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538018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终稿第五章 旅游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空间布局是旅游产品在地理空间上的体现。蕉岭县境内山系众多,地势起伏较大,科学规划旅游产品的空间布局,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和区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规划提出蕉岭发展“一核、两环、三区、四廊、五组团”的空间格局。1 空间布局原则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遵从生态发展区空间布局的宏观指导,蕉岭县大部分区域环境较为脆弱,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注重旅游环境质量,实现旅游产业的相对均衡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加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则。即旅游产品空间规划应有利于

2、推动核心品牌资源与周边资源关联开发,加快焦城镇作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建设;应有利于加快核心产品的精品化建设,围绕核心产品建设辅助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结构合理升级转型。 遵循旅游流空间分布规律与交通格局相结合的原则。即产品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交通格局,充分遵循旅游者在地域内的流动规律。 尊重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原则。2 空间布局思路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形成各旅游要素之间的联动,需要有创新思维和整体意识,结合蕉岭县的区位特征、资源分布、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情况以及区域合作状况,在此基础上,蕉岭县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应体现“依托核心、把握节点、形成廊道、整合环线、合

3、理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思想。 依托核心:依托核心是指依托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以最具知名度和发展现状最优的区域为中心,形成旅游产品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带动蕉岭旅游产业的发展。 把握节点:旅游产品开发节点是蕉岭旅游产品由点向面发展的关键,是核心之外的副中心,能够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是蕉岭旅游产品体系的关键支点,各节点能够体现旅游产品体系的差异化,共同构成蕉岭县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 形成廊道:廊道是游客在蕉岭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主要通道,是旅游产品和项目布局的空间依托。 整合环线:环线需要依托蕉岭县现有交通线路体系,整合核心、节点、组团、廊道,尊重游客需求和行为规律,带动蕉岭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

4、联动,促进区域发展平衡。 合理组团:依托主要旅游资源和重大旅游项目,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以旅游产业集聚区、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形式,促进旅游产业组团的形成。3 总体空间布局规划在上述总体空间布局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蕉岭县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一核、两环、三区、四廊、五组团”。 一核:核心景区+核心依托城镇,即以“长潭旅游区+蕉城镇”的组团为核心,长潭旅游区为核心景区,蕉城镇为组织中心,两者相结合构成蕉岭县旅游总体空间布局的核心。 两环:分别指东西部两条“8”字型环线,东部“8”字型环线指“蕉城镇-蓝坊-石湖-南礤-石寨-金山-皇佑笔-黄竹坪水库-天汕高速文福出入口-蕉城镇”;西部“8”字型环线指“蕉城镇

5、-逢甲大桥-长潭旅游区-逢甲村-蕉城镇”。 三区:东部(含南礤镇、蓝坊镇)打造山地生态旅游和长寿文化体验区;西部(含长潭镇、文福镇、广福镇)打造湖滨度假旅游和台乡文化体验区;南部(含三圳镇、新铺镇)打造田园休闲养生和地理传奇探秘区。 四廊:四条旅游景观廊道,分别指“十里画廊”;“城市慢行景观道”;“蓝坊镇-石寨村” 长寿文化景观廊道;“三圳农业园区-开天乐园-谢晋元故居-昂天塘茶园”生态农业景观廊道。 五组团:五大产业组团,分别指依托丘逢甲故居的“逢甲村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组团”;依托镇山公园的“城市休闲产业组团”;依托龙潭村和石湖村“长寿文化产业组团”;依托石寨村“客家养生产业组团”;依托昂天塘

6、茶厂“生态度假产业组团”。4 各空间布局规划要点依据“点、线、面”各不相同的规划要求,结合蕉岭县各区域的特色,确立各空间布局的规划要点。4.1 一核规划“蕉城镇和长潭旅游区组团”定位为蕉岭县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核心,规划的目标确立为长潭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蕉城镇建设为广东最知名的旅游度假小镇。规划要点: 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内部交通设施、标识系统、旅游解说系统等。 定位高端。依据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规划建设旅游区内部度假设施。 保护生态。通过大区域合作,改善长滩旅游区内的水质条件;合理控制景区内的建设范围和建筑规模,做好旅游的景观保护。 跨区合作。长潭旅游区需要与目

7、标客源市场实力较强的旅行社合作,带动景区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城镇景观改造。以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带动蕉城镇及其它镇区的城镇景观更新,具体措施请参照蕉岭县城市旅游概念规划(2012-2030)。4.2 两环规划两条“8”字型旅游环线分别位于蕉岭县东西部,环线功能最主要体现在连接各景点之间的交通功能。 景观改造。环线需要结合林业局生态景观林带项目,对环线两旁进行景观改造。 交通方式。东部“8”字型环线主要以步行、自行车、环保电动车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环线增加休憩设施、旅游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点等辅助设施。西部“8”字型环线主要以发展自驾车旅游为主,自驾车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从而带动沿线的农业旅游,实现旅

8、游产业与农业的相互带动,实现一、三产业的相互融合。 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完善双“8”字型环线的交通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安装电子导游系统。4.3 三区规划 东部山地生态旅游和长寿文化体验区。以高品质生态旅游和长寿之乡为核心吸引物,分阶段有理有序的发展。初期以8字形旅游环线以及石湖、龙潭、石寨、皇佑笔为核心节点,形成固定客源之后,中后期,沿环形向空间的纵身方向拓展,沿主要节点向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最后形成一个受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西部湖滨休闲度假和台乡文化体验区。以投资驱动带动旅游景区和城市建设,引进有实力的知名业内企业进行深入开发。以长潭旅游区的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更好

