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401800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说课汉南区育才小学朱小丽说课的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2页例5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说课的意义:解决问题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与概括,学生通过对问题解答来提高对数学知 识的运用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年级开始解决问题一直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以前的教材中没有涉及连续两问的一步问题,直接从一步窜到两步,学生缺乏对连续两问解决问 题的训练,连续两问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根据整个解决问题领域的重新设计, 是此次修订中新增加的内容。选定此课说课是为了与教师同仁共同探讨, 找到更 好更利于学生掌握本知识

2、的方法,如何把“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上扎实,为学生 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说教材例5是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 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简称连续两问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答问题的三 个步骤。其中“知道了什么? ”环节重在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个问题是“美术数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同时明确两个数学信息:女生有14名,男生比女生少5人”。“怎样解答? ”环节中,第一个问题是旧知,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

3、数量 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较为容易。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是教学的重点,关键要教学两 点: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的含义,即就是求美术小组男生和女生合在一起是多少人;二是要通过分析,会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结 论作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信息。同时还应注意,如果学生用“ 14-5+14=23(人)” 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应予以肯定,但不作为教学要求。“解答正确吗?”环节, 重在梳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一 个问题的结论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基本的一问解答问题,但学生长期解答一问的解 决问题,

4、在解答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 遇到连续两问时,学生没有注意到问题 有了增加,只解答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备学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此 题目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及哪两个问题,同时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要防 止学生看了第一个问题后就做,漏掉第二个问题。连续的两个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在审题时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两个 问题”,分别是哪两个问题。解答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重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已知的条件、 还缺少的条件及

5、到哪里 去找等,引导学生将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联系起来连贯地进行思考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四、说教法、学法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 知新的教学思想。创设思维的环境,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连贯性思考。注意鼓 励学生用准确的语

6、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与方法 进行相应的梳理,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使学生充分感受加、减法计算和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五、说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准备。我设置了这样的练习,补充并解决问题(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 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2)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 13 人,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补充之前先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然后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 再解答。 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一个问题, 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这样通过复习 一步计算解

7、决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 为接下来学习 解决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做知识上的准备。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在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将教材内容稍作改变,给出例 5 主题 图和两个条件,“秋天到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出示: 美术兴趣小组有 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 5 人”不直接呈现问题。 让学生审题, 发现缺少问题,补充问题。学生可能会提这样两个问题男生有多少人?美术 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以这样的方式出示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 是创设一种现实情境, 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

8、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个活动, 深入探究, 解决问题。 教学生解答连续两问问题的关键是学会 分析题意。 这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与一问解决问题 的不同点, 一是增加了一个问题, 二是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后一个问题的一个条 件。这个环节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根据学生前面提出的问题, 整理出完整的题目“美术兴趣小组有 14 名女生, 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观察 这次的解决问题和以前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课题。 学生明确有连续两 个问题要解决后,教师提出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 (女生和男

9、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让学生分组讨 论,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 “男生多少人” 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弄清楚这 些之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解决问题。 接着小组汇报, 教师板书,集体讲解。 最后教师小结此题解题方法、 思路:先求男生人数, 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 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检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归 纳小结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 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 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 起来,解决出

10、第二个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 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两个问题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 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 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环节,练习提升。我设计了两个练习加以巩固。练习一教材第32页“做一做”。此题和例题类似也是只有两个条件解决 连续两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一个问题,集体讲解,接着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 为另一个条件。练习二 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此题有3个条件,和例题以及做一做 中的

11、两个条件略有区别,但是解题思路都是一样的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 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 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 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此题中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两个条件在情境图中,问题在题目的文字叙述的最开始,后面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并提出了 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此题讲解时引导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独立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要想解决第二问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理清条件后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引 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本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 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首先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次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 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 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