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540624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总结材料专升本(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第一章 绪论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说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规律。第一节 生命的根本特征:1、新代:合成代、分解代。2、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响的能力。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响的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刺激的三个根本条件: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阈值 (阈强度) :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上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 阈下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的兴奋性较高。3、生殖 4、适应性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一、环境与其稳态一环境:细胞外液机体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细胞液:细胞的液体。 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体液60%:细

2、胞液40%、细胞外液20%血浆4%、组织液16%二稳态: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环境各项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主、体液调节主、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反射活动的根本结构。有五个局部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后天培养的、非条件反射天生固有的。神经调节的特点:反响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展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缓慢、广泛、

3、持续时间长。神经-体液调节:复合的调节方式。三自身调节自身调节:心肌、肾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幅度小,灵敏度低,围局限。三种调节都属于控制系统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局部中枢神经系统、分泌腺、受控局部效应器、靶细胞。一自动控制系统负反响: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局部的活动减弱。相反正反响:受控局部发出的反响信息,加强控制局部的活动。排尿、血液凝固、分娩反射都是正反响。二前馈控制系统:条件反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细胞:脂质双层膜双层脂质膜、蛋白质、细胞核染色体、质网、线粒体、生产ATP、囊孢、 蛋白质决定细胞的功能肌细胞的收缩功

4、能是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细胞的共同特征。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4、出胞入胞、细胞膜:脂质、蛋白质、极少数量的糖类物质。以液态的纸质双分子层为基架。细胞膜的功能通过膜蛋白实现。外表蛋白、整合蛋白特征:肽链。一、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物理现象,简单的扩散。通透性越大转运的量多。浓度差越大转运的量多。水分子跨膜转运,渗透压从低向渗透压高一侧转运。细胞膜有疏水性,转运速度慢。肾小管细胞有大量的水通道,具有高效的水通透性,所以对水的转运能力强。二、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在膜蛋

5、白的帮助下顺浓度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的膜蛋白不同: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一经载体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载体:葡萄糖转运体、氨基酸转运体特点:1.特异性、 2.饱和现象浓度差饱和、 3.竞争性抑制一种物质增多,另一种减少,载体和结合点数量有关。二经通道易化扩散: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亲水性孔道允许溶液中:钠Na+、钾K+、钙Ca+、氯Cl-跨膜扩散。钾出胞钠进胞。特点:1.转运速度快 每秒108个离子,大于载体的转运效率、 2.离子选择性、 3.门控性 化学门控性通道乙酰胆碱、电门控性通道、机械门控性通道血管

6、平滑肌、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动力来自膜两侧浓度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顺电-化学梯度。三、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化学梯度进展跨膜转运。在电场,带电离子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按浓度大小走一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细胞外 钠的浓度:十几倍 钾的浓度:三十多倍 钙的浓度:万分之一钠泵生理学意义:1.蛋白质合成所需、 2.维持渗透压容积相对稳定、3.一个细胞一般:高钾、低钠、低钙、四、出胞和入胞一入胞:细胞外 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二出胞:细胞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第

7、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一.G蛋白耦联受体第二信使 cAMP二、离子通道受体与化学物质结合 三、酶耦联受体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正负不是指值,只是表示正负极,也就是电场的方向。骨骼肌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 神经纤维约为-70-90mV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负的稳定状态。两极分化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细胞负值的增大。除极:静息电位的减小,细胞负值的减小。复极:细胞膜除极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离子跨膜转运的因素: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大,只有钾通道。钾平衡点位:细胞的钾跑到细

8、胞外,这时出来的钾带正电荷,引发细胞膜两侧负外正的电场,使自身出细胞变慢。二、动作电位:细胞受到一个有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根底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锋电位:迅速除极的升支和迅速复极的降支共同形成尖峰状的电位变化。后电位:锋电位持续约1ms后出现的膜电位低幅缓慢的波动。去极化,最高+20mV发生时间为5ms。特点:1.产生是全或无 不到是无,有是全。0-1 。不会因刺激增大而增大。2. 传导是不衰减的 不会因为传导的距离,增大而减小。不会变。3. 连续刺激不融合 不能重合,呈一个个别离的动作电位。三1、阈电位:负电位减小除极,去极到一个临界值时,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触发

