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师始终对他寄予期望,不放弃他并给予具体帮助的重要,这也还说明家长对他的要求不但不过高,而且鼓励他继续努力,使他有了自信和自尊,从而产生了“我要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正确对待“分数”和“考级”,做到“重过程,轻结果”。即,更看重的是孩子高兴地去学校了,能和同学们一道学习,作出一定努力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这个既作出努力,又有进步的“过程”本身,就是效果和成绩。就应当鼓励,家长不要老追问得多少分?什么时候考试?事实上,正确的教学,应当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展示”,而不是“考试”,是

15、乐趣而不是压力。有些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定一个“参照人”(样板),经常对孩子夸奖他如何地优秀、得100分还加20分,以为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发奋,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非常反感。前面提到,每个孩子的身体、学习基础和智力等是不相同的,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不相同,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是最要不得的,越比越让孩子“无处藏身”,越来越让他“敌视”优秀生,也更厌恶学习,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又是家长在“好心做错事”家长最好常用“竖比”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目前存在问题还比较多的孩子更要多加鼓励、进行“竖比”,即拿他的“今天”同他“以

16、前”相比,仔细地找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如,从不主动上学到主动去;上课不举手、不张口到开口说一句话,回家主动看一页书等,要珍惜每个“一次”,珍惜好的开始或是一点点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觉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到那是,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才能有真正的学习动力和自强精神。要多鼓励、多具体关心甚至参与孩子的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少批评最好不批评孩子,讽刺、打骂更是要不得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从学生名册中随意地挑出部分学生的名字,并对老师说,根据他们的研究判断,这些学生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将来有大出息。几个月后,年终考试成绩表明,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竟高出基他学生好几分,为什么随意点出的学生的成绩会明显上升呢?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们受到专家们的“权威性判断”的影响,又给予这些学生以影响,他们赋予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