9、的服务于长潭旅游区的发展,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带动西部旅游片区的整体发展。 南部田园休闲养生和地理传奇探秘区。充分利用昂天茶汶水塘这一地理传奇,带动南部田园休闲养生区的发展。促进农业“嫁接”旅游,通过第三产业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反过来第一产业再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农业与旅游业产业的融合引发各种形态的乘数效应,最终促进南部旅游片区的发展。4.4 四廊规划四条旅游景观廊道分别指“十里画廊”;“ 城市慢行景观道”;“龙潭村-石寨村”;“三圳农业园区-开天乐园-谢晋元故居-昂天塘茶园”。 廊道最主要的功能是游客的通行功能,需要进行景观改造、交通标识、解说系统。 廊道的交通方式需要

10、多样化,体现环保、休闲、慢生活等理念,需要开辟专门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串联旅游业与交通业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 “十里画廊”按照典型景观长廊的思路进行打造,在山体风光、河湾风光、乡村风光、田野风光较好的区域设置停车湾、观景平台,满足自驾车游客拍摄、停驻需求。 “城市慢行景观道”的打造结合游客旅游需求与本县人游憩需求,兼具环城游憩带的功能,设计木栈道、石质栈道、沥青路面等不同材质的城市慢行景观道系统。 “蓝坊镇-石寨村”按照长寿文化展示长廊进行打造,在道路两边布置长寿雕塑、田园风光优美处增加停车湾、休息平台,满足游客休闲需求。 “三圳农业园区-开天乐园-谢晋元故居-昂天塘茶园”按照生态旅游长廊

11、的思路进行打造,形成自行车、自驾车、徒步的景观长廊。4.5 五组团规划五大主题产业组团分别依托不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载体,通过核心资源和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从而突破产业瓶颈,带动经济发展。 逢甲村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组团。依托逢甲村作为空间载体,将逢甲村整体开发。 城市休闲产业组团。以镇山公园为载体,将以茶馆、游乐设施、市民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 长寿文化产业组团。以石湖村为依托,将蕉岭长寿文化集中展现,打造养老产业和长寿主题文化乡村。 客家养生产业组团。以石寨村为依托,整修石寨围屋、青云塔,以圣王山古树群为生态依托,客家古村为文化载体,以客家养生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开发。 生态度假产业组

12、团。对昂天堂茶厂进行生态景观整治和设计,规划设计生态度假山庄,以生态度假产业作为组团的主导开发产业。第六章 旅游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蕉岭旅游形象元素特点突出,“长寿、台乡、生态、客家”是其重要的元素,在分析游客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提出“长寿蕉岭,大美台乡”为蕉岭的主体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的形象口号,旨在为市场宣传与拓展提供可靠基础。1 旅游形象感知为了深入了解潜在客源市场对蕉岭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感知和评价现状,及对蕉岭现有旅游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诊断,项目组委托蕉岭县文体旅游局针对潜在客源市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地点:蕉岭、梅州)。通过调查发现,潜在客源市场对蕉岭旅游形象

13、的感知和评价,表现出以下特征:1.1 主体形象认知模糊本次调查中问及“您认为蕉岭的潜在旅游形象应当如何定位时”潜在游客对长寿文化之地、台特之乡、“广东精神”的践行地、生态之域及最适合人类居住之地均有不同程度的认可,所占比例分别为27.88%、7.52%、11.50%、30.97%及22.13%,这说明游客对于蕉岭的旅游形象基本定位主要还是源自生态环境、长寿文化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等方面,而对于期待蕉岭未来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潜在游客大多(58.41%)认为蕉岭旅游产品开发应当以生态旅游产品和客家文化为主,与前面的形象感知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对现实客源市场的调查则显示出他们到蕉岭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14、享受生态环境与休闲度假,而吸引他们到蕉岭的原因也主要是好生态(27.33%),其次是客家文化(21.54%)。由调查可看出,无论是潜在游客还是现实游客对蕉岭形象的认知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清晰的脉络。1.2 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认可度高从对潜在客源与现实客源对蕉岭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的调查现状来看,两者对蕉岭县的生态环境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可。调查结果显示蕉岭对游客的最主要吸引因素是生态环境,占到27.33%(现实游客)。对于潜在游客,也表现出对生态旅游线路的较高认可度,占到28.68%。对于现实游客到蕉岭后计划前往或已前往的景点的选择则明显的显出对自然景观的偏好,到长潭旅游区、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

15、旅游者最多,其次才是邱逢甲故居与谢晋元故居。1.3 旅游吸引物的形象差异较为显著虽然潜在客源市场对蕉岭生态环境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和期待程度,但蕉岭的旅游吸引物在知名度和游客出游意向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在吸引游客到蕉岭旅游的因素中,生态环境(27.33%),客家文化(21.54%)、慢节奏生活(11.90%)、探亲访友(10.61%)占到了多数,而长寿文化(8.68%)、台乡之特(4.82%)、运动休闲(8.04%)、适合人居之地(6.11%)、其他(1.01%)则较少。1.4 旅游资源感知质量较好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调查者(50%)认为蕉岭旅游资源等级在广东和梅州都属于中上等级别,10.84%的受调查者认为蕉岭旅游资源等级在广东属于一流级别,39.16%的受调查者认为蕉岭旅游资源等级在广东属于中上等级别,9.79%的受调查者认为蕉岭旅游资源等级在广东属于中下等级别,1.38%的受调查者认为蕉岭旅游资源等级在广东属于下等级别。这种认知现状说明现实游客对蕉岭资源评价较高,蕉岭资源本底很好,但仍需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知名度。1.5 正面形象较好游客游览了蕉岭之后,对其正面评价非常高,认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包括好山好水、空气清新、环境优良等)的占55%,认为客家文化深厚(好客、民风淳朴、热情等)占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