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511778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生活中的小数内容:小数的意义课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基本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谈话引入: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又长大一岁了。今年是2005年。你们多大了?板书出数据。总结出“整数”。生活中除了碰到这些整数,我们还会碰到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二、小数的意义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掌握情况)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3、一同探

2、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直接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观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10、100、10005、观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现?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P4

3、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三、运用拓展1、 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2、完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3、完成练一练。教学反思:.1、整数和整十数、整百数学生不明确。因此,虽然教材上没有整数这个概念出现,但要提一提,对理解小数意义有帮助。2、对于17/1000,3/1000,409/1000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在理解小数意义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总结:1/10可以写成0.1,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1/100写成0.01,是两位小数。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

4、用小数表示数量课时:1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二、分组测量1、 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2、 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

5、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三、拓展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 )千克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第7页练一练。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基本教学过程:

6、一、创设情境2、 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3、 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9.904、 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5、 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

7、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6、 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三、巩固与应用3、 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顺序排列起来。4、 第9页练一练第1题、2、3、4题。5、 第9题数学游戏。四、总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反思:这节课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让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时:1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

8、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与应用1、第10页试一试1、2。2、第11页练一练1。3、第2、3题。4、

9、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课本上涂一涂的1、2两题比较直观。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意识到小数的性质,但不能解释。其实书上之种方法,也就是从直观上看出来。实质上是这样做原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没有发生变化。班上周稼祥同学就说出这一点。真不错。补充: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小数的性质案例 师: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另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请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 学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各自的画法。并根

10、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 0.50.50 0.80.80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独立观察,并大组交流。 生:我发现,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0,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0。 师: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 师:那你的发现就是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有同样的发现? 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谁愿意将它写在黑板上? 一位学生上前,芹在黑板上写上“在小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觉得他这样写,有没有准确地表达了你的发现? 生:我觉得“后面”这个词不恰当,容易引起

11、误会,最好改成“末尾”比较合适。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 生:比如0.4吧,如果只说是在它的“后面”添一个0,可能有同学会误解添成0.04。这样,小数的大小就发生变化了。而说“末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 师:你们认可他(发言的学生)的观点吗?(认可)那谁愿意上来将我们刚才的发现作一下修改?一学生上前,将结论中的“后面”一词改为“末尾”。 师:看来,多一份思考,我们的结论也就多一份准确、多一份严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今天的学习是不是到此结束了呢? 生:(略迟疑)我觉得不能。 师:(故作惊讶)为什么?该有的结论,我们不是都得出来了吗?

12、难道大家还有什么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生:刚才我们的发现只是通过给正方形涂色得来的,我认为还比较肤浅。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一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1: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 生:另外,刚才我们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一个0”上,要是添两个0、三个0甚至更多的0,小数的大小还会不变吗? 生:如果不是“添”,而是“去”,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 同样,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些问题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2:小数的来尾多添几个0,小数的大小变

13、吗?” “问题3: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吗?” 师:看来,下面的学习,我们就应该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研究时大家最好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 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研究。教师深入每一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对他们的研究作出评点、引导、激励、修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 生:我先谈谈第一个问题。以 0.4和 0.40为例:因为 0.4元4角, 0.40元40分4角, 0.4元0.40元,所以说 0.40.40。 生:我是这样想的,0.4表示4个0.l,0.40表示4个0.l和0个0.01,0个0.01表示什么都没有

14、,所以0.4与0.40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0.40.40。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 0.44/10, 0.4040/1004/10,所以 0.40.40。 (注: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初步具备感性的认识。) 师:同学们的交流都非常活跃,也很有道理。看来,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往往就会找到不同思路,并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二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小数的末尾多添几个0,小数的大小仍然不会发生变化。 师: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吗? 生:能。还是以0.4为例,如果添两个0,那就成了0.400。因为0.400400/100040/1004/10,所以0.40.400。添三个0、四个0,结果还是如此。 生: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这样想。0.400表示4个0.1、0个0.01和0个0.001,0个0.01和0个0.001都表示没有,所以0.400与0.4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没有发生变化。 生:甚至可以说,无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小数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