9、动作电位的产生的临界值。2、局部兴奋:单个阈下刺激不能触发动作电位,达不到阈电位水平,电位波动小,只限于局部。特点:1.幅度大小呈“等级性:随阈下刺激的增强而增大,没有“全或无。2传导呈衰减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消失。与动作电位相反。3反响可以总和:总和的结果可能使膜除极达到阈电位,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细胞在发生兴奋后,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论给于多大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次兴奋。0阈值无限大,兴奋性为零。由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失活引起。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性从无到有逐渐向正常恢复,只有受到阈上刺激后才可恢复兴奋性。超常期:出现兴奋性的轻度

10、增高。低常期:出现兴奋性的轻度减低。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肌肉:骨骼肌、心肌、平滑肌、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承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一囊泡又称突触小泡,含有一万个乙酰胆碱分子。N乙酰胆碱受体,是化学门控通道。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的过程:接头前膜发生除极;接头前膜上电位门控钙通道开放,钙顺电-化学梯度进入轴突末梢,使钙浓度升高;升高的钙开启出胞过程,使突触小泡想接头前膜移动,发生融合、破裂,将ACh释放进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结合,通道开放,出现钠流钾外流,但钠离子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除极。称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引起肌膜除极达到阈电位,使

11、膜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大量开放,暴发动作电位。三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导:电-化学-电过程,神经递质ACh从接头前膜释放属于出胞过程。由钙流出发触发,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而失去作用,使终板电位非常短暂。特点:1.单向传导 只能由接头前膜向接头后膜传导,不能反传。2. 时间延搁 扩散耗时较长3. 易受环境变化影响 离子成分、pH、药物等容易影响神经肌接头传导。肌细胞的兴奋不能直接引起收缩,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耦联过程。二、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一骨骼肌细胞的肌管系统:横管、纵管肌浆网三联管是实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连的重要结构。钙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因子。二骨骼

12、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肌细胞收缩时肌纤维的缩短,不是由肌丝本身的缩短或卷曲,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的结果。横桥:粗肌丝,肌球蛋白分子的杆部都朝向M线,呈束状排列,头部规律的分布在粗肌丝外表。横桥与细肌丝上的位点结合,向M线方向摆动,拉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行。四、骨骼肌的收缩效能与其影响因素一骨骼肌的收缩效能:1.等长收缩、 2.等收缩、1、等长收缩: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不足以克制后负荷所产生的一种收缩形式。二影响骨骼肌收缩效能的因素:1.前负荷、2.后负荷 3.肌肉收缩能力、1、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肌肉的初长度:肌肉收缩前在前负荷作用下所处的长度。肌肉的收缩有最

13、适初长度。2、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过小,虽然肌肉的缩短速度可以很快,但是他的力会同时下降;反之后负荷过大,肌力增加时,肌肉缩短速度会减慢。3、肌肉收缩能力:与前后负荷无关的肌肉在的收缩特性。收缩时产生的力和缩短的速度都会提高,使肌肉做工效率增加。4、 收缩总和1运动单位总和:运动单位指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改变参与运动的的运动单位数量来改变肌肉的收缩强度。2强直收缩第三章 血液血液的功能:1.运输、主2.防御和保护、主3.调节功能体温、酸碱平衡次一、血液的组成:红细胞40%50%、血浆50%60%、白细胞,血小板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

14、分比。血浆蛋白: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分类: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二、血量:人体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8%,每千克体重7080ml。循环血量:心血管流动的血量。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脾、肺以与静脉等储血库中。少量失血:不超过全身血量的10%。血管充盈度,变化不明显。中等失血:达到全身血量的20%。机体难以待偿,出现脉搏细速、四肢冰冷、口渴、乏力、眩晕甚至晕倒。严重失血:达到全身血量30%以上。不与时抢救,危与生命。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动脉血中红细胞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现红色。静脉血中红细胞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二比重:正常人全血比重:1.0501.060、 血浆比重:1.0251.030、三粘滞性:全血的粘滞性为水的45倍。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四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1、压力单位:mmHg 浓度单位:mOsm2、血浆渗透压:正常人血浆渗透压300mOsm/L,5790mmHg 。血浆晶体渗透压:99.6% 。血浆胶体渗透压:0.4% 不超过1.5mOsm/L,25mmHg 。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维持血细胞水分的平衡以与血细胞的正常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