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5331384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带分析[互联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问如何进行商品价格带分析?一、首先根据商圈确定商品价格带的分配比例,比如高档、中档、低档商品各占分类的百分比是多少。一般超市比例是高25、中60、低15。这要根据商圈消费能力进行调整。二、按照商品分类,确定不同分类商品高档、中档、低档的价格标准。三、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根据软件提供分析数据进行调整,一般软件都有ABC分析或者二八分析,根据商品销售排行查出高档商品销售比例进行分析。四、如果高档商品销售比例过高,说明本地消费能力较强,相应提高不同档次商品的价格标准。反之则降低价格标准。五、还要考虑季节因素,进行调整价格带,比如年节要扩大高档商品比例,可参考往年的销售数据进行调整价格带,或调整价格带

2、的商品数量。品类管理的意义就是做到单品管理,而进行单品管理就要严谨到每个单品的贡献度。只有详细的分析数据,才有可能给经营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之所以把价格带作为一项分析指标,并没有否认其他分析数据和分析手段。而价格带的存在是客观的,并不是我们人为制定的,我们所作的一切都只是为了找到正确合理的价格体系和相对畅销的商品。至于您说的价格带有什么标准,我想除了顾客(也就是消费客层)是唯一的标准外,其他标准是不存在的。另外你提到不能把所有商品混为一谈是对的,因为不同分类的商品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所以价格带针对的就是小分类。也就是说没有品类管理的概念,就不会有价格带的分析。价格带本来就是品类管理的一个产

3、物,所以不能单纯说只和单品有关系,但是,它毕竟对单品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价格带与品牌的选择是因果关系,因为品牌是商品优选的结果。是在价格带控制下进行的。两者是因果关系,而不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选择品牌是为了完善价格带的需求,实际上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至于商圈我就不多说了,它的核心就是顾客。至于季节和促销我人为您说的很对。商品价格带分析是从事商业行业人员的ABC,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讲不懂价格带概念,不能掌握价格带分析方法,更不会运用价格带分析手段从事日常工作的人,是没有资格在零售行业工作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基层组员、班组长到店长、商品部长、销售经理,可以讲只要是销售商品和服务,只要有

4、竞争存在,就必要有价格带分析。价格带分析离不开编制商品价格图。首先是针对某一小分类(比如酱油)而展开,先理出其价位(格)线(Price Line销售价格),并归纳其价格带(Price Zone:该小类商品销售价格的上限与下限之范围),然后判断其价格区(Price Range:价格带中陈列量比较多的且组价格线比较集中的区域),最后推敲最恰当卖点价位(Price Point:此PP点很重要,即对该店铺或业态而言,在某类商品上顾客最容易接受的价位。把握此点,并备齐在此PP点价位左右的商品,才会给顾客造成便宜且丰富的感觉和印象)。掌握此方法对工作极其有用,实战性极强。此技术为外资商业企业新职员的必修课

5、。建议版主推进此课题的研究和讨论,如果我们都掌握了此技术,就可看清各路外资店铺水面下的内容,不仅知其然,而且还可知其所以然。极大地改进国内商家的经营素质和效果。卖场的管理目标是提升销售,促进顾客购物,我认为价格带的管理应该也是和顾客的销售分析有密切关联的,我的建议做法:1首先先分析本店的客流量(来店发生购物的顾客数),客单价(每笔购物单的平均金额)和件单价(每件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得知卖场总的平均件单价情况,作为主价格带管理(平均件单价意为着该地区的消费能力)2在上面数据的基础上按部门汇总,得知本部门的如上数据,对于本部门的商品的价格带进行分析,并对离价格带较近之商品进行

6、单品分析观察,寻找真正的顾客购买力较强的A品,进行卖场的促销、陈列相关的调整3同样的方式按购物年龄层进行分析汇总,来得知本店的主要购物客层,根据客层的定位,客层价格带的定位,来调整卖场的主力商品结构,多提供主客层适合的商品和品项。总而言之,管理无定式,每一种方式都可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商品价格带分析极其重要!各不同业态的商家通常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商品构成台帐(或计划),通过分析价格带和价格线,牢牢把握锁定住对自己店铺(业态)中商品(根据用途超市一般五分类:部门-品群-品种-分类-单品)的价格点或最恰当卖点(PP:Price Point),并且围绕最恰当价格点开发PP附近的商品,增加关联价位(PL:P

