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52512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 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造”将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摘要:美术课程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在美术原有的教学基础手段上融入泥塑这一元素,可以使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关键词:泥塑教学;小学美术;美术素养提升;引言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头、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石,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文化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泥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将泥塑这一非遗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这不仅丰富了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美术创作的形式,而且在这一美术实践过程中,也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非遗传承的必要性。泥塑

2、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美术素养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将泥塑艺术融入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性,以及泥塑融入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一、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泥塑教学的必要性1 .培养民族自豪感泥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有着极强的民族特征。把中国民间泥塑这一传统美术表现形式,引进了学校现有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泥塑的世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泥塑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在整个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与激励学生充分地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与泥塑制作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的创造力和探索性,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相

3、应的艺术知识的了解,还能够加深其对中国人文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2 .增强美术表现力在学生的理解中,美术即绘画,这种单一的平面表现形式使学生束缚其中,从而想象力与表现力无法得以更好的发展。把泥塑艺术纳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当中,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对不相同的事物与图像进行不同的审美评判,使其能够更充分地认识到,美的表现方式并非是单一的,而是独特且富有多样性的,进而对所有的事物都拥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同时利用美术用以美化环境和日常生活。最终学生的美术表现力便可得以增强。3 .提升审美能力培养与提高中小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这也是学校美育工作重

4、点发展的目标之一,在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进行泥塑课程,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老师们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泥塑创作,引导学生勇于实践,从而使学生能够切实地认识和领会作者所想传达的真正意思,并通过思考准确掌握泥塑创作蕴含的真正意义。泥塑的教育对于他们在未来深入学习与走向工作岗位时都能形成相应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视觉文化的辨别和释读才能。4 .培养创新思维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强调学生展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作业时,学生更多的表现为临摹书本,没有什么创新可言,更别谈什么创作。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也会大大下降。在这些情形下,学习者只能被动的接触,难以形成

5、主动参与美术创作的良好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结合泥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把具有民族特点和地域人文特点的泥塑创作引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从中体会泥塑创作的艺术美,之后学生通过泥塑制作过程培养动手能力,表达自我情感,在积极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二、融入泥塑教学获取灵感泥塑艺术凭借其生动活泼的造型,吸引着欣赏者的视线,从而给其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在泥塑的相关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审美活动,并从不同的制造技艺、造型与构图方法中获取的灵感也各不相同。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分享自身的审美经验,从泥塑艺术作品的创造中培养灵感和美术创作能

6、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积极介绍并引入泥塑,并引导学生在观摩和评价泥塑创作的过程中,积累出新的审美经验,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水平。以一张奇特的脸为例,教师开展泥塑教学时,需要先引入学生脑海里熟悉的人物形象,但本课的重难点便是将这些相应的形象,利用非写实的造型方法,结合揉、捏、贴、压等技法利用泥土进行塑造。在学生的制作前,引导学生参照自己熟悉的形象对比观察一些古老的泥塑人物面具以及泥塑人物面部形象,学生在观察后得出以下结论:夸张、变形、对比强烈;在原有的形象中放大人物某些方面特征,使其与生活中所存在的普通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欣赏这一过程中学生尽管没有能够确切表达作者的情感特征,但根据自己观察经验

7、,给予了泥塑作品与对应的作者最直观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能够获非写实的造型方法,这也将教师传达的枯燥理论知识借助更直观的载体展示出来,而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三、融入泥塑教学活用生活素材泥塑艺术是通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创作者丰富的创造灵感而发展与演化出来的,它反映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围绕着泥塑作品创作的闪光点进行教学,使学生们不再单纯地把泥塑创作作品作为一样单一形式的参照物,而是把它们视为美的载体,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着泥塑创作这种艺术形式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并由此激发他们的美术创作灵感。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为主要目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既有的美术课程内

8、容上加以革新改造,以此激发与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将泥塑艺术与现有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相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规定的创作形式范围,部分学习者对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某些“怪异”的泥塑作品非常感兴趣,其利用随性雕刻、捏制等方式,制作出更加“怪异”的泥塑作品,甚至可以把动画片和影视作品中的怪兽形象展示出来。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借助泥塑创作展示其独特的美术经验,其绘画创作能力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提高。图1学生作品泥人图2学生作品漂亮的水杯四、融入泥塑教学积累经验泥塑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很多,而泥塑艺术作品中不但包括着丰富多样的写实作品,同时更多是夸张的民间艺术形象与活动场景,可以说泥塑艺术是中国劳动

9、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在部分学生之中常常会出现创作水平不高,美术知识不足的情况,教师需要对集体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累积相应的艺术创作经验,找寻创作的灵感,在不同作品创作表现形式方面开拓新的创作思路,以此增强其自身的美术综合表现力。图3学生与作品合影图4学生与作品合影五、融入泥塑教学提升素养无论欣赏或是实践,泥塑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运用泥塑艺术这一美术表现形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将情感教育贯穿在其间,围绕着人文、情感、技艺等的教育目标进行泥塑教学活动,鼓励与引导学生在泥塑艺术作品的创造当中,通过积累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

10、,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认识逻辑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传统的泥塑作品本来就具有美的特征,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泥塑制作的美也在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老师应该积极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传承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用脑,每个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与创作,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传承。另外还要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情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实现合作,这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优体现,最终学生的整体素养也得以提升。六、结语综上所述,泥塑艺术在中国已经有近几千年的传承历史了,它作为一种具有着丰厚历史韵味的美术表现形式,其与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刻、剪纸、版画等美术表现方式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通围绕着泥塑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美、借鉴美、创造美,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分析与研究泥塑的艺术价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累更加宝贵的艺术创作灵感,进一步提升创作兴趣与美术素养。参考文献1王飞:兴趣在指尖发光一一让陶艺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第12期21杨儒琳:”趣味泥塑”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新课程2020年第44期3曹圣洁:立足陶艺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修养,大众文艺2021年第22期4陆宏宇:非遗文化对小学美术的重要性,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年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