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537918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在法哲学体系中,黑格尔以意志自由作为法的出发点,认为法是理念的自由,是意志的现实的形式或具体化,是意志自由的定在。意志自由的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向自身辩证复归的过程,就是法的理念由抽象法一道德一伦理的发展而达现实化的辩证过程。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为我们研究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实现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协调。提供了形上基础和理论依据。在文明的进程中,社会治理的合理性,不是抽象的德治或抽象的法治的合理性,而是道德一法律、德治一法治的生态整合。一、意志自由:法的精神基地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将意志自由作为法哲学体系的理论起点和精神实质。( 一)意志是客观精神领域内运动的主

2、体。在客观精神领域内,运动的主体是意志。意志作为主体不是空洞的、毫无内容的抽象形式,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实体。意志是法的出发点,是自由的现实形式和具体概念,意志就是指自由的意志,自由也指意志的自由;自由是意志的基本性质和实体,也是法的基本性质和实体;法是意志的具体形式,也是理念的自由,是“自我意识着的自由的定在”,法的不同形式就是意志发展的不同阶段,同时也体现了自由在其发展中的不同规定。( 二)意志自由通过三个辩证发展阶段来体现法的本质。 1 主观性阶段。这时“意志包含纯无规定性 (pureindeterminacy) 或自我在自身中纯反思的要素”。这时的意志只具有任性和任意目的的偶然内容,

3、是形式的特殊性而不是自在自为的普遍性。同时它也仅仅一种片面的东西,是未能获得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有限的、特殊的、片面的意志不是真实的、自由的意志。2 客观性阶段。在这个阶段,意志“从无差别的无规定性过渡到区分、规定、和设定一个规定性作为一种内容和对象”。这样,意志通过设定一个对象而对内在的冲动加以规定,进入到一般的定在。但是这种客观性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客观性,它并未完成向自身无限返回的过程,仍然是一种有限性。3 主、客观统一性阶段。这是意志发展的最高阶段,即意志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达到了辩证的统一。这个阶段的意志是一种单一性,即经过在自身中反思而返回到普遍性的特殊性。这时,意志扬弃了纯主观目

4、的和它的实现之间的对立,使自己的目的由主观性转变为客观性,达到主观意志和客观意志的统一。这种主、客观同一性的意志是真正的无限性和具体的普遍性,因而就是“自由意志的概念,它作为普遍物覆盖于它的对象之上。把它的规定贯穿渗入,而在其中保持着与自己的同一”。( 三)意志自由并非任性。通常的观点认为,既然自由意味着任意选择,意味着能够这样或那样地规定自己,那么意志自由就是能够为所欲为,就是任性。但是黑格尔指出,意志自由与任性是不可同一的两个概念。任性指的是“内容不是通过我的意志的本性而是通过偶然性被规定成为我的”,而我却依赖于这个内容,所以,任性不是合乎真理的意志,而是由自然冲动达到理念自由的中间物,是

5、“矛盾的意志”,其矛盾在于:我希求理性的东西,我不是作为特异的个人而是依据一般的伦理概念而行动的,而在任性的行动中,我实现的不是普遍性的事物,而是我个人的特异性。所以,“如果人们在考察时只停留在任性上面,即人能够希求这个或那个,当然他的自由就在于他能够这样做。但是。如果人们坚持下述见解,即内容是外方所给予,那末人也就因而受到了规定,正是在这个方面他就不再是自由的了”。可见,任性仅仅意志自由表现出来的偶然性和特异性,而不自由恰好就在这种任性中。真正的自由不是诱发的任意性,也不是冲动的随意性,而是在理性的支配下的有意志的行为,人们能够自觉地对之实行规导和驾驭。因为“在理性的行为中。我所实现的不是我

