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541897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论语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 论语读后感高中300字左右1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不是用来讲的,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的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传弟子为了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的指导,才从先师的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的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的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去读

2、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的一部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的?我想大多数人假如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的),一定不会去分析它的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了一个多么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的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的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了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的高境地。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怎样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的。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到生

3、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查找疑问的解答。 论语读后感高中300字左右2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论语。别说里面的内容了,就单单简介就把我吓了一跳: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获得主在法国巴黎说:”假如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252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确实,我读了大半部论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学习的道理。 论语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说的话。背论语,真是受益匪浅。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

4、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假如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外表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

5、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兴旺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论语读后感高中300字左右3 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锐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6、,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盼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

7、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敞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假如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仰头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响来调整自己的行

8、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论语读后感高中300字左右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假如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

9、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忧。“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许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操纵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方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忧,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看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

10、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盼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动身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假如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说。话说清晰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假如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说,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

11、想的宝库。怎样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论语读后感高中300字左右5 读完论语,坐着发愣,迷茫中,庄子. 秋水中的一句话,浮上心头。 “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能害之也。”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 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一个自由的思想家,却因为世事的束缚、统治的变迁或被哄抬或被蜚斥,终己一生在困境中追求着不得志的“仁”的理想。 好心人一直在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将至德者归入强者之列,似乎天生不属于同情范围。其实,世间多数出色者都因为众人的分享

12、、争抢和排挤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孔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包含的已然冷淡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叹? 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美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细想身边 常有这些品行的展露,而习惯于冷淡的我们却很少如此清楚地看待。也许华夏的血脉里,正有“君子“的影子,只是经过孔子等至德者的吐纳,将它凝固住了,现之以墨字,代代相传。 或许至德者从不抱怨,透过字里行间,只能隐约看见孔子影影绰绰的无奈。记得有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拥有一整部论语的孔子,留下的却只有无奈的隐忍。 论语读书感悟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