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4943706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共享。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试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状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探讨,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终应用探究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验猜想试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究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视察

2、、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很多重大的发觉都离不开猜想。闻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宏大的发觉”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验了学问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二、给学生一个“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仿照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但须要视察,还须

3、要试验。有些学问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奇妙。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主动地获得学问变更了一老师讲解、师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试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加操作的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同等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学问,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索、会渐渐发觉自身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

4、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活学问数学化,数学学问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体现“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买冰淇淋、奥运火炬、“神五”等与圆锥体积有关的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课后,又设置了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里笑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教室里放置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使得课堂学问回来生活,引发学生思索。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变得更精彩。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学问

5、技能目标:使学生探究并初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实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视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实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看法目标: 使学生在经验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打算: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试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情景引发猜想 电脑呈现出动画

6、情境(伴图配音)。 燥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 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态的冰淇淋争吵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究竟买哪种形态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 老师:学完今日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 2、圆锥实物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一筒 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态? (学生猜想后老师演示) 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学问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揭题:圆锥的体积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二)自

7、主探究,合作沟通 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 (1)老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2)引导学生视察,并思索: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老师激励学生大胆猜想。(生说可能的状况)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生说后,师总结:“相应的”,即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给生看) 、试验探究发觉规律 (1)小组探讨填写材料单,有依次地领取材料 学生分6组操作试验,老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试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个小组的试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

8、容器各一个) (2)小组合作试验,并填写试验报告单。 试验方法 发觉结果第一次试验其次次试验 第三次试验 结论: ()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试验报告单。 (4)组际沟通,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结论: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结论4: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结论5: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师:同学们试验的结论各不相同,究竟哪组的结论对呢? (各小组纷纷叙述自己小组的试验过程、结论;说明自己小组的精确性,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

9、状态)。 ()参加处理信息。 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状况探讨: 师: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这几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试验得出这一结论的?(请他们拿出试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他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师: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同,是不是由于试验过程或结论有错误呢?我们也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说明他们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对的,只是他们的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师:总结以上各个小组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生:我认为第一种

10、说法较合理,强调了圆锥体积的求法。 师总结并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计算公式:v= 1/3 h 师:(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生回答,师做总结 、简洁应用尝试解答 例:(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

11、麦堆的体积吗? (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沟通)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厘米,高是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请你们将做试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开放性练习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依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探讨)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得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

12、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问题解决。(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 小明和小强究竟买哪种形态的冰淇淋更合算呢?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说出买圆柱形的冰淇淋更合算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七、设计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老师演示或在老师指令下试验的做法;实行供应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详细表现在: (1)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 从学生

13、熟识的生活故事引入,为新学问作好铺垫和打算。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育。最终的问题解决回来于生活,实现了丛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 (2)在经验“错误”之中历炼思维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性的东西,比如:错误的相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许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珍贵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索问题,经验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索的实际过程呈现给学生,让

14、学生经验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驾驭数学思维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能坚固驾驭并深刻理解,在分发学具时,我有意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三组不同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分发给各小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看法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精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仔细去视察、比较、发觉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通过视察、比较,最终最终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

15、促进了学生实践实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产生的效果 (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探讨方法:提出问题直觉猜想试验探究合作沟通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供应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驾驭了学问,同时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思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意了解决问题实力的培育,学生体验到了胜利的欢乐。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学问和实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 圆锥的体积是在驾驭了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时让学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