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539002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必修1第1章地球与地图含详解(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课地球与地球仪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4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 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2.M、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A4444千米 B3333千米C2222千米 D1823千米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4.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60N,80E) B(60S,100E)C(30S,100E) D(60S,80W)读下列四幅图,

2、回答56题。5.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A BC D6.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网方格,面积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7.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15S,15W),所属的半球是南半球 、 东半球;B点与A点的距离约为1110千米,B点所属的纬度地带是低纬度。(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60S,170E),所属的半球是南半球、西半球,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约为275千米(或277.5千米)。(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80),所属的半球是北半球、西半球,所属的纬度地带是高纬度,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

3、东北方向,E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读经纬网图,回答89题。8.设A、C两地和A、B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AS10.5S2 BS1S2CS11.5S2 DS12S29.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A1次 B2次C3次 D4次 10.下图中A、B是晨昏线ACB与纬线ADB的交点,经线OA与OB夹角为90。若图示为北半球,扇形是昨天的范围,则北京时间为()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11.下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当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由M地飞往N地时,飞机的飞行路

4、线及方向是()A从M沿弧a到N,由东向西B从M沿弧a到N,由西向东 C从M经P到N,先西北,后西南D从M经P到N,先东北,后东南 12.读下图,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 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 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13.不考虑海陆、地形、冰雪等条件影响,有人从极点附近(含极点)某地出发,依次向正北走5千米,正东走35千米,正南走5千米,正好回到原地,从极地上空看向东走时的轨迹可能是_。第2课地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图甲、图乙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比例尺比图乙大B图甲区域在图乙的东北方C图甲在寒带D图乙在温带2.图甲岛屿南北距离大约是()A290

5、千米 B190千米C400千米 D600千米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3.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与甲城镇的相对高度以及M处最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可能为()A508米跳水运动 B264米飞行运动C198米滑雪运动 D369米攀岩运动4.若在A处建火情瞭望台,不能观测到的地点是()A图中两城镇 B隧道口F处C陡崖的崖顶 D山坡D处下图是某区域地图,读图完成56题。5.图示河段的流向是()A由南向北 B由东向西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6.若测得a、b两点的图上水平距离为2.5厘米,判断a、b两点间山坡的土地利用方式应为 (tan150.268,tan250.466,tan3

6、50.700)()坡度0151525253535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梯田、经济林地林、牧用地封山育林区A.农田 B梯田、经济林地C林、牧用地 D封山育林区7.读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 000,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拟在A、B、C、D四处建设水坝,最佳位置是_,理由是_。(2)支流C与支流D相比,流速较大的是C。(3)拟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a、b、c、d四条备选线路中,合理的线路是b。说明其理由。(4)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甲村和乙村之间沿c线路的地形剖面图。(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致)(5)把下面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E山脊,F鞍部,G盆地,I陡崖。右图中ac、

7、bd为两条经线,它们与两条纬线共同组成一个正方形,读图,回答89题。8.若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90W,则c点位于b点的()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9.如ac、bd两条经线的度数分别为100E、150E,则ab、bd、cd、ac四条线段所取比例尺的大小关系为()Aabcdbdac Babcdabcdbdac读图,回答1011题。 10.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 BC D 11.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m,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 100、1 250 B1 100、1 35

8、0C1 500、1 250 D1 500、1 35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北高南低C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 D地形以平原为主 13.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右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2)该地区拟在图示M、N两地中选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哪个地点合适?简述其理由。(3)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构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4)该地区拟

9、将湖泊北部山坡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种植经济林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试对该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合理划分并加以简要说明。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使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第3课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有一公路沿河兴建。据图回答12题。1

10、.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西北流向东南 B东南流向西北C东北流向西南 D西南流向东北2.若河水暴涨,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5.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

11、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6.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2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旅游。下图为“媚尼风景区”略图。(1)乘船游览尼湖,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理由是什么?(2)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a和媚河上游b“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3)在图中D处拟建一水坝(图中处),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4)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请帮忙计算一下。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89题。8.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 B乙、甲;C甲、乙; D乙、甲;9.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 BC D春分日某地理小组在我国图示地区进行地理考察,当北京时间12点20分的时候,测得A、B、C三个地点的气温分别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