6、自己而是事物理性东西是 人所共走的康庄大道,在这条大道上谁也不显得突出”。二、法:自由意志的定在黑格尔认为,法是作为理念的自由,整个法的体系都是从精神中产生出来,是实现了的自由的王国,它作为精神的第二天性构成客观精神 的世界。法的基地是精神性的东西,它的体现遵循着理念运动的基本 原则,“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自由意志在客观精神领域内通过表现为法的三个环节而实现自身,即 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每一个环节都是自由意志在一种特殊形式下的 体现,较高的阶段比前一阶段更具体、更真实、更丰富。( 一) 抽象法。自由意志借助外物得以实现其自身,即自由意志达到外 在化和客观化,这就是抽象法

7、或形式法的领域,其特点是直接性、实 在性和排他的单一性。作为自由的直接体现,抽象法包含“所有权”、 “契约”和“不法”三个环节。在抽象法中,自由意志仅仅作为占有 所有物或财产的人格而存有,容易受到外来的侵犯和外物的强制,其 所体现的自由仅仅抽象的或形式的自由。( 二)道德。抽象法对直接性的扬弃形成了道德意志的体系。道德是自 由意志向主体内心的深入,这时,自由意志超越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的 状态而在内心中获得实现,也就是说。意志不再是体现于物而是体现 于主体之中。道德在三个发展阶段层层递进,即由“故意和责任”经 由“意图和福利”而达到“善和良心”。虽然道德扬弃了抽象法的单 纯客观性,但是,这个阶段的

8、行为主体不是普遍的客观性的意志,而 仅仅个别人的内部主观意志,因而往往陷入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与 抽象法一样。道德也不能自为地实存,其所体现的自由虽然比抽象法 的阶段有了更高的基础,但仍然是一种缺乏现实性的主观的自由。( 三)伦理。伦理是自由意志通过外物和内心两个方面达到充分的现实 性,体现了个人特殊意志与普遍客观意志相结合的主体性。伦理的发 展运动经历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阶段。家庭是 精神的直接实体性规定,是直接或自然的伦理,它将独立的个人结合 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伦理通过市民社会的中介,将家庭的整体分解为外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差别性和特殊性的原子式的个人,最后达到了伦 理的最高

9、形态一一国家,使原子式的个人重新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意志完成了它的现实化运动,成为绝对自在自为地自由的意志。这是 伦理从未经分化的普遍性经过特殊性而完成普遍与特殊的有机统一的 辩证过程。因为伦理既扬弃了抽象法的单纯客观性,又扬弃了道德的 单纯主观性,使主观和客观、内部与外部达到了真正统一,因而成为 自由的理念。在伦理领域中,普遍的、真正的自由得以实现。三、法律、道德统一于法的精神人们通常将“法”与“法律”相等同,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它难以 找到二者统一的基础,往往导致道德与法律的分离,防碍道德效力和 法律效力的发挥。在黑格尔看来,抽象法、道德、伦理都是法,只不 过是法的不同发展阶段,那么显

10、然,这里的法就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 法律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哲学意义上的法是“自由意志的定 在”或理念的自由,是法的概念和法的定在的统一。道德、伦理以及 国家等都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本质上都是精神的显现,具有普遍性, 因而都是特种的法,都是法的不同形式;而法律则是法的定在形态之 一,它必须采取在某个国家有效的形式而存有,是经思想明确规定并 作为有效的东西予以公布的法的形式,因而是国家的一种规范体系, 其实它的要素来源于特殊的民族性,适用上的必然性和判决的权威性。 可见,法是根本性的、生发性的东西,而法律仅仅法的外在形式,是 暂时性的东西,其内容和性质是可变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法是法 律的本

11、质,法律应该以法为其真理性的依据,从而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的内在规律。但是,因为法律仅仅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便存有法律的 制定偏离法的理念的可能性,因为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当观察者 不是观察事物的本质,不是把法当作独立的对象而是离开法,将人们 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理性中去时,就会产生违背法的本性的不合理的 后果。”可见,黑格尔从自由意志来谈法,认为在抽象法的阶段,仅仅客观的、 形式的法,只有抽象的形式的自由;在道德阶段就有了主观的自由, 即自由意志在内心中获得实现;伦理阶段是前两个环节的真理和统一, 自由意志既通过外物,又通过内心,得到充分的现实性。道德、法律、 伦理都是自由意志定在的不同形态和不

