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92461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命年的回想教学设计与反思预习提示:1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生字新词的识记。2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知识:刘绍棠,现代作家,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的创作。3整体感知课文写了哪几件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5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1课间放关于春节的图片并配上音乐恭喜发财或新年好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谈谈观看图片听了音乐后想到了什么?”2“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过年可以做些什么事情?”3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想说爱它很容易的事,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60高龄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张老师邀请大家跟随着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一起到京郊运河的农家,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一起过一个热闹的大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我们此次行动名为“民俗风情一月游”。聘请刘绍棠先生为我们的大导游,张老师是大导游的助手。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二、解题

3、、走进作家1解题: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本命年的回想即本命之年回忆往事。2刘绍棠(大导游):作家。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贴近农村乡土生活,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三、整体感知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文中作者在哪一个段落向我们描写了北京郊外运河地区人们过大年的情况?(第四段)进入第四段四、民俗风情一月游(时间为腊月初一到腊月三十)1现在,我们的“民俗风情游”开始了,首先请同学们一边快速阅读,一边小组合作

4、讨论,做好笔记,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的阅读成果:“走进京郊运河农家,我看见(听见、了解到、) ,我猜想那是因为 。”(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可在课文中画出来,后一条横线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如:“走进京郊运河农家,我看见 ,我猜想那是因为 。”2把刚才我们的阅读成果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我们所看到的活动,(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杀牲畜备糕点送灶王爷换门神守岁拜新年)3从同学们的阅读成果中,我们知道,从京郊运河农家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习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了人们的期盼?(寄托的期盼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展

5、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4让我们带着那美好的期盼,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小节。5教师小结本段:结构总结(明线): a.“这几件事之间什么顺序?” ( 时间顺序)b.“用课文中的词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预热增温红火发烧”)中心总结(暗线): a.“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 重视过年热爱生活)b.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勤劳、淳朴)五、今昔大比拼(拓展探究)1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近几年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过年的方式越来越丰富,说说你现在新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

6、被发扬光大了?明确:(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现在的过年方式:放鞭炮,拿压岁钱,上网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看春节晚会,春节旅游)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不管今昔变化如何,人们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不变;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某些传统文化在消亡,需要保护,有些新的文明方式在产生,要发扬。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我们的民俗风情一月游结束了,大家满载着愉快的心情

7、归来,现在是我们的除夕之夜,我们要做一个电视栏目,主题为“过年大家谈”,由张老师担任主持人。)六、延伸创新,提前过大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谈,老师播放背景音乐喜洋洋、万事如意或恭喜发财)七、课堂小结:评价性总结评价总结:(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先学生自评再教师总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2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合家享受着过去一年的劳动成果;人们合家期盼来年的美满兴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共奔前程。所以春节这种风俗文

8、化归根结底又是家的文化。 今天我们既了解了作者笔下那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的过年情景,也畅谈了如今大家热热闹闹过年的场面,看来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幸福呀,这样的生活怎不叫人向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成为美好生活的拥有者和创造者。最后祝老师和同学们的生活每天像过年一样快乐!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一、对教材的分析:本文的作者是刘绍堂,他的文学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散文写的是他的家乡京郊运河一带乡村过年的情景,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送灶王爷”、“守岁”等这些多年以来传承下来的过年风俗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

9、,情致饱满,兴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过年的习俗,并深刻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应该是重中之重。二、学情分析。1学生刚学过沈从文的端午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本课打下基础。2学生过年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对学习本文也有帮助。3学生平时对过年的认识只是个轻轻松松吃吃玩玩的节日,对其中蕴涵的中国文化怕是知之甚少。三、教学程序设计:依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创

10、设情景导入,解题,清扫文字障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习俗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再拓展延伸创新。四、教法分析:1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文本、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就为学生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特别是上课前的引入,喜气洋洋的音乐配上过年的图片,已将学生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中来;课结束时的喜庆、轻松、欢快的音乐又将学生愉快地送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语文当中去。2对话教学,就是老师的引导,老师以身示范,对重点内容进行引领,如:“走进运河农家,我看见(听见、了解到) ,那情景真是 ”;“动+名”这环节,都是老师抛砖,引出学生这块智慧的玉。五:学法分析:1自主学习:对课文的

11、整体感知,生字新词的掌握,对过年文化的独特感受,给学生放飞学习的主动性,自我体验过年文化的内涵,这符合了新课标提倡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2小组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表达阅读成果上,让学生集思广益,凝结集体的力量,然后互相交流,资源功享。六:我认为我这节课的精彩之处有:1用著名教育家余映潮老师的的教学方法,用一句话来引读、理解课文内容,即:“走进运河农家,我看见(听见、了解到) ,那情景真是 ”。2过年大家谈栏目,学生自由畅谈,在畅谈中体味浓郁的乡土风情,表达自己对过年的独特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表达能力。3新年钟声敲响,对亲人,对同学或者是老师说一句话,表达美好的祝愿,是对过年文化的体味,延伸,拓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4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我的教学机智和教学个性,如在学生说新年祝语时,有学生对我说祝语,我作为一个长者,立即拿出红包对学生的祝福表示感谢,并祝福他。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过年文化的内涵并快乐地学习。再如,我在课堂中的对学生鼓励,关注全体,恰当的手段,习惯的培养,都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七、本节课的不足:1尽管文章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可我认为一节课时间太短了,在教学中的赏析甚少,如果能在课文中贯穿一些会更好。2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不是很好,我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