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蔑视的时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54064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蔑视的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出“蔑视的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出“蔑视的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出“蔑视的时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蔑视的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蔑视的时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从十九世纪初西方势力侵入中国以来,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基本上 是由西方人从自己利益和信仰的角度来决定的。在殖民地扩张的高峰时期, 西方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崇拜至极,到了妄自尊大的地步。十九世 纪的中国恰恰处于她朝代衰落的阶段,困难重重,适足以给西方人充分的 机会进行无情的攻讦。何物不能抨击,何事不能嘲讽。在中国与西方打交 道的过程中,无所谓对错,只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训导和严厉惩诫。如此 而形成了西方人的自尊心态,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偏见在十九世纪就 已经定型,深入人心,至今牢不可破。本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位美国学者把 西方上个世纪的中国观概括为“蔑视的时代”(TheAgeofContempt

2、, HaroldIaac, ScratheonOurMind, 1958)。八、九十年代的新中国通仍然对过去的历史持肯定态度,表现在 StevenMoher的书中(ChinaMiperceived,1990),着重强调中国内部的矛 盾和文化的困境,而夸大西方以往作用的积极意义。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 模式已经基本归纳了本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西方人对中国文化和近代史的看 法,特别是在中西交汇初期时的印象。中国学者对这种强性侵入和偏见造 成的趋势的抗议微乎其微,大多数则迫于西方有形无形的压力和优势地位, 埋头于对自己的文化政治弊病恭自反省,对西方设置的评价标准唯谨唯从, 以符合或基本符合为是否达到真理境界

3、的测度尺寸。即使在今日中国初现 复兴希望之时,这种以西方标准量度中国现实的传统思路和心态依然长守 不坠,更何谈对以往的历史作一公正的解释。再者,中国人对自己国家不 幸遭遇的有限申诉也一向不为西方舆论和媒介所重视,在西方文明冲击的 大势下,这种相对落后国家的巨大损失和灾难被西方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中国人无可奈何地把西方对以往历史的解说奉为正论。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之下,美国学者西格雷夫的一本近著龙后 (SterlingSeagrave, DragonLady: theLifeandLegendoftheLatEmpreofChina, NewYork, AlfredA.Kn

4、opf, 1992)就显得格外具有促醒作用,非常适合有意进行新思维的中国人阅读。 该书回顾了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的一段重要历史,重心放在义和团运动时期 清政府和西方人的各种活动。虽然该书以慈禧太后为题,却并不是在为慈 禧太后写传,而是以此为线,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作一个小小的却是大胆的 翻案。慈禧太后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是西方人乐于攻击的一个目标,特别 是在西方人眼中,她是中国一切弊病的根源,是中国政治腐败和保守的代 表人物。西方人以往为她作传总脱不出这个主题和结论,而当时的中国因 慈禧太后掌权而遭受西方的侵夺和惩罚自然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西方人 可以对他们在中国的任何行为都感到心安理得。对历史人物的评

5、价涉及如 此深远复杂的关系和理论上的立场,不能不让人产生重新剖析历史的愿望。 西格雷夫正是从这一层面入手,详细考察与慈禧太后有关的人和事,清理 出历史的线索,勾画出当时中国的内外形势,特别是西方势力对近代中国 前进的恶劣影响。对慈禧的抹污工作是由当时的西方人和一些中国人加以 完成的,通过分析这种抹污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距今已远的历史将有可能 得到重新辨正的机会,这对思考中西方文化和相互关系的长远趋势大有益 处。西格雷夫著述的优势在于他自己就是西方人,深刻了解西方社会和文 化。西格雷夫在书中分析十九世纪在中国活动的西方各色人等,谨持客观 的批评态度,并不因为带有相同血统而掩盖某些洋人败类的丑恶行径

6、。特 别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从中国利益被损害,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角 度看待和揭示西方人的各种投机活动。离开了西方文化和人种优越论的影 响,罩在西方人头上的神秘光环也就消失了,使人们有可能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发展作出更加客观和合理的解释。在与慈禧太后有关的论述中,西格 雷夫至少向读者传达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西方列强在各种“合理”的借 口下利用机会从中国攫夺权利,同时把罪名加在“野蛮”的中国身上;二 是西方媒介在十九世纪中尽力塑造中国的丑恶形象,影响西方公众舆论, 并且影响延续至今,其中的伪造和负面宣传均由于当时中国的相对落后而 变为合理之举。西格雷夫此书亦史亦文,研究到家,笔力浑厚,读其英文文字确

7、实是 一种享受,既感其述及中国受害时的沉痛心情,又乐于阅其批斥一些洋人 恶行的辛辣文字。西格雷夫在该书的前言中提到以此揭示以往历史,回复 历史原貌的本意。对中国近代史来说,做到这一点难度甚大,由于存在着 中西文化之争和西方文化近两个世纪以来居高临下的传统,使许多中国人 失去作些抗争和辨正的勇气。西格雷夫的这一著述实有开辟新路之功,令 人耳目一新。人们看问题的基点不可避免地要随着形势和力量均衡的变化 而变化,一时的标准难以成为永世的标准,判断历史和判断现实,均同此 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过程正是历史变迁法则的表现,西方文明高峰期内 制造出不少对中国不利的障碍和消极印象,而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待过去,

8、 人们会更清楚地认识到,解释复杂社会历史问题的方法并不单一地掌握在 西方人手中。西格雷夫虽然没有在该书中涉及当代中国,但是书中不少关 于西方和中国的论述都能给人以启迪。西方理法和实力的相互依赖和统一 运用,西方公认准则施用于中国和东方时即失去其公正性,西方媒介在塑 造形象和模式上的超常功能,西方在维持其文化在世界上的一统性和标准 性上的顽固努力,无论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末的今天,都如出一辙,常 常使人有西方人仍在用十九世纪的眼光看待今日世界的感观。因此,中国 人在面对历史和现实时,特别需要注意这种潜移默化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跳出那些耳熟能详的框子,在唯实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应 有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