12、同阶段,它们的辩证运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和辩证过程。据此,道德和法律都是“法”。都是法 的定在表现,二者在法的精神的层面上相统一。四、德一法整合在黑格尔法哲学的视野下。法的精神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体现了德与法互动整合的辩证过程,揭示出法的概念自身的辩证法,将道德 和法律整合、统摄为一个有机体。当然,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无疑是思辨的和头足倒置的,但是如果抛开其唯心主义的基地,着眼于其法 的理念辩证演绎,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道德与法律并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法哲学以自由意志为逻辑 起点,深刻揭示了法的精神与形上本质。法哲学逻辑地与法律与道德这两大领域紧密相关。法律能够视为法的定

13、在形式,法与法律之相似 之处在于:道德是二者获得合理性诠释的重要内容。无论是法的理念还是作为其定在形态的法律,都与道德密切关联。没有道德,法和法 律都难以实现其合理性。在文明体系中,法的精神的根本指向,是追求人的意志行为的正当性,由此追求整个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人的行 为具有“理应”与“必须”的逻辑与要求。在总体上道德体现“理应”,法律体现“必须”,但从根本上说,道德和法律都同样内在 “理应”与“必须”的双重价值逻辑。在社会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不能将道德与法律相分离,不应该走泛法制主义的道路,因为“从黑格 尔法哲学体系中,很自然地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法治是必需的,但法治主义、泛法制主义是不合理的。法

14、治能够直接与效力相联系,但却 难以直接与正义相关联”。据此,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坚持德、法并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德治的人文 价值在于,它是基于对人的自由意志中的信念、信仰的启示而调节人的意志行为,体现人文精神的要求。法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人 的自由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实行现实的约束,体现政治精神的内在逻辑。一般来说,善与恶都是内在于人的自由意志中的现实可能性, 无论以性善还是性恶为原点,都不能把握人性的真理。因而无论德治 还是法治,都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和合理性。只有德与法的有机结合,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和健康发展。( 二)在道德与法律中,道德先于法律

15、。“道德在逻辑上先于法律,没 有法律可能有道德,但没有道德就不会有法律。这是因为,法律能够 创设特定的义务,但却无法创设服从法律的一般义务。”道德既然对 于法律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法律制度必须展示出与道德或 正义的某些一致性。能够说,在抽象的意义上,法律对道德价值具有 天然的需求性,法律的意义来自道德的赋予。道德是法律价值的重要 基础。法律制度效力的真正发挥,依靠我们对服从法律制度的道德义 务的认同和坚持。“一个按照原则行事的人,必须能够在任何特定的 场合下决定什么是那种场合下适当的原则。”这种准确抉择的品质和 水平就是美德。美德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遵循规则的品质,它使 人的意志行为

16、持续获得价值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美德不但是道德的 特征,而且也是法治的前提。“当代西方很多国家的实在法,摄取大 量的道德内容,以整肃社会风纪,不止是西方国家道德建设治理路径 的一种选择方式,更是道德理念融入法律体系的一种必然。总来说之, 无论是法律条文直接显现道德还是以间接的形式反映道德的要求,法 律都绝不但是一种技术性和抽象性的规范,在一定水准上,它是一定 道德观的外化,是显落的道德。”据此,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在德 法并重的前提下,强调道德精神、伦理精神的文化价值,将道德融入 法律的内涵,并构成法律运行的宗旨与目的。道德精神和伦理精神的 失落,最终会导致信念、信仰和信任的缺失,以及法律现实效力的丧 失。法哲学背景中意志自由以及当代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