7、rice Line价格线)商品(俗称多峰处理)。而在自己店铺(商号)内该小分类商品的最高价格线与最低价格线所圈定的价位范围,即为价格带(PZ:Price Zone)。同类商品各家公司或不同业态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定位,对其所圈定的PZ范围以及锁定的PP和筛选的PL均有所不同。大家可以比较家乐福,沃尔玛和伊藤洋货堂以及北京的CRC,能发现同样小分类内各自PL和PZ不同(美国的DS牛奶往往就一个PL,在一个PL上做不同的SKU)。各家公司都在极力确保各自的PP点。必要时甚至将商品化整为零(如小分装等拆零处理)。因为PP点锁定的恰当与否,不仅影响盈利(毛利)走向,而且会左右顾客的购买和对商家的品牌认知度

8、(乃至忠诚度)。在安排商品计划时,对同等用途的商品亦可投放高价位区特色品或超前半步乃至非日常性商品,借此来增加顾客对该类商品的吸引力,既满足或开发熟客的新需求,同时也可创造毛利增加该类商品的卖场跃动感和魅力(达到效益和艺术的最佳组合)。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如何理解商品丰富的概念。我们常说的商品丰富,指的是我要买的某价格带区的具有同样使用用途的商品的多寡,而并非在该处所陈列商品单纯叠加得越多越好之意思。比如:假设作为40岁左右的白领在购买每天上下班自己带的领带时,如果选择去大卖场(HM)购买的话,自己心目中的价格带大概在10元-100元(PZ),其中最希望买的是价位在50元(PP)左右的领带。如果

9、该店铺在50元左右一条的领带商品品种和种类很多(备齐度好)的话,我会认为该HM的领带商品很丰富。至于1000元(高档百货店)一条的领带和5元(地摊上)一条的领带,对我来讲则没有吸引力甚至不感兴趣。大家不妨试着先对外资店铺(如家乐福和沃尔玛)某小类商品进行比较。做超市尤其是经营商品与销售,一定要养成依据数目说话和分析的职业病才行。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水面下的部分,掌握了看门道的技法,才会使打得赢成为可能。谁能告知两家在酱油类商品上的PZ,PL,PP以及各自的品目数(Item)为多少呢?比如:酱油(下列为虚拟价格)家乐福 沃尔玛PL 4价位 3价位PZ 1.50元-16.50元 1.00.-18.

10、00 PP 3.00 2.50且各自PL.PP点的品目数。让我们多研究些问题(发现/解决问题)。少谈些主义。价格带分析对供应商来讲太重要了!不知道商家在自己所供应品类上的价格带,你就不知道你应该向对方推介(提供)什么样(价格带)的商品,对你的顾客(零售商)无法做到有的放矢。商品部做商品开发和调整时多围绕该类商品的价格带(PZ)、价格线(PP)和最佳价格卖点(PP)着手,一切按照既定方针办(公司商品战略),不许破了规矩(相对)。各商家都知道自己的店铺(业态)该卖什么,不该卖什么。时刻维护着自己的商号,商号的价值决定他们的生存价值,结果是培养了自己的品牌度和忠诚顾客。供货商多掌握各自服务对象(各路

11、商家)的商品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给商家符合其既定路线的不同内容的商品或超前半步的商品。久而久之,便可真正从战略和技术上把握住商家,形成与商家的鱼水关系(互相不可分离),结果是共同富裕。国外一般供货商对不同的客户都有不同的套路。比如同类商品,此规格对A店铺(商号=业态),此类对B店铺(商号=业态) 等,在商品档次、价位、规格和特色上投其所好、按照规矩办事(符合各家店铺的商品战略)。国外的供货商多比商家还精通商业,至少在该供货商的守备商品范围内的知识、经验和信息等,多绝对是行家。不仅知道该类商品在不同业态、地区的市场终端零售价和市场走向(口味、流行性的),甚至对其源头的生产供应情况亦了如指

