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5208096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渗透迁移 感悟算理小兔请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枝江市团结路小学 张洪一、走进教材,潜心研读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的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本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的后续发展,为后面的计算作铺垫。本课主线是: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再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然后观察比较、明晰算理,最后巩固应用、拓展延伸。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2、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理念,结合课程标准(修改稿)课程目标的修改意见,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二、以人为本,关注发展说学情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探索计算方法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

3、键。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对于把两部分合起来和拿走一部分的生活情境学生比较熟悉。3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1)在操作中体验将整十数加减法转化成10以内的加减法,从而理解算理。(2)这是一节一年级计算课,如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对于教者来说是一个难点。三、注重探究,拓展思维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确定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将整个教学活动置于“小兔请客”这一情境中,以探究“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和“还剩下多少个果子”为明线,在活动中放大探究过程;以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暗线,让学生经历探究、验证的过程。两条主线齐头并进,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明晰算理,结合具体情境

4、学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四、优化组合,生动课堂说过程本课教学紧扣两点:“价值”和“算理”,体会到“实用价值”便有了驱动,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有了根基。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过程:A、在具有现实意义的童话情境中走进数学,以用促算激兴趣。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所以我创设了小兔请客的情境引入整十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开始新知的探索。B、在动手操作中实现算法迁移,互动探究悟算理。1、动手操作,初探算理。利用具体情境引出加法问题,使学生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探算理。2、渗透迁移,感悟算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整十数加整十数”。 “30+20得多少?”问题是开放的,探究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有的用小棒摆,有的用计数器拨。在这个过程中,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渗透。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不再停留在“形”的模枋,而是进入了“质”的理解。对于这一环节,我在备课中产生了疑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是放开让学生动手再汇报交流,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摆一步拨一步交流一步?我再读教材,发现这是学生第一次动手操作完成整十数的加减,因此我选择了引导学生先怎么操作再怎么操作,每操作一步就

6、沟通和算式的联系。对于是给实物小棒还是给小棒图我也有过犹豫。再读教材,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小棒和前面有区别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以“十”为计数单位,而实物小棒学生极容易受前面学习的影响,将小棒拆成一根一根,而小棒图更容易突出一盘果子是一个整体。3、操作验证,明晰算理。动态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在解决“还剩多少个果子”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操作验证,加深了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学生再次明晰算理。4、对比发现,建构算法。有了对比,学生对于算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建构算法。5、结合情境,学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结合具体情境介绍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避免了学生机械

7、记忆和死记硬背。D、在轻松演练中拓展应用,牵动四两拨千斤。课程标准中将基本理念的“三句”变为“两句”,落脚点由“数学内容”变为“数学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以前强调“练中学”“熟能生巧”,但数学更需要思考,我们不是培养技术工,而是培养有智慧的人。根据以上思考,练习中,我不仅看学生是否会算整十数的加减法,更检查学生能否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算用结合。最后在学生的总结中结束全课,延伸算法。五、回味课堂,探索无限说教学反思计算教学是我很多年的公开课不敢涉及的禁区,而这一次抽签抽到一年级的计算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已经不再年轻的我再一次站在公开课的讲台,我追求的数学课堂,是洗尽铅华,道尽寻常。一遍一遍读教材,我的理解是,这节课只有抓住动手操作,才能实现迁移,只有沟通了算式与动手操作的联系,学生才能感悟算理,建构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