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40275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四课检测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四课生产与经营制度检测题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计15小题,计60分。)1选B。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互联网的出现、成长,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消费的增长,说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正确;我国信息消费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的增加,体现了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正确;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2选B。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B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3选A。本题

2、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高铁的开通,扩大了沿线居民的生活半径,到异地购物、休闲旅游乃至居住、就业都更加便利,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水平和质量,符合题意。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4选A。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中材料“苹果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消费者中掀起手机更新换代的热潮”,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选A项。B、D两项表述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区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前者是指生产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

3、的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力提高;后者一方面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的过程才最终完成,另一方面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5选D。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观点错误,生产决定消费,题干说海尔针对不同国家客户的具体需求,及时调整自己冰箱和洗衣机的设计,说明消费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故D符合题意,A、C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6选D。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013年暑期持续高温在炙烤民众的同时,也使得外卖、快递和网购等上门服务的生意异常兴隆”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

4、产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D符合题意,应选;A、B、C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D。7选A。本题考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题中观点否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A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B和题意无关;C不符合题意;在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说法错误。故选A。8选D。考查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根据题意,该企业形成了以公有资本为主体,以非公有资本为辅助的资本联盟,由此可知正确,错误。说法太绝对,排除。从

5、题中该企业资产规模和营业额的增长可知,正确。答案为D。9选A。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知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应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不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颠倒了二者的关系。10选D。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进而巩固公有刺的主体地位,当选;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而非国有经济,观点错误。(本题的易错点是混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

6、经济的主导,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11选D。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范畴,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12选A。本题考查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各级政府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推出多批面向民间投资公开招标的重大项目的出发点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故正确;“吸引具有投资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故答案选A。13

7、选B。本题考查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知识。,本题中这两种国企的改革路径,体现的是国有资产的具体组织和运营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正确。中“各行各业”的说法错误。中“不可能一样”的说法太绝对。答案选B。14选C。本题考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此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正确。(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只有公有制经济

8、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和意义要考虑周全。)15选D。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控制着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与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不符,说法错误;个体私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方面的作用,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确。该题选D。二、问答题(共3小题,计40分。)第16题参考答案:答:生产决定消费。(2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3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2

9、分)文化产业属于知识经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分)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答本题要明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包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可从这两个角度全面分析我国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经济意义。第17题参考答案:(1)答:2001年至2012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较高且保持稳定。(2分)其中投资和消费对增速贡献大,出口贡献率较低,甚至受近年来世界经济影响出口贡献率出现负增长。(2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投资过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

10、贡献率偏低。反映了我国投资、消费与出口三大需求不协调、不平衡。(2分)(2)答:扩大消费需求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2分)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有利于改变消费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为扩大消费创造动力。(3分)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助于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6分)消费观念也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重要因素。鼓励文化、旅游等消费,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消费,有利于

11、引导人们重视精神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加快消费结构优化升级。(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整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阅读表格和表注。首先,从表格提供的信息来看,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一样的;其次,从表注提供的信息来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们的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平衡的。在这个基础上,将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概括出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信息,从而得出结论。回答第(2)问时,首先,要注意分析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还要考虑消费观念的变化对人

12、们消费行为的影响。其次,对材料中的举措进行分析,并与上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有关知识进行“对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和材料相统一。第18题参考答案: 答: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2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分)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生产、促进商品流通、为生产发展和生活提供服务、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分)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2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抓住材料三辰含义结合教材知识就可以答好本题。高三政治 第4页 共4页 高三政治 第1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