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524121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教学设计模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一切景语皆情语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窦宁静教材分析阅读与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承载的两项重要任务,以下试从阅读和识字两个层面进行教材分析:(一) 阅读层面1.基于这一篇的文本解读: 小河与青草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也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互相夸奖、互相感谢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讲小河边长满了青草。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小河与青草的两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次对话,小草话语中“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写出了河水

2、的清澈,表达了小草真诚的夸赞。小河话语中的“紧紧抱住”“早就”“浑浊”,既隐含着小草为防止水土流失作出的艰苦努力,也充分表达出小河深深的感激。第四、五自然段,是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碧绿碧绿”“真让人喜爱”,描绘了小草颜色诱人,生机盎然的样子,流露出小河对小草的喜爱,小草言语中的“充足的水分” “要不”“早就干枯”,则充分体现了水分在小草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表达了小草对小河的感激之情。第六自然段讲河水流得更欢了,小草长得更绿了。“更欢”“更绿”,余味悠长,款款流淌出小河与青草的互助友爱,谁也离不开谁的温暖情谊。全文寓意含蓄,故事在角色的对话中展开,人物形象也借助对话得以鲜活的展现,借

3、此,寓意的理解通过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感,无痕而鲜活的被学生所理解。2.把握故事文本的整体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放眼低段的小语教材,有很多儿童喜读乐演的童话、寓言等故事,这些故事语言优美,贴近儿童生活,充满丰富的幻想。尤其是故事角色人格化,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也正适合了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加之插图再现了课文意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基于故事文本的整体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角色体验来促进朗读

4、。在表演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重点词语,用神态、动作来表现,把重点词语的“神”外显,引导学生“演”中“悟”,“悟”中“演”。前期学过的课文,虽然有童话、寓言,还有描写真实生活的叙事文,但是面对刚刚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学生,我们认为还不适宜进行过于细致的体裁划分,基于故事的整体特点,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孩子凭借语言材料,初步感知故事形象,读懂故事大意,体会到阅读故事的乐趣就可以了。(二)识字写字层面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教材中,四会字有“河,青,草,分,干,对,住”,二会字有“与,边,能,岸,感,谢,紧,得,流”。课文中的生字对于学生来说,从音、形、义三个纬度应有不同的教

5、学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而要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了不同的识字目标。如 “河,草”的教学,可重偏旁的理解,初步感知形声字中表声旁的部件与字音相同的地方,为下学期形声字的归类学习奠定基础。第一课时,结合课文插图,随课题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小河的特点,发现三点水作为偏旁的意思,与前期学过的“浪,渔,沙”等相同偏旁字进行辨析,感受“草”和“早”韵音相同的特点。将插图中小草的样子与“草”的象形文字进行对比,让字义变得具体可感。小篆,楷书,动态画面的结合呈现,表现出汉字演变的形态美,理解带有草字头的字,一般都是表示草本类植物,下半部分的“早”字,表示“草”字发“ao”音,让学生在闻声、察形、知义的同

6、时,又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了了解。而“青”字的教学,则重在后鼻读音和字义的理解上。“分”和“干”,因为学生们在前期的经验中,多数是先认识了“分苹果的(fn)干活的(n)”,后来才认识课文中的“水分(fn)干枯(n)”,因此,这两字的教学重在理解不同语境中的读音与字义。“对”“住”两字,重在识记方法的指导以及字形的书写。“对“字书写时,着力指导左右两个部件的穿插避让。20l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写字教学,每节课至少拿出10分钟来写字。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来说,为了保证书写质量,要保证生字书写指导的整个过程(读帖观察教师范写描红临帖 交流讲评)都应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当堂范写是一种最便

7、捷最直观最有效的写字指导。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乐写”,在读帖、描红以及临帖的过程中提供展示的平台,初步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情分析:本班一共有51名学生,26名男生,25名女生,他们思维活跃,对学习有热情。但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会对图文并茂的文本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同伴的称赞,激励的言语行动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学习的动力。入学三个多月,学生们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积累的习惯、专心听课并学会思考的习惯、写字读书的姿势、倾听的能力与习惯、清晰回答问题的能力与习惯、与同桌合作的习惯在诸多能力习惯的培养方面,已渐渐有意识

8、了。但毕竟是才入学的孩子,我们不急于求成,不期待一步到位,努力让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有所侧重。1.正确拼读,读通句子和课文的能力:入学不久的汉语拼音的学习,使孩子们初具一定的拼读能力,为读准、读通课文提供了工具性基础。但学生直呼音节有困难,借助拼音,阅读字数少的儿歌比较轻松,遇到生字多、拼读量大的文本,一个字一个字拼读完文本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且破坏了阅读理解的整体性。需要反复拼读文本多遍,才能整体感知到故事意思。两个单元的词串韵文和三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中,虽然认识了237个生字,但由于学过的生字还未完全掌握,到新的语境中回生现象明显。虽然学完十来篇课文,还没建立起句的概念,体现在朗读中,遇到长句子不

