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497428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2课时正方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内容正方体课时1备课人教学媒体电子白板、课件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本单元进一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此基础上,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

2、掌握正方体的特征。(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难点:建立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指导操作。学法:观察思考、实践操作、讨论交流。学案导案目标指向实施策略复述回顾(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复述长方休的特征,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2、说说你认识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1、 注重情景创设,体现教学“生动化”。2、引导学生在2人小组内使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激活学

3、生的思维,拓宽参与面,为新课做好知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贮备独立完成,二人小组复述回顾,集体汇报。设问导读仔细阅读课本第3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正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1、 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生动化”、生命化”2、在这一环节的交流合作中努力体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独立完成,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派代表说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我检测1、填空(1)正方体是

4、由6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2)正方体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 )形,每个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 )。(3)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面打“”,错误的打“”)(1)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3)长方体中有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4)12条棱都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 )(6)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认识,达到在做中学习

5、的目的。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小组成员间互相批改。巩固练习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上图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吗?2、(1)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什么体?它的棱长是多少?(2)它的棱长总和是什么?(3)它后面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3、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且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做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0厘米,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巩固练习,形成能力。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能力,注意课堂练习的容量和速度、层次,努力体现教学的生活化独立完成,教师选择性批改,其余由学生互相批改。拓展练习 将下面的硬纸板按虚线折叠,哪一个能围成一个表面完整的正方体?为什么?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层要求。小结:本课时重在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作业布置:2、 学案P19-203、 预习书P33-344、 学案P21复述回顾、设问导读,自我检测。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面 6个 完全相同顶点 8个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棱 12条 长度完全相等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