12、掌。尤其是生鲜商品,甚至连果树的树龄和栽种的坡面状况(朝阳的坡面还是背阴的坡面等)亦了如指掌。比如苹果(假设该品牌的糖度和酸度一定),对朝阳面坡地栽培的适龄果树,首先选择果树外围层的个大且红润均匀的苹果,提供给百货店(价格带高);中间层的中等大的多提供给超市(价格带居中);个头小且不均匀又有些虫蛀的多甩给折扣店等.。加工食品和非食品类亦如此。由于各路商家紧紧围绕着自己价格带做该做和不该做的买卖。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国内商家也开始逐渐悟出总是靠游击战法是无法壮大和真正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培养自己的商号品牌上,迫切需要有一套正规战套路和商品战略。而商品价格带分析则是其必备内容之一。供货商唯有真正做

13、强,懂得道法,才不会被零售业所抛弃。毕竟懂该类商品所以然的唯有我供货商也(沃尔玛尤其知道供货商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讲,今后谁驾驭和培养了供货商,谁将取得零售之天下。商品价格带不仅对供货商意义极大,对厂家亦如此。不仅可以事半功倍,更且让你知道该如何生产什么;不该生产什么。不仅更好地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且让你知道该如何赚钱,在哪里赚钱.。首先,作为一项工作,你就要确认它的目的。目的有下:1.新进入城市或地区,了解竞争对手及顾客消费习惯,制定价格带2.根据目前经营情况和周边消费者意见,结合竞争对手和自己的经营策略,调整商品结构,加强竞争力。如果商品价格带分析要和商圈、顾客消费习性一起来分析确实很难,我

14、们就需要从业者至少了解-卖场经营、商品知识和消费者研究。我今天在这里说的只是一种偷懒的方法(了解竞争对手,满足自己的价格带和商品结构)价格带分析必要的组成要素:1.竞争者和自己的单品详细资料(包含品名、价格、单位及供应商资料)2.公司内部的商品组织分类表(只有根据大中小分类来分析才有效)3.分析报表(分类数量、分类均价、分类价格宽度和分类价格段)要注意的是:1.如果你要满足商品结构和挑选畅销品的话,请自行增加竞争对手,因为如果你只和一家竞争对手想比较的话根本不会有太大的意义。2.价格带分析最好要小分类来做。商品的价格带,是指一种同类商品或一种商品类别中的商品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的差别。价格带的宽

15、度选择是一家门店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得。比如同一类毛巾,它有高档的,有中档的,还有低档的,三种档次对应了三种不同的消费层次,如果你这家店没有高档消费层次,那么你准备的高档毛巾就是错误的。如果有高档消费层次你没有准备高档商品,就会失掉这部分消费客层。以此类推,其它商品也是如此。商品的价格调查方法:一般我们到市场调查价格,大部分是用一种商品去对照,没有在价格带的宽度和深度去调查。比如讲红葡萄酒,对方有5个规格,5种价格,分别是5元、10元、20元、30元、50元,我们也有5个规格的红葡萄酒,5种价格,分别是8元、10元、15元、20元、30元,相比较感觉如下;对方的价格带比我们宽,我们的价格带窄,对方的价格比我们便宜,我们价格贵。如果我们增加4.5元和45元规格价格,那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感觉。还有就是对同一种商品,当我们的价格高时,那就需要看这种商品在我们店的销售排名,如果销售一般那就放弃这个商品。如果销售比较好,消费者又需要,那就可以把它作为牺牲商品对待。对于不同类型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策略。1、目标性商品(牺牲性商品):竞争性商品,售价具有代表性,代表超市的价格形象。如顾客购买频率高,销售数量大,价格敏感,市场占有率大。价格定位可采取0毛利或负毛利的定价策略。但必须结合买场陈列,刺激销售。树立价格平实的口碑;利用高频率的消费商品群吸引和巩固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