9、会停顿,无暇顾及标点,句与句之间常常一股脑的连着读,或一字一顿的读,无法在语流中读成短语或句子。不过,学生们已经初步熟悉短文由句构段、组段成篇的排列形式,能准确给短文划分自然段。绝大多数孩子认识了句号、逗号,一半的孩子认识了问号、感叹号等常用标点,能大致了解其意义。 2.理解字词,读懂句子和课文的能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字词的学习为主要任务,字词是句子的最小单位,是通向课文理解的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像中高年级学生那样自主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尤其是才进入课文学习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起步阶段,需要老师结合具体语境,选取合适的字词理解点,进行方法的指导,而后在大量

10、的语言实践中迁移运用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引导他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观察实物、看图片、演示、表演等方法有所侧重地理解重点词句。“明象”才能“入境”,6“入境”便可“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可以水到渠成了。3.识字写字的能力与习惯:孩子们经过前期词串识字和课文的学习,已经能初步掌握122个生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尝试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利用熟字换偏旁”等方法自主识记字形。在如何把字写漂亮中,初步掌握了“看形状,找位置,注意关键笔画”的方法结构。此方法结构,若想扎根,还需在未来的写字教学中进行反复的训练。班级还有近一半的孩子,不能在10分钟的写字时间,保

11、持住正确书写的姿势,需要老师不停地提醒。此项习惯养成,也需在每次提笔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4.同桌合作、课堂互动交流的能力:开学至今,本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从拼音教学开始的辨音活动,培养了相互倾听的习惯,并能尝试着给同桌提提建议,进行简单的评价。比如:一方读书,另一方知道要捧着书认真听,仔细看,看他读得是什么,读得是否正确,还知道姿势上要稍稍面对面,这样才能读得清、听得明。初步尝试分角色朗读,大多数孩子能相互配合,根据提示语和引号找到各自角色的语言。能做到这些的,占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三,朱俊宇、周炜康、孙楷迪、丁雅琦、盛澳、杜荣堂位等12位同学,还有待能力的锻炼,习惯的养成。本班的孩子在

12、互动交流的习惯与能力方面差异较大。如陈曦、高伊诺、宗楚瑄、闫家硕、韩冬阳、蔡欣辰等近30名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互动。但是倾听能力还待培养,体现在只顾着自己发言,发言结束不能继续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或评价。当然本班也有一小部分孩子表现内向,或者是缺乏主动思考精神,不愿当众说话,对于他们没有过分强求,立足于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耐心引导呵护。设计理念1、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利用文章对话这一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2、以情为基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强学生的认识。教学时应抓住文中寓意深刻的对话,引导学生潜心涵咏,反复揣摩

13、,从中感受到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3、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将身边事例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认读10个二类字。注意规范读写姿势,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3. 依凭对话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4. 练习同桌合作,培养合作的习惯,渗透质疑的意识,初步感知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复习部分生字、词语,回顾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复习旧

14、知,找准本节课的基点。)二、 精读感悟(一) 学习小河与青草的第一次对话。过渡:它们是怎样互相夸奖和感谢的呢,打开书130页,读一读。1.指名读第一次对话。说说读懂了什么?2小草是怎么夸的呀? (设计意图:低年级对话教学,构建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的策略,以读的过程来展示对话过程,紧紧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关键符号,使角色的语言、形象与故事思想、情感和谐交融。)3.引读第四节。4.质疑 ,听了小河的话,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预设:紧紧抱住、浑浊(播放动画,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角色体验,突破教学的难点,初步领悟课文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感受小草为防止水土流失作出的艰难努

15、力,体会小河对小草的感激之情、理寓其中。)(二) 学习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1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2引导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同桌合作的习惯与能力。)3体会“碧绿碧绿”指导朗读4.创设情境,引导部分同学进行角色体验,体验小草的感激之情,指导朗读。5.演一演。(设计意图: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它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里。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利用故事人物鲜明、对话较多,适合朗读的特点,让学生尽情地读、演,运用各种方法加深学生对形象的感受,从而插上想象的翅膀,从故事走向生活,从动、植物走向人类。)(三)引读第六节,布置拓展练习。1引读第六节 。2小河继续往前流,和大树、小花、麦穗之间会怎样互相夸奖互相感谢呢?课后和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设计意图:拓展迁移,继续深化理解大自然中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课文规范优美的语言表达句式。)三、 学写生字“对”和“住”。1.出示生字。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3.回顾写好字的方法结构。4.在已有的方法指引下,范写。(设计意图:让“看形状,找位置”成为正确书写前的习惯。老师示范不仅是指导写,更是一种书写态度的传递。及时实践,注意写字姿势的提醒与指导。)板书设计:13.小河与青草 夸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