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38579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五常市铁路学校 姜言信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在不断更新,目的就为了能提供更好的优质教育。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的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教育的需求就会得到更大满足。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就会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会显著增强。可见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改革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的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目的性还不强烈。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甚至对

2、教师的好恶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比如学生不喜欢他的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就不会喜欢“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尤为注意自己的组织力与亲和力。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教与学”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教师不能搞“一堂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发扬“民主”,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在地理教学评价中更应重视能力化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改变原来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行不通的。例如,地理学科在

3、哈尔滨地区实行中考统考(每年以10分计入中考总分),学生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很高。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在地理教学中加强“互动教学”法的应用 现在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由原来的教材到书刊再到网络。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遵循“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 教师用清晰简明、艺术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挂图等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造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想要

4、学地理,想要研究地理。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获取信息,掌握有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哪,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

5、,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涉及地图知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一定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新的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式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终做到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到“学好地理”。如果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都能脚踏实地的自觉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学地理课